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宋朝人过中秋,不仅是吃月饼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9-17 00:31:51
标签:中秋、月饼
吴钩

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宋朝人过中秋,不仅是吃月饼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八月十五日癸丑

          耶稣2019年9月13日

 

 

 

中秋赏月的风俗古已有之,我们从唐诗中就可以找到不少吟咏中秋的诗句,大概因为秋高气爽,正是最适合赏月的季节。不过,宋代之前,中秋只是表示节气,并没有固定在八月十五这一天,而且尚不是一个节日。宋朝时,政府才“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中秋成为一个节日,始于宋代。

 

那么宋朝人是怎么度过中秋节的呢?宋人笔记《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事》、《醉翁谈录》均有对中秋节的描述。这是我们了解宋朝中秋节日风俗的最好材料。

 

家家欢饮

 

宋人过中秋,家家必饮酒。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宋朝的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中秋节前,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皆卖新酒,到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放下酒帘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欢度佳节。

 

登高赏月

 

赏月是中秋节的保留节目。《东京梦华录》这么描述北宋的中秋之夜:“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

 

南宋时也是如此。吴自牧《梦粱录》说:“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窭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

 

 

 

拜月祈愿

 

拜月祈愿也是宋朝的中秋习俗,据金盈之《醉翁谈录》,“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自能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服饰之。登楼,或于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赋词者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常娥爱少年’之句。女则澹伫妆饰,则愿貌似常娥,员如皓月。俗传齐国无盐女,天下之至丑,因幼年拜月,后以德选入宫。帝未宠幸,上因赏月见之,姿色异常,帝爱幸之,因立为后。乃知女子拜月,有自来矣。旧传是夜月色明朗,则兔弄影而孕,生子必多。海滨老蚌吐纳月影,则多产明珠。比明年采珠捕兔者,卜此夕为验”。

 

宋人中秋拜月所祈心愿,主要有三:读书人“愿早步蟾宫”,科考高中;女孩子“愿貌似嫦娥”;已婚夫妇愿多生贵子。

 

彻夜狂欢

 

中秋之夜,大人们在赏月,拜月,饮酒;小朋友呢,彻夜玩耍,嬉玩至天亮,“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东京梦华录》)。

 

如此佳节,户户欢庆,夜市当然要通宵营业,周密《武林旧事》载,“御街如绒线、蜜煎、香铺,皆铺设货物,夸多竞好,谓之‘歇眼’。灯烛华灿,竟夕乃止”。吴自牧《梦粱录》也载,“此夜天街卖买,直到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晚不绝。盖金吾不禁故也”。

 

 

 

放水灯

 

南宋江浙一带,还有中秋放灯的习俗。与元宵节放花灯不一样,中秋放灯主要是放水灯,称为“一点红”。据《武林旧事》记载,“此夕,浙江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观美也”。

 

吃月饼

 

中秋时节,各种应节时新食物也纷纷上市,“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榲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橘,皆新上市”(《东京梦华录》)。

 

那么宋朝人过中秋吃不吃月饼呢?或者说,宋朝时有没有月饼呢?当时有一种中秋时节上市的“小饼”、“月团”。苏轼一首咏小饼的小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苏轼写诗之时,正是中秋前后。从诗句“中有酥和饴”中,我们可以知道宋朝小饼里面包有酥油、饴糖做成的馅,跟今天的月饼是差不多的。

 

 

 

中秋观潮

 

中秋节前后,正是钱塘观潮的最好时机。“每岁八月内,潮怒胜于常时,都人自十一日起,便有观者,至十六、十八日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十八日最为繁盛,二十日则稍稀矣”(《梦粱录》)。

 

潮来之时,“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武林旧事》)。

 

这时节还有十分惊险与精彩的弄潮表演与水师演习。“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周密《武侠旧事》)。这就是流行于宋代的弄潮表演,是一种商业性的演出,想观看弄潮的市民,要预先给弄潮人支付酬金,“弄潮之人,率常先一月,立帜通衢,书其名氏以自表。市井之人相与裒金帛张饮,其至观潮日会江上,视登潮之高下者,次第给与之”(吴儆《钱塘观潮记》)。

 

官府在钱塘江上举行的军事演习更加壮观、夺人心魄,时间为每年八月十八日。“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军事演习会模拟两军展开水战:“舟楫分布左右,旗帜满船,上等舞枪飞箭,分列交战,试炮放烟,捷追敌舟,火箭群下,烧毁成功,鸣锣放教”。等到演习结束,“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武林旧事》)。

 

因此,每到中秋前后,临安市民几乎倾城而出,车马纷纷。到了八月十八日这一天,钱塘江人山人海,“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而不容间也”(《武林旧事》)。大家都争着观看钱塘潮、弄潮儿与水师演习。

 

你看,宋朝人的中秋节是不是比今人过得更有趣?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