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图象与易诠释
        
 
        
         作  者:郑吉雄 著
        
 
        
         出 版 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1
        
 
        
          
        
 
        
         编辑推荐
        
 
        
          
        
 
        
         本丛书以东亚为研究之视野,以儒家经典为研究之核心,以文化为研究之脉络,又聚焦东亚各地文化之互动,并在上述脉络中探讨经典与价值理念之变迁及其展望。
        
 
        
                         ——黄骏杰
        
 
        
          
        
 
        
         内容简介
        
 
        
          
        
 
        
         《周易》图书之学,与义理、象数并列为《易》学的三大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易》图之学从思想史上讲,涉及“儒道之辨”的问题。传统学者对于此一问题所采取的态度,有的认为儒道之间可以交融,也有的认为儒道之际必须区隔。其实当代的学者已不需要在这两种态度中做选择。一种思想或一种观念的产生,自有其特殊的性质和价值,也就是有其不可以任意与他种思想、观念混合的理由。然而,思想观念永远是在一个更大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形成的。从这个角度看,研究者本着自由的意志,无论是着眼区分思想观念的不同处,或者纵心消解彼此特性的差异点,都是可以的;但无论如何,都必须避免轻率地给予是非、优劣之类的评价。我在文章中特别提出“儒道之辨”,主要是表达个人对于儒家、道教思想特性的尊重,以及对于二派思想在历史上彼此互相影响的重视,而不是企图提出“辟佛老”一类的议题。
        
 
        
          
        
 
        
         本书收录郑吉雄教师的五篇论文,其中《从经典诠释传统论二十世纪〈易〉诠释的分期与类型》、《〈易图明辨〉与儒道之争》、《论儒道〈易〉的类型和变异》等,它们各自探讨《易》学中图像、义理与象数的重要地位,并从思想史上与“儒道之辨”作终结。 
        
 
        
          
        
 
        
         作者简介
        
 
        
          
        
 
        
         郑吉雄,广东省中山县人,一九六○年生于香港。台湾大学中国文学学士(1986)、硕士(1990)、博士(1996)。曾任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新加坡大学、香港中文大学、中研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访问学人。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研究范围主要为《易》学、经典诠释理论、清代学术、思想、中国思想史。著有:《戴东原经典诠释的思想史探索》(2007)、《清儒名著述评》(2001)、《王阳明——躬行实践的儒者》(1990)等书,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目录
        
 
        
          
        
 
        
         序
        
 
        
         从经典诠释传统论二十世纪《易》诠释的分期与类型
        
 
        
          一、前言
        
 
        
          二、二十世纪《易》学的突破
        
 
        
          三、学术界对百年《易》学派别与分期的看法
        
 
        
          四、百年《易》学发展的三个时期
        
 
        
          五、近代学者诠释《周易》的三种类型
        
 
        
          六、结论
        
 
        
         《易图明辨》与儒道之辨
        
 
        
          一、前言
        
 
        
          二、《易图明辨》的写作背景
        
 
        
          三、《易图明辨》的整体方法
        
 
        
          四、《易图明辨》的三个分判
        
 
        
          五、儒道之辨的三个历程
        
 
        
          六、结论
        
 
        
          附图
        
 
        
         论儒道《易》图的类型与变异
        
 
        
          一、前言
        
 
        
          二、问题的提出
        
 
        
          三、“图”——非文字的诠释工具
        
 
        
          四、图的变异:以《太极图》首圈为例
        
 
        
          五、《易》图的四种类型
        
 
        
          六、图象思维与经典诠释
        
 
        
          七、结论
        
 
        
          附图
        
 
        
         周敦颐《太极图》及其相关诠释问题
        
 
        
          一、前言
        
 
        
          二、古今《太极图》图形的歧异
        
 
        
          三、《太极图》问题的焦点
        
 
        
          四、朱熹的诠解与儒道思想的转移
        
 
        
          五、《太极图》思想归属的四种观点
        
 
        
          六、结论
        
 
        
          附:杨儒宾教授函
        
 
        
          附图
        
 
        
         高邮王氏父子对《周易》的诠释
        
 
        
          一、前言
        
 
        
          二、以爻位训释爻辞、爻象
        
 
        
          三、以本卦自释,复以六十四卦互释
        
 
        
          四、以诸经、诸子训释《易经》
        
 
        
          五、发明本经义例
        
 
        
          六、追求全经义例一贯的观念
        
 
        
          七、余论:方法论的检讨及关于吴皖分派的问题
        
 
        
          八、结论
        
 
        
         人物生卒年及索引
        
 
        
         名词索引 
        
 
        
         主要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