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钩作者简介:吴钩,男,西历一九七五年生,广东汕尾人。著有《隐权力:中国历史弈局的幕后推力》《隐权力2:中国传统社会的运行游戏》《重新发现宋朝》《中国的自由传统》《宋:现代的拂晓时辰》《原来你是这样的大侠:一部严肃的金庸社会史》《原来你是这样的宋朝》《风雅宋:看得见的大宋文明》《知宋:写给女儿的大宋历史》《宋仁宗:共治时代》等。 |
宋朝的中年男手里也有一只保温杯
作者:吴钩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我们都爱宋朝”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七月初七日丁亥
耶稣2017年8月28日
这些天,许多人都在吐槽中年男人的保温杯。有朋友打趣地问我:宋朝的中年男人有没有用保温杯啊?我默默地给他看了一幅宋画——
你看,图中的那个中年男人手里是不是提着一只保温杯子?看款式,还挺现代嘛,跟今日你用的很是接近。又有人问:那个杯子是P上去的吗?不是。此图为南宋梁楷《八高僧图》系列的其中一幅,不信你可以找来看看。
当然,我说那是一只“保温杯”,是故意蹭热点的。准确地说,这其实是一个装水的水瓶,用竹筒做成的,有盖,不过应该没什么保温效果。
那么宋朝有没有保温杯(或保温瓶)呢?让我先讲述一个记录在《夷坚志》中的故事:“张虞卿者,文定公齐贤裔孙,居西京伊阳县小水镇。得古瓶於土中,色甚黑,颇爱之,置书室养花。方冬极寒,一夕忘去水,防为冻裂。明日视之,凡他物有水者皆冻,独此瓶不然。异之,试以汤,终日不冷。张或与客出郊,置瓶於箧,倾水瀹茗,皆如新沸者,自是始知秘。惜后为醉仆触碎。视其中,与常陶器等,但夹底厚几二寸。”
张虞卿得到的那个瓶子,装上热水能够“终日不冷”,显然是一个保温瓶。不过《夷坚志》是志怪小说,所载故事多为鬼怪传说,换言之,张虞卿未必真有其人,他得到温水瓶之事也未必真有其事。我们不能拿《夷坚志》的记载来证明宋朝出现了温水瓶。
那我们再看另一个例子。据《东京梦华录》载,北宋时开封城内,“至三更,方有提瓶卖茶者,盖都人公私荣干,夜深方归也”。这些“提瓶人”之所以到了三更才出门做生意,是因为下半夜,办公事私事的人下班归回了,他们通常都会买一碗热茶喝,暖暖身子,所以生意很好。我们完全可以想象,“提瓶人”所卖的茶汤,一定是热腾腾的,否则,在“风雪阴雨”的大冬天,谁又会掏钱买一碗冷茶来喝?
现在我们就来考证一个问题:宋朝“提瓶人”手中提着的茶瓶究竟能不能保温呢?
先来看一张宋画——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
此画中便有一名卖茶汤的“提瓶人”。她手里提着的茶瓶为陶瓷制品,套在一个似乎是藤编的篮子里。藤器有隔热保温的作用,将热水瓶套在藤器中,显然可以防止散热过快。再仔细看,我们还会发现,那个藤器下方,还有一个小孔洞,那又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再来看一幅清代画师姚文瀚临摹宋人的《卖浆图》——
此画中,也有一个卖茶汤的“提瓶人”,她手里提着的茶瓶,我们看得更清楚:原来安在一个小炭炉上,从炉口可以看到燃烧的火焰。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中的藤器底部,应该也装着一个小小的炭炉。这样,即使在冬天,也可以让茶瓶内的茶汤保持热度。
——也就是说,宋朝是有保温瓶的,只不过保温的原理主要不是靠减少散热,而是靠持续加热。
宋人使用的可保温的器皿,还有几种。一种叫做“注子温碗”,这种酒器中间为注子,即盛酒的酒壶;注子四周还有一个温碗,只要将温碗放满热水,就能使注子中的酒保持一定的温度。见下图:
还一种有保温作用的器皿,用于盛食物,叫做“孔明碗”,由两碗相套而成,两碗间留空,外碗底有一圆孔,可注入沸水,使碗内食物保持温度,这样,在大冬天吃饭,摆在桌上的饭菜就不会那么容易变冷。下图就是“孔明碗”了:
责任编辑:姚远
【上一篇】【儒家邮报】第278期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