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评奖,都是某种标准的执行,不是放诸四海皆准、行诸万古不易的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九月二十日戊子
耶稣2019年10月18日
【作者按】一周忙碌,没有写什么。几则随笔。
【一】郭淑珍
93岁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可谓当今声乐泰斗,烟火神仙!
连续两天,每天讲课一上午,3个小时,几乎全程站立,言语豪爽幽默、灵活机敏又细致严格,每次讲座,选5个歌手,没人延长一首歌,由她进行指点。郭先生讲课,因材施教,行云流水,以古德启人,菩萨心金刚面,非棒则喝。
听她讲课,真是享受。
我扶了她上讲堂的台阶,嚯!这老太太的胳膊很健壮瓷实,就是中年人的体格,用快板书《劫刑车》的话说:看样子能活二百多这还是少说呀!
我特喜欢她讲课先从学生说话吐字发音、纠正说话坏习气开始——比如,学生自我介绍,我是什么什么“然后”如何如何,被郭先生打断:然后什么!为什么然后!
一位歌手唱《再见了大别山》,大别两个字读重了,被郭先生打断:重点不在大别,在山。如此等等。
老太太非常包容,无门派之见,主张什么办法、窍门只要好、有用,都欢迎,只是不同的方法用于不同的人。她说:当老师就是要不断地学、不停地学习,这样才能教别人。古人说“天地君亲师”,当老是的地位多高啊!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同时要知道,老是不是神仙,不能包你学习完美,包你一切,最终还是要靠学生自己的悟性和努力,否则即便老师是神仙,也没有用。
【二】评奖
记得1993年,施蜇存老先生被授予“上海文化杰出贡献奖”,老先生在致辞中说:奖励奖励,嘉奖鼓励,我今年88岁了,你们给我这个奖,还指望88岁的人干什么呢?
施先生99岁那年仙逝。
看这次上海艺术节的获奖名单,固然名副其实,但也能明显看出,上海在文化上也早已是越来越单薄了,故老凋零,一茬不如一茬。这是没有办法的事。
上海尚且如此,别的地区就更不用说了。
任何评奖,都是某种标准的执行而已,不是放诸四海皆准、行诸万古不易的。像上海文化艺术奖,应该差不多每十年一次,否则越往后会越寡淡,因为人才的成长、造就实在太慢,经不起这么一茬一茬收割式奖励。否则再这么奖下去,就必然逐渐走变易,势必名不符实。
你用现在的获奖名单和最初几届的获奖名单比一下就明白了。
中国戏剧梅花奖现在就面临这个问题,尽管名额越来越少,标准却自然松弛了,你想想:现在获奖的,怎么能和从前的获奖者相比?
【三】金不换
豫剧名丑金不换来深圳,桃源豫剧团安松林团长约聚。相谈甚欢。
我开玩笑说:如今央视11频道的上午时间都快成“金不换频道”了。
就在当天吃晚饭时,11频道出“戏曲采风”,有金不换的内容。
这是一个天分好,又很刻苦的人,必然受过许多苦。
不过,如今听他的《十八扯》也是高门槛了,你必须熟悉他唱的每句词儿出自什么戏,而在农村,没文化的老太太对此却丝毫无障碍。
2019年10月18日
责任编辑:近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