贵阳孔学堂工作情况

栏目:社会组织
发布时间:2019-10-26 19:42:26
标签:第七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贵阳孔学堂

原标题:第七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贵阳孔学堂工作交流

来源:“河北省儒学会”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九月廿七日乙未

          耶稣2019年10月25日

 

 

 

“河北省儒学会”微信公众号编者按:在第七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开幕式上,浙江省儒学学会王福和副会长、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柳河东会长、海南省孔子学会彭京宜会长、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儒学学会汤金友会长、四川大学国际儒学研究院张尚英副研究员、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研修部龙华部长等国内六家儒学社团组织就各自工作做了汇报。现将六家社团相关工作汇报刊出,以便相互交流和学习!

 

贵阳孔学堂建设发展情况汇报

 

贵阳孔学堂文化传播中心研修部部长 龙华

 

贵阳孔学堂于2012年9月28日落成,2013年1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建设孔学堂,是贵州省、贵阳市从实际出发,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行动。六年多来,孔学堂积极探索、创新发展,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培育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促成良好道德风尚的养成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已经成为贵州省的一张重要文化名片,成为贵州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地。

 

一、基本做法

 

(一)不断提升教化功能,着力构筑精神高地

 

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孔学堂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化普及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入百姓生活、留存百姓心间。

 

1、通过举办公益性讲座来抓普及。自2013年1月1日对外开放以来,孔学堂坚持在双休日、节假日举办传统文化公益讲座,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发布预告,公众免费听讲。杜维明、成中英、田青、楼宇烈、安乐哲等国内外名家来此讲课,央视《百家讲坛》来此录制节目,做到了年年有计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讲座。截止目前,共举办讲座700余场,累计听众28万人次,公益讲座已成为孔学堂一块广为人知、广受欢迎的文化“招牌”。

 

2、通过开展教育培训来抓养成。与省委组织部、省委党校联合主办“贵州省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33期,11000余名厅、处级领导干部参加;在孔学堂设立贵州省、贵阳市“道德讲堂总堂”,带动全省1.3万个“道德讲堂”建设,聘请10名“德师”,每年开展各类道德讲堂活动20多场;与省、市宣传部举办“感悟中国智慧”、“国学经典与为政以德”、“领导干部从严治党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专题讲座,开展“官德教育”、“廉政教育”,提升党员干部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此外,坚持每周开展中小学生琴、棋、书、画、诗、礼“新六艺”培训和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参加学校近1000所,参加学生近11万人次;与四川大学古籍研究所合作编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读本》,其中,中学和高中4册入选了《中小学图书馆(室)配备核心书目》;与贵阳市教育局合作编写《国学教育读本》进入幼儿园、小学及初中课堂,首批发行23万册。

 

3、通过开展文艺活动来抓感染。开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我们的节日”集中展示活动以及“二十四节气”文化活动,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策划开展“知行贵州文化之旅”大型活动走进全省各市、州,累计200多万人次参加,让文化传播更接地气;成立孔学堂书画研究院,以“溪山翰迹”为主题相继举办“兰亭的故事”主题展、海峡两岸书法篆刻展、中国摩崖艺术展、全国工笔画名家学术邀请展等书画交流和展览活动,累计参观人数40多万人次;策划打造“溪山踏歌行”系列演出活动20多场,促进传统艺术的发展与传播,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新视角。

 

4、通过举行传统礼仪活动来抓渗透。把礼仪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课程,传承优秀传统礼仪,彰显中华礼仪文明。如:秋季开学举办开笔礼,为少年儿童破蒙、启智;青年节举办成人礼,教育青年人知感恩、重责任、敢担当;七夕节举办中华传统婚礼,倡导夫妻恩爱互敬、家庭和睦;重阳节举办敬老礼,倡导人们守孝悌、尽孝道;举办祭孔大典,与中国孔子基金会、北京孔庙等20多家单位联合成立全球祭孔联盟,实现全球同步直播。此外,2017年起举办孔学堂“开笔礼、成人礼、敬老礼走出去”活动,让中华文明礼仪进入学校、社区;2018年8月启动孔学堂“仁爱贵州”公益活动,将传统文化带进监狱系统、留守儿童及农民工子弟学校等特殊群体,拓展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二)全面推动学术研修,打造知名学术阵地

 

