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华】重新认识荀子和儒家传统——魏承思著《荀子解读》读后

栏目:书评读感
发布时间:2019-08-17 18:21:02
标签:儒家传统、荀子、荀子解读、魏承思

原标题:重新认识荀子和儒家传统

作者:陈建华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七月初七日丙子

          耶稣2019年8月7日

 

 


《荀子解读:人生修养的儒家宝典》,魏承思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5月第一版,98.00元

 

与魏承思兄暌违已久,不是他在洛杉矶,就是我在上海,碰不到一起。前月在香港见到,他精神极佳,像以往一样,海阔天空,大谈学问,告我近数年他专注上古经典,关于《中庸》与《管子》的著作已经出版,《荀子解读》也将付梓。我知道数年前承思曾患眼疾,又大病一场,却挡不住他向学传经之心,且斗志弥坚,成果累累,不禁为老友高兴,也敬佩不已。

 

不久上海人民出版社给我递来他的《中庸解读》与《管子解读》。拿在手中沉甸甸的,令我顿生向学之心。其实孔孟老庄我也读过一些。《中庸》为儒家“四书”之一,诸子中《管子》以艰深著称,虽然心知其重要,却未曾涉略。这次怀着补课心理开始读起来,愈读愈觉有味。

 

《管子解读》共10讲,150篇。从政治哲学、养生与处世之道、经济、管理与法治方面的论述,到阴阳五行思想等,每篇一两千字,精义纷披,抽丝剥茧一般把博大精深的《管子》讲得通体透彻,且语言精简,结合一己生活体验远譬近喻,因此读来轻松愉悦,心智洞开,收获满满。

 

《管子》是奇书,《管子读解》也是奇书。乍看可说是一种近年流行的“国学”普及读物,但魏承思不离书生本色,举重若轻,以严格的学术规范一以贯之。其实这是一种新的富于创意的解经方式,对《管子》一段段原文讲解,原本而实在,词义辨析简明而扼要。书中对于《管子》的作者、版本源流及所以难读的因由皆一一交代,都属于“考镜源流、辨章学术”的乾嘉工夫,若不是沉潜积学多年,决难臻此境界。

 

《管子解读》封面上印有“领袖需要的智慧”的字样,固然是宣传卖点,却也凸显了管子思想和魏承思向来重视实践的特点。孔子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也。”孔子肯定管子在治国方面的杰出才能,甚至把他看作文明的捍卫者。《管子解读》中150个小标题很有意思,如“德治不是空洞的教化”“施政要靠制度”“不扰民,不折腾”等,管子处处贯彻“人本主义”,常用历史教训作比方,强调“道、德和理”“义、礼和法”的重要性,这些当然对于今天各行各业的“领袖”精英当然有启益与警示作用。

 

同样的解读方式贯穿于《中庸解读》中。首附原文,共27章,与朱熹的33章略有不同,重新分章断句分50节,逐字逐句作“释字与通义”法解读。承思表示要学习儒家经典,《论语》是“基础课”,《孟子》是“提高班”,《中庸》代表“儒家文化的精微处”,不啻是“研究班”。“《中庸》有3544个字,要一字不绕地读出其微妙处,颇难。但真能这样去读,则乐在其中且其乐无穷,一辈子受用。”所以作者字字斟酌,务求平实,宛现“中庸”的精神。书末有三个“附录”。一是从《礼记正义》中辑出古本《中庸》,二是朱熹的《中庸章句集注》,可供学者比较参究,三是《中华现代礼仪》。

 

封面上“我们时代的中庸”一行字表达了古为今用之意,第三个附录《中华现代礼仪》正体现了这一点。魏承思根据《中庸》的精神提炼出能够为我们今天借用的十条礼仪规则,从仪容、仪态、应对到婚丧仪式等,我觉得非常切合日常日用,若能实行,礼义之邦将容光焕发,善莫大矣。

 

魏承思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师从杨廷福先生,打下国学根底,陆续发表了《佛教的现代启示》《佛教与人生》等著作,后来因缘际会成为南怀瑾先生的入室弟子,在太湖大学堂任教,讲授国学经典,著述不断,有《中国佛教文化论稿》《国学演讲录》等,更传承了南师的文化通观、兼容并包的世界襟怀,而新问世的《荀子解读》更显出他的“国学”精进不已,别有一番重估传统的气概。

 

《荀子解读》三十万字原是在同济大学的授课讲稿,共10讲84节。讲法上不像前两种对文本逐句讲解,而以问题着手,大气开合,不乏某种论争风格。我们知道,历来对于《荀子》聚讼纷纭,荀子虽属儒家,但被儒家正统所排斥。在诸子中,与《管子》同样难读,内容更为广泛,涉及哲学、伦理、政治、法律、经济、军事、教育、文学、逻辑各个领域。魏承思探究《荀子》的动力之一就是要做到“通观”,这也是南怀瑾的教导。他指出,迄今对于《荀子》的研究大多局限于某个方面,或片言只语,“很少有人能把整部书打通了,来解读荀子完整的思想体系”。

 

第一讲讨论荀子的“性恶论”,充分表明《荀子解读》的问题意识及其挑战性。魏承思指出,战国时期祸乱相寻、弱肉强食,孟子的“性善论”虽然动听,但无济于事。荀子揭示“性恶论”,正是基于对人性弱点的透彻理解。他强调“礼”与“法”的辨证关系,主张在礼义的原则下辅之以法治,才是振作人性、重振社会秩序的有效方案。荀子以性恶论为基础重构礼乐制度,真正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为儒家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魏承思表示:“我所以选择讲《荀子》,就是要颠覆今天的儒家观,让你们了解统治过去二千多年思想的儒家本来面目是什么。”通过广征博引、条分缕析的讲解,我们看到一个崭新的荀子:其礼法并举的思想开创了汉代儒法合流的先河,以孔子的儒家思想为本,也吸收了道、法、名、墨、兵诸家之长。根据魏承思的精辟总结,荀子思想具有博学深思、批判精神、兼容并包与重视实践的特征。他说:“最后一点,与思孟、程朱一派儒学大师相比,荀子思想更接地气。他的全部学说都是围绕着当时政治展开的,关注社会现实,面对社会矛盾,力图解决社会问题,以达到国治民安的实效。”这些阐述不仅大大翻新了我们对荀子、对儒家传统的既有认知,对于我们当下的文化建设也必定带来新的思想能量。

 

近年来承思身居香江一隅之地,大隐都会,坐观云起,秉承大师遗志,继续传播“国学”,卓然有成,对于发扬经典是一份珍贵,对时代也是一份福祉。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