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友仁】孔子弟子曾参之“参”,究竟应读作何音?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8-05-04 21:55:03
标签:


原标题:曾参之“参”读音质疑

作者:吕友仁

来源:初载于台湾《孔孟月刊》35卷9期,1997年。现摘录自《训诂识小录》,吕友仁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9月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八日乙未

            耶稣2018年5月3日

 

孔子弟子曾参之“参”,今人皆读作shēn。例如《汉语大词典》“曾参杀人”条、《辞海》“曾参”条、王力《古代汉语》的《论语•学而》注、杨伯峻《论语译注》等,皆读作shēn。

 

  

 

孔子像 东方IC 资料图

 

  

 

孔子弟子曾参像 东方IC 资料图

 

考查古人对此“参”字的注音,历来就有两种不同的读法:一是读shēn,一是读cān。读cān者乃是“骖”的借字。最早读shēn的,大概是东汉的许慎,他在《说文•林部》的“森”字下说:“读若曾参之参。”而最早读cān的,大概是晋代的晋灼。阮元《孝经释文校勘记》说:“案:晋灼读‘参’如‘宋昌参乘’之‘参’。”“参”,今《汉书•文帝纪》作“骖”。翻检南朝陈陆德明《经典释文》对此“参”字的注音,结果如下:其《礼记•檀弓上》注云:“曾参,所金反,一音七南反。后同。”其《论语•学而篇》注云:“参,所金反,又七南反。”其《孝经•开宗明义章》注云:“参,所林反。”由此可以看出,唐以前的经师对此“参”字的读音分为两派:一派读所金反或所林反,即读shēn;一派读七南反,即读cān。陆德明本人是倾向于读shēn的,所以,虽然两种读法并存,但他却总是把所金反的读音作为首选读音放在前边。至于《孝经》中“参”字的注音,他乾脆就抹掉了“七南反”的一读。此后很长时间,大约是大多数人都读shēn。例如对宋代以后读书人影响很大的朱熹的《论语集注》,其《里仁篇》“参乎”就注云:“曾参,所金反。”

 

  

 

朱熹像 东方IC 资料图

 

从明末开始,学者开始对所金反的读音提出批评。首先,方以智在《通雅•姓名》中说:“曾参,字子舆,参当音参乘之骖。”王夫之《礼记章句》卷三说:“参,如字,俗读如葠者误。”清代的乾嘉学者,大抵皆以读“骖”者为是。王引之《春秋名字解诂》云:“曾参,字子舆(《仲尼弟子传》)。参,读为骖。《秦风•小戎篇》笺云:‘骖,两騑也。’桓三年《左传正义》云:“初驾马者,以二马夹辕而已。又驾一马与两服为参,故谓之骖。又驾一马乃谓之驷。故《说文》云:‘骖,驾三马也。驷,一乘也。’……名骖字子舆者,驾马所以引车也。”在王引之看来,“参”是假借字,其本字是“骖”,他在《春秋名字解诂》中曾明确提出:“古人名字多假借,必读本字而其义始明。”卢文弨《经典释文考证•论语音义考证》云:“曾参,所金反,又七南反。案曾子字子舆,当读为七南反,与‘骖’同,而今人咸不然。《孝经音义》止有所林反一音,非。”王筠《说文释例》卷十一、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也都以“参”为“骖”的借字。以上学者之所以主张参为骖的借字,当读为“骖”,是因为根据名字相应的规律,此参字只有读“骖”才说得通。所谓名字相应规律,粗线条地讲,有两条:一条是名与字是同义词,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例如孔子的学生宰予,字子我;司马耕,字子牛。一条是名与字是反义词,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曾子的父亲名点,字皙,点是黑,皙是白,名与字之间是反义关系。曾参,字子舆,“参”的本字是骖,义为驾在车前两侧的马,舆是车,其名字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王引之说是“驾马所以引车也”。

 

读“所金反”的参,《说文》作“曑”,隶变作“参”,意为“商星也”。就古音讲,骖与作商星讲的参,读音很相近,因为他们有共同的声符。在《广韵》中,读所金反的参,入平声侵韵;读七南反的参,入平声覃韵。《集韵》同。

 

名字相应规律,是古代学者经常使用的一种训诂手段,而且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也唯有这种手段可以解决问题。例如《说文》:“施,旗旖施也。齐栾施字子旗,知施者旗也。”如无栾施的名字为证,许慎很可能就无法知道“施”字的本义。《礼记•檀弓下》:“子显以致命于穆公。”郑玄注:“卢氏云:古者名字相配,‘显’当做‘韅’。”因为卢植知道,子显是字,其名曰絷,絷是绊马索,显、絷不相配,只有作“韅”,作马腹带讲,才与絷字相配。《汉书•刘向传》:“向,字子政。”颜师古注:“名向,字子政,义则相配。而近代学者读‘向’音‘饷’,既无别释,靡所凭据,当依本字为胜也。”本文末了,就套用颜师古的话作为结尾:“曾参,字子舆,义则相配。而近代学者读‘参’音shēn,既无别释,无所凭据,当依本字读cān为胜也。”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