建立孔学堂高等研究院、“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高端课题招标和成果发布、学术互联等四个平台,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究成果的产出高地。

 

1、通过组织课题招标来抓研究。孔学堂二期“中华文化国际研修园”自2015年4月8日开园以来,已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贵州大学、上海市社会科学院、中国书院学会等28家国内外高校和学术机构签约入驻。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孔学堂与省社科规划办合作,每年面向海内外公开招标“贵州省社科规划国学单列课题”30余个。截至2019年10月,孔学堂各类课题共收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申报书1487份,立项155项。

 

2、通过举办学术会议论坛来抓深化。与光明日报社举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8·19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座谈会;与人民日报社举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座谈会;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举办“‘三严三实’的中华文化根基研讨会”;与国际儒学联合会、光明日报社举办“孔学堂四季论辩大会”17场。举办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3年、2014年、2015年年会孔学堂分论坛;与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合作举办第24届全国书博会孔学堂分会、孔学堂·国学图书博览会等。截至目前,已举办国际国内论坛会议40余场,中小型学术活动以及各类讲习、讲会80余场,国内外专家学者近4000人次参加。

 

(三)大力加强对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孔学堂自建成开放以来,始终秉持开放理念,大力加强对外交流,努力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作出积极贡献。

 

1、通过推动传统文化交流来抓认同。承办2013年孔子学院总部理事座谈会,与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开展国际汉语教师培训活动;与香港中文大学、台湾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机构开展交流合作,与韩国成均馆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签订合作协议;与省外事办联合举办中韩人文交流主题省道“忠清南道日”大型文化活动;应邀赴希腊罗德岛参加第十四届“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并担任中国代表团团长;与北京大学合作组织外国留学生到孔学堂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与宋庆龄基金会、俄罗斯“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联合主办中俄大学生一对一交流研习营活动,促进国内外青少年文化交流;与中国艺术研究院、台湾中华文化总会联合举办“第七届两岸汉字艺术节”,充分发挥“海峡两岸交流基地”作用,广泛开展两岸文化交流;与国际儒学联合会、中国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孔子基金会、中国孔子研究院、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联合会、中国儒学社团联席会等机构加强合作。2018年应邀参与协办“纪念孔子诞辰25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六届会员大会”,此次大会以“儒学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拟于今年11月在北京举行,参会人员包含了80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专家学者和儒学工作者,国际儒学联合会正式代表,以及中国部分文化、教育和学术界人士共800余人。

 

2、通过加强对外宣传来抓传播。积极与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文明之旅》等栏目合作拍摄《中华文化与生态文明》、《百家讲坛特别节目》、《王阳明心学溯源》等节目和专题片,分别在央视国际频道、科教频道多次播出,反响热烈;与凤凰网建立长期宣传合作关系,打造凤凰网国学频道孔学堂专题栏目;孔学堂公众微信号荣获“文传榜·2015十大国学公号”,孔学堂网在同类网站中排名稳居全国第一,现正筹建英文网站,着力构建“网上孔学堂”;2015年7月美国《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到孔学堂专访,在国际版、美国版头版发表了题为《在中国,孔子回来了》的长篇报道;2017年10月19日,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孔学堂专题报道,10月22日《参考消息》以《美媒报道:王阳明成贵阳道德宣传新“名片”》为题进行了转载。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社会科学报等媒体加强对接联络,《光明日报》多次对孔学堂进行大篇幅报道,引起热烈反响。

 

孔学堂自正式开放以来,累计接待国内外各考察团体3000多个。新加坡前政务部长曾士生、加拿大总督戴维·约翰斯顿等先后到孔学堂参观并给与高度评价,台湾知名人士林中森、刘兆玄等先后参观孔学堂,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吴伯雄参观后感慨“两岸经济合作手拉手、文化交流心连心”,孔学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日益提升。

 

(四)研究传播阳明文化,打造阳明文化品牌

 

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贵州代表团审议时,特别询问了孔学堂的有关情况并指出:“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还是文化软实力,这事关精气神的凝聚,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明朝时,王守仁(王阳明)曾经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这方面还是很有优势,希望在这方面继续深入探索。”贵州省委要求孔学堂“要依托贵州的独特优势,深入挖掘知行合一的阳明精神”。贵阳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构建以孔学堂、阳明洞、阳明祠三足鼎“筑”的贵阳精神大厦,丰富“知行合一、协力争先”贵阳精神的内涵。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市委指示精神,孔学堂将阳明学作为弘扬传统文化和学术研修的重点学科领域,广泛开展研究及传播。

