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大宋简史:24个关键词,讲尽两宋风云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腊月初三日辛亥
耶稣2018年1月19日
1、陈桥兵变
唐末五代,天下大乱,兵强马壮者,自立为王、为帝。短短五十余年间(907—960),更替五个王朝;中原王朝鞭长莫及之处,割据政权林立。后周显德七年(960)正月初一,传言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军北上抵御,兵至陈桥驿,众将哗变,拥立赵匡胤为帝。赵宋王朝自此诞生。
2、平定割据
赵宋立国,周边尚有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诸割据政权。宋太祖赵匡胤与宰相赵普定下方略:先南后北,依次平定割据,统一天下。之后,太祖、太宗兄弟,相继收复荆湖、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结束了五代十国之分裂与战乱状态。但亦有史家认为,先南后北的统一战略,平定了割据,却错失了收复燕云的时机。
3、杯酒释兵权
唐朝安史之战,唐末藩镇割据,五代兵变频仍,原因在于中央权威下降,兵骄将傲,军阀得以拥兵自重。宋太祖立国后,于建隆二年(961)七月初九宴请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席间劝其交出兵权,在杯盏交错、谈笑风生间,和平地化解了自残唐五代以来一大遗患,史称“杯酒释兵权”。
4、科举取士
太祖之弟赵光义继位后,于太平兴国二年(977)举行科举考试,录取进士109人、诸科207人,另有191人考试未及格但“赐及第”,共取士507人。此前,尽管也有科考,但每榜取士不过十数人。太平兴国二年的科举,宣告一个全面通过科举取士的时代自此来临。太宗武功不及乃兄,却完成了从“武功开国”到“文治天下”的转型。
5、宋辽之战
宋朝与辽国接壤,宋朝欲收复五代时失去的中原故土——燕云十六州,辽国也有意挥鞭南下、经略中国,故,两国时有征战。从宋太宗第一次北伐,到“澶渊之盟”签订,宋辽之间比较大的战争,少说已发生过十数次,双方各有胜败。大体来说,宋朝的北伐固然都无功而返,辽国的南侵也基本上都遭到挫折。
6、澶渊之盟
景德元年(1004)闰九月,辽国再次挥兵南下;十一月,真宗御驾亲征。在澶州前线,宋人用弩箭射杀辽军统军萧挞凛,在战场得利的情况下,同意跟辽人议和,最后达成“澶渊之盟”,宋辽约为兄弟之邦,和平相处,宋朝愿每年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资助辽国,不过通过边境贸易,这笔钱实际上又流回宋人之手。
7、泰山封禅
宋朝第三位皇帝宋真宗,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签订澶渊之盟,实现宋辽一百余年的和平;二是于大中祥符元年(1008)至泰山封禅。真宗封禅泰山,有其苦心,他是庸常的守成之君,缺乏太祖、太宗那样的“克里斯玛”权威,所以需要通过封禅泰山的仪式,让上天为他的皇位加冕,以增进君主的权威。
8、宋夏之战
景祐五年(1038),李元昊脱宋自立,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自此引发宋夏之战的征战。宋朝在战场上失利,但双方的整体实力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宋朝的经济实力,远非西夏可比。当西夏拒绝臣服于宋王朝、或者挑衅宋王朝时,宋廷便对西夏实行经济制裁:关闭榷场、停止互市,最后居然能够迫使西夏就范。
9、庆历新政
宋朝第四位皇帝宋仁宗在位期间,国家承平日久,难免弊病丛生,外有西夏挑衅,内有冗官冗政,财用不足。庆历三年(1043),仁宗起用范仲淹、富弼、韩琦为执政,推行新政。不过很快范仲淹便离开权力中枢,后人多以此认为,“庆历新政”失败了,但实际上,新政并没有明确的废止时间,部分举措也在推行。
10、嘉祐盛治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虽非无弊,但总的来说,这四十年间,可谓政治清明,社会安定,商业繁荣,百姓富足,文化昌盛,足号“盛治”。宋人说:“庆历、嘉祐之治,为本朝甚盛之时,远过汉唐。”明人说:“庆历、嘉祐之治,号为太平。”明末王夫之对宋朝评价不高,也不得不承认:“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宜其治之盛也。”
11、熙宁变法
仁宗去世后,继位的宋英宗只是一个过渡性的君主,在位只有五年。他的儿子宋神宗却是有为之君,即位未久,便于熙宁二年(1069)厉行变法。变法由王安石主持,是一声涵盖了行政、社会与经济领域的一揽子改革。其是非得失,历来颇多争议。在我看来,熙宁变法的实质,便是试图以政府之力,将宋朝建成一个更具近代性质的国家。
12、元祐更化
神宗英年早逝,年幼的哲宗继位,由高太后垂帘听政。高太后同情保守派,起用司马光等旧党,废罢新法,史称“元祐更化”。熙宁新法在推行过程中,确实出现了种种问题,授予反对派口实;但保守派上台,完全废弃新法,斥逐新党,虽说事出有因,却推动了北宋末党争往极端化发展。
13、海上之盟
