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艳丽】还原《诗经》的生活现场——评流沙河《诗经点醒》

栏目:
发布时间:2018-10-31 20:25:42
标签:

 

原标题:还原《诗经》的生活现场

作者:胡艳丽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九廿三日丙申

           耶稣2018年10月31日



    

书名:《诗经点醒》 

作者:流沙河

出版社:四川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年5月1日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一直以为这唯美的句子,描述的是人间浪漫的爱情;一直以为窈窕淑女,指的是体形纤细、举止贤淑的女子。但在《诗经点醒》中,流沙河通过钩沉史料、字句解析,将我们带回几千年前诗经现场,拨开千年语言的迷雾,得出新解。

 

《诗经》开篇的第一首便是《周南·关雎》。“窈窕”二字为叠韵连绵词,并非指“苗条”而是指“遥迢”,即距离遥远,在这首诗中引伸为情感上难相知的距离;淑女是指善良的女子。整首诗描述阴历五月十五,一群年轻未婚的女子按照民俗,到小河边采摘祭祖用的荇菜,而一群年轻的男子则带着乐器,在河边唱歌跳舞,欣赏心仪的女子。

 

为何将时间推定为阴历五月十五?五月十五这天为“中天节”,按照习俗,家家户户年轻的女子要去采荇菜祭祖,她们“左右流之”“左右采之”,并非采摘之需,而是一种类似于舞蹈的表演,而岸上的男子们唱歌跳舞,弹奏乐器,则是对水中姑娘们的一种回应。这实际就是一种相亲民俗,而非一个男子的单相思,也非一男一女的独自约会。

 

这样鲜活的民俗活动,为何会一直被误读、误解?其实并非全因现代人愚钝。秦始皇焚书坑儒,秦灭亡后,一些老人凭借记忆和断章残片,恢复了《诗经》,但其间的文化断裂,导致一些当时广为人知的真意消弥于历史时空之中,后人根据自己的理解、想象,甚至带着政治目的重新解读《诗经》。直到清代,才有一些专门研究《诗经》的专家发现了问题。

 

这本《诗经点醒》,是根据流沙河讲解13首诗歌的文化讲座整理而来,更像是拉家常,摆“龙门阵”。因为聊天,所以枝节横生,除了节奏略慢之外,却增添了很多趣味。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我们以为这是男女之间生死不离的爱情,但实际上这是世界上最著名的男同性恋之诗。远征的将士在战场上结下生死之谊,这不是单纯的兄弟之情,而是一种希望与子偕老的爱情。“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这是中国最早的女诗人写的宫怨诗,结合当时的史实,将《邶风·绿衣》《邶风·燕燕》《卫风·硕人》三首连在一起阅读,便会发现这是一部迭荡起伏的连续剧,从小处看是宫中怨女的情感哀愁,往大处看则牵系着庞大而复杂的“家国政治”。

 

孔子选编《诗经》,在浩如烟海的民间诗歌中精选最有代表意义的诗,他将描写人间男女相亲恋爱的诗放在第一位,将同性恋诗坦然收录其间,是对人性最大的尊重。生命的欢乐、百姓的疾苦,《诗经》中满是活色生香的生活现场。

 

流沙河之意并不在讲解诗歌的本意,而是为读者正本清源,还原诗歌的应有之意,让我们在感受诗之魅力的同时,也感受在诗歌的源头,我们曾经的童真和坦荡。

 

责任编辑:刘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