 

1、开展阳明学研究交流,深入探讨阳明文化。成立孔学堂高等研究院和孔学堂阳明心学与当代社会心态研究院,采取“一个内设机构、两块对外牌子”的形式进行管理;2017年面向全国招聘相关专业博士生2名,充实研究队伍;建成并开放“阳明馆”,拓展阳明文化传播形式,与“阳明洞”、“阳明祠”形成三位一体的格局;与修文县共同打造“孔学堂·阳明洞会讲”六期;主办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知行论坛暨国际学术大会,来自美国、德国、日本等近10个国家和地区的8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参加。

 

2、举办系列文化活动,打造阳明文化品牌。打造公益讲座重要子品牌——阳明学系列讲座28期;与浙江省美术馆合作举办“阳明的故事”黔浙两地书法联展,在绍兴博物馆、西南大学等地巡展;与浙江省和贵州省话剧团共同推出大型历史题材话剧《此心光明》,先后在北京、杭州、西安、成都等7个城市巡演63场,荣获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丝绸之路文化贡献奖、贵州省“五个一工程奖”、浙江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献礼剧目;策划举办“王阳明国际漫画展”,从全球60余个国家动漫艺术家的2400余幅投稿作品中精选200余幅展出,先后在重庆、上海等地巡展;与浙江绍兴博物馆合作推出“阳明的故事”系列儿童绘本,为广大少年儿童了解阳明故事、阳明文化提供了一个寓教于乐的读本。

 

(五)发展文化产业,打造高品位的文旅产业精品

 

成立孔学堂书局,出版传统文化著述,推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阳明精粹》等系列丛书;创办全球第一份以中英双语对译的学术季刊《孔学堂》杂志,作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遴选出的100种国内重要期刊之一,代表中国期刊亮相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中国期刊展;规划建设孔学堂“文化创意产业园”,营建消费创作型与文化旅游型为一体的综合型园区消费模式,打造“礼乐风景”名片;组建孔学堂文化发展(贵州)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孔学堂品牌文创产品研发、生产、销售。

 

二、几点体会

 

在孔学堂建设和发展实践中,我们对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有以下体会。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行动指南。孔学堂在开办初期,就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这是我们最大的荣光,也使我们的工作有了动力、有了方向。六年来,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讲话精神,团结一心、努力工作,在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和参与下,孔学堂这个文化平台越来越厚重,越来越有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

 

(二)党政强力主导是根本保障。只有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党委、政府有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整体部署,才能保证沿着正确方向推进,避免出现低俗现象甚至复古主义、功利主义等错误倾向。孔学堂建成开放至今,得到了中央、省、市领导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关注,胡锦涛、贾庆林、刘云山等18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在孔学堂建设和发展中,贵州省委、省政府以及贵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历任省委书记、市委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对孔学堂各项工作给予极大支持,这是孔学堂得以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

 

(三)充分满足群众需求是关键所在。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载体、方式必须让群众喜闻乐见、易于参与、自觉自愿接受,才能真正落地。孔学堂开展讲座、培训、礼仪、演出等活动都始终坚持着眼群众需求,充分接地气,因此很受群众欢迎。如: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听众完全自愿参与,时常座无虚席,已经成为市民每周期盼的“文化大餐”,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每到周末,络绎不绝到孔学堂参加公益讲座的人群已经成为孔学堂最美的一道人文风景。

 

(四)民建公办是有效机制。孔学堂硬件设施由民营企业捐建资金超过15亿元,管理和运营则由党委、政府主导。为孔学堂课题研究、学术活动等提供资金支持的贵州孔学堂发展基金会,自2014年成立至今已募集资金2.08亿元。我们认为,这种方式其意义不仅在于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克服单一官方或者单一民间投入带来的局限性,增强各方历史责任感,营造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孔学堂经过六年的实践,在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播、培育增强民族文化自觉自信、形成良好道德风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围绕贵州省委和贵阳市委的具体要求,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己任,努力将孔学堂建设成为国内一流、有世界影响力的多功能、复合型、地标性的大型文化综合体,建设成为传统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