政和年间,收复燕云故土心切的北宋第八位君主宋徽宗,遣使泛海赴金,与金人订立灭辽复燕的盟约,史称“海上之盟”。宣和五年(1123),宋王朝借金人之手,收复燕云,实现了自太祖立国以来,列祖列宗念兹在兹的梦想。徽宗洋洋得意,命人制“复燕云碑”,立在燕山府延寿寺,宣示自己的不世功业。
14、靖康之变
在联金灭辽的过程中,宋朝将军力疲弱、兵不能战的致命问题暴露在金人眼皮底下,也激发了金兵挥鞭南下的野心。宣和七年(1125),金人大举而下,围困开封,但无功而返;靖康元年(1126)十一月,金人再次兵临开封城下,并于次年扣押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掠夺了大批金银而去,并扶植了伪一个傀儡政府:伪楚。北宋灭亡。
15、建炎南渡
金兵围困开封城之际,康王赵构侥幸逃过此劫。靖康二年(1127)五月初一,赵构在宋朝的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帝位(是为宋高宗),改元建炎。伪楚的张邦昌派人献上传国玺,表示归政于赵宋。随后,宋高宗一路南退,渡淮河、长江至越州、杭州,颠沛流离,一度流亡海外。最后才在杭州站稳脚跟,定杭州为“行在”。
16、绍兴和议
南宋与金国交战多年,宋收复不了中原,金也平不了江南,双方只好停战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两国达成和议。跟从前的“澶渊之盟”相比,“绍兴和议”无疑是屈辱性的:宋割让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并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还向金国称臣。不过和议的达成,也给了南宋生息休养之机,随后金国放宋徽宗灵柩、高宗生母韦氏归宋。
17、隆兴和议
宋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任皇帝宋孝宗即位后,欲收复中原,起用老将张浚,发起“隆兴北伐”,但在符离被金军击溃。两国再次议和。第二次和约,南宋略争回一点面子:对金不再称臣,改称叔侄;“岁贡”改称“岁币”,数额减为每年银绢各二十万两匹。因隆兴和议达成的和约在乾道元年(1165)正式生效,故又称“乾道之盟”。
18、三朝内禅
南宋前期的皇位继承有一特点:以内禅的方式传位。绍兴三十二年(1162),高宗将皇位禅让给养子赵昚,是为宋孝宗,从此宋朝皇祚又回到宋太祖一脉;淳熙十六年(1189),孝宗禅让于光宗。但宋光宗是一名不成器的皇帝,又患病无法理政,知枢密院事赵汝愚联合太皇太后,于绍熙五年(1194),以光宗批有“历事岁久,念欲退闲”八字为由,迫使皇帝退位,由光宗之子、嘉王赵扩继位,是为宋宁宗。
19、庆元党禁
宋宁宗朝,外戚韩侂胄专权,罢黜朱熹,贬斥赵汝愚,打压同情赵汝愚的道学门徒,并将道学定为“伪学”,加以禁绝,凡韩侂胄所不喜之人,都可以被列为“伪学逆党”。因其时年号为庆元,史称“庆元党禁”。直至嘉泰二年(1202),朱熹已逝世,韩侂胄才弛伪学之禁。史家认为,“庆元党禁”使得“南宋乾道、淳熙年间的学术繁荣一去而不复返”。
20、开禧北伐
权相韩侂胄是主战派,崇岳飞而贬秦桧,在他主持下,追封岳飞为鄂王,改秦桧谥号为“谬丑”。开禧二年(1206),韩相发动北伐,但诸路大军均以失败告终。次年,韩侂胄在上朝途中被将士挟持,杀死于玉津园。主和派的史弥远执掌大权,于是宋金罢兵议和,于嘉定元年(1208)订立“嘉定和约”。
21、端平更化
南宋第五位皇帝宋理宗于绍定六年(1233)亲政,改元“端平”,并展开一系列新政,包括罢黜权相史弥远的余党、任用清正守法的杜范为相、平反理学、起用真德秀、整顿财政、澄清吏治,政局为之一新。时人称“端平更化”为“小元祐”。宋理宗与宋仁宗是两宋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但理宗终未能恢复仁宗之治。
22、端平入洛
恰如北宋末,金国在辽国的背后崛起,宋朝联金灭辽,引狼拒虎;南宋后期,蒙古军团也在金国背后崛起,南宋重蹈覆辙,联蒙灭金,端平元年(1234),宋师收复故土东京开封府、西京河南府和南京应天府,史称“端平入洛”。但入洛的军事行动,打破了脆弱的宋蒙联盟,从此南宋与蒙元进入直接的军事对峙。
23、襄阳之战
自宋蒙进入战争状态之后,襄阳是两军争夺的门户。端平二年(1235),蒙古兵分三路攻宋,中路大军兵锋直指襄阳。宋蒙襄阳第一次大战,宋军大败,襄阳失守;嘉熙三年(1239),宋将孟珙克服襄阳,旋又弃守;淳祐十一年(1251),李曾伯再次收复襄阳;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元军再次大举进攻襄阳,大军围城之下,襄阳守将吕文焕于咸淳九年(1273)投降。襄阳城的失守,意味着南宋的防线全线崩溃。
24、崖山海战
元军破襄阳城之下,直逼南宋临安。德祐二年(1276),南宋第七任皇帝、五岁的恭帝投降。但此时南宋尚未灭亡,因为恭帝的哥哥益王赵昰、弟弟卫王赵昺在大臣的保护下,顺利逃出临安城,一路流亡南下。赵昰在福州被拥立为帝,改元景炎,是为宋端宗。但两年后,端宗便病逝了。宋臣又拥立赵昺为帝,改元祥兴。祥兴二年(1279),宋师在崖山海面展开最后的大战,全军覆灭,大宋王朝宣告灭亡。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黄春慧】管理学视角下“中庸之道”的现代转化与运用
【下一篇】儒学大咖眼中的示范区规划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