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飞 主编《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出版暨前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19-08-14 00:17:28
标签:《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吴飞
吴飞

作者简介:吴飞,男,西元一九七三年生,河北肃宁人,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著有《婚与丧》《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神圣的家》《现代生活的古代资源》《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生命的深度:〈三体〉的哲学解读》《礼以义起——传统礼学的义理探询》等。

吴飞 主编《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出版暨前言

 

 

 

书名:《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

主编:吴飞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9-7

 

编者简介

 

吴飞,1973年生于河北肃宁,2005年获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哲学、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礼学等,着有《自杀作为中国问题》(2007)、《浮生取义:对华北某县自杀现象的文化解读》(2009)、《心灵秩序与世界历史:奥古斯丁对西方古典文明的终结》(2013)、《人伦的“解体”:形质论传统中的家国焦虑》(2017)等,点校整理有:张锡恭《丧服郑氏学》(2017)。

 

内容简介

 

在清末民初的经学研究中,“汉宋兼采”是一股不可回避的风潮,这股风潮流行于晚清,却并非是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清末江苏学政黄体芳于光绪八年在江阴建立南菁书院,高扬汉宋兼采旗帜。南菁书院的理念汇集并培育了众多经学大师,如黄以周、王先谦、张锡恭、曹元弼、唐文治等,他们的学术研究在古今、中西的碰撞之间促成了晚清经学的又一座高峰,也成为连接清代与近代学术的重要桥梁,可以看作对清代经学的总结。

 

本书精选三十篇关于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的文章,展现了南菁学者们在晚清经学和教育等多领域的研究与作为,对全面认识南菁书院及其对晚清民国经学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对今日的经学与礼学研究亦有珍贵的启发价值。

 

【前言】


治清代学术史的学者大多认为,自乾嘉鼎盛时期之后,经学渐次衰落,先是汉宋兼采成为主流,到晚清,就以今文经学和新学为时尚所驱,乾嘉式的经学研究已经乏善可陈了。此说自然有很多历史的依据,但清代许多重要的经学著作,却是乾嘉之后才真正成书的。如胡竹村《仪礼正义》、黄元同《礼书通故》、孙仲容《周礼正义》,属于清代经学的最高成就之列,却均不在乾嘉时完成。而流行于晚清的汉宋兼采之风,却也并非对乾嘉汉学的反动,而是乾嘉经学的进一步发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或许可以不过多受到政治军事局势的影响,更充分地肯定晚清经学的成绩。此一阶段,定海黄氏父子的学术成就与南菁书院的教育影响,均不应被忽略。

 

光绪八年,黄漱兰于江阴创建南菁书院,兼奉郑君、朱子神主,高扬汉宋兼采的旗帜,其后王益吾、黄元同主政南菁,对南菁书院的学术风气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元同之讲学、益吾之刻书,不仅成为晚清经学史与教育史上的大事,也成为连接清代与近代学术的重要桥梁。南菁书院不仅培养出张闻远、曹君直、曹叔彦、唐蔚芝、胡绥之这些重要学者,蒋竹庄、雷君曜这样的出版家,甚至还有吴稚晖、金松岑这样的革命家,在晚清民国的社会各界,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我们认为,既然黄元同是晚清最重要的经学大师,南菁书院的经学教育和《皇清经解续编》可以看作对清代经学的总结,重视南菁书院的经学研究,不仅对全面认识清代民国经学史和礼学史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今日经学与礼学的研究,均会带来很大的启发。

 

为此,北京大学礼学研究中心与南菁高级中学精诚合作,历经四年,筹备“南菁书院与近世学术”研讨会。就在赵统先生《南菁书院志》出版之际,对南菁学术有兴趣的学者有了最基本的参考书,于2015年10月23日至24日在江苏省江阴市召开了这次研讨会。共有五十余位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不仅包括严寿澂、虞万里、邓国光等学术前辈,而且还有许多尚在读书或刚刚毕业的学术新秀。会议期间,大家非常深入细致地讨论了南菁书院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后,大家根据会议上的讨论,认真修改了论文,我们从中精选出若干篇,编为此书。此书根据主题,依照书院总论、黄元同、王益吾、张闻远、曹君直、曹叔彦、唐蔚芝以及其他学人的顺序排列。我们希望,这本文集能够推动学术界对南菁书院和清代经学的进一步重视,并在更深的意义上继承南菁诸公的治学精神。相信,所有的参会者都应该记住了黄漱兰建院时写的那副名联:

 

东西汉,南北宋,儒林道学,集大成于二先生,宣圣室中人,吾党未容分两派;

 

十三经,廿四史,诸子百家,萃总目之万余种,文宗江上阁,斯楼应许附千秋。

 

吴飞

 2016年10月 


目录

 

前言

 

第一辑 文化转型中的南菁学术

人才作育与南菁书院学统|张涛

胡适与南菁书院|赵统

因缘际会:南菁书院中的常州学人群体|叶舟

 

第二辑 南菁师儒

礼学即理学:儆居学派的思想脉络|吴飞

《礼书通故》点校本补充说明|乔秀岩

“制作之源”与“因革之要”:论《礼书通故》《五礼通考》著述之异趣|顾迁

黄儆居与清季易学|谷继明

清华大学图书馆藏《十翼后录》七卷本叙录|韩伟表

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的正文来源与注文考辨|程继红

黄以周的子学著述四种|张涅

王先谦与晚清经学教育:晚清民初经学探研录之二|吴国武

启蒙与救亡之争:从《翼教丛编》看湖南新旧两党的论争|曹润青

论陈乔枞与王先谦三家诗学之体系|李霖

 

第三辑 南菁课生

试论张锡恭的《丧服》诠释特色|邓声国

张锡恭的“正尊降服论”及其意义|周飞舟

略述张锡恭《茹荼轩文集》《续集》刻本与稿本之异同|孙帅

读曹君直《笺经室遗集》|严寿澂

曹叔彦先生论《春秋》|林鹄

追寻六经之本:曹元弼的《孝经》学|陈壁生

曹元弼与梁鼎芬交游研究|崔燕南

曹元弼与唐文治交游考论|李科

积厚流光:唐文治先生与南菁精神之发扬|邓国光

唐文治《论语大义》探微|虞万里

唐文治《十三经读本》论略 陈国安|茆萌

论祭为四本说的积成|顾涛

从学术经历看唐文治的哲学思想形态特征|赵金刚

“理学为体,经济为用”:唐文治政治思想述论|周萍

胡玉缙《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修撰考述:以日本外务省档案为中心|华喆

金天翮创编之晚清乐歌集考|李静

从书院治经到学堂读经:孙雄与近代中国学术转型 |陆胤

 

责任编辑:近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