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8-15 11:30:14
标签:


原标题:传统智慧推动现代管理思想创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廿三日癸酉

          耶稣2017年8月14日

 

8月12—13日,第三届“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管理”论坛在云南昆明举行。国内百余位专家学者与会,聚焦中国管理实践的热点议题,梳理中西管理思想资源,挖掘中国传统智慧,分享“中国式管理”实践经验与理论思考。

 

中国智慧融入现代管理

 

“现代管理融合传统智慧是完全可能的,也是必要的,这一点可以从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来看。”南京大学教授、中华文化研究院院长赖永海表示,比较成熟的现代管理理论出现的时间还不是很长,但有人类社会就有管理活动和管理思想,因而人类管理思想的历史悠久得多,当今的很多管理思想也是古代的、历史的、传统的管理思想在现当代条件下新的发展和表现形式。

 

赖永海认为,农耕经济时代管理思想集中于人这一重要的生产力,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机器生产凸显了机器的作用,管理开始瞄准效率的提升,管理理论的关注对象从原来主要关注手工劳动中的人转变为机器、物以及制度。在机器生产的进一步发展面临瓶颈时,现代管理理论又从机器转向人,开始重新审视人的心智与思维方式对提升生产效率的作用,关注人的主观能动性、思维方式以及人际关系。“这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外管理研究中心主任黎红雷提出,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上的企业治理方式主要有三种版本和经验。美国经验是管理1.0版,以简单的组织应对简单的环境,体现为规模化制造;日本经验是管理2.0版,以简单的组织应对复杂的环境,体现为精益化制造;当前我们面对的则是管理3.0版,需要以复杂的组织应对复杂的环境,体现为智能化制造,有必要融入中国的管理思想与智慧。

 

有学者表示,管理是对人、事、物的统筹协调过程,其核心在人,其出发点和基础则在于人性和人心。与西方管理迥然不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管理是“内向性”管理,具有丰富的“心性思想资源”,以扬弃的态度对待和利用传统文化,融合西方管理思想与理论,可以为中国企业的现代管理提供思想借鉴与更为科学的理论指导,这一点正逐步被管理理论和实务界重视。

 

“思想文化是由一群人所共同享有的价值观、信仰和行为规范而组成的复杂系统,中国式管理理论和实践受到多种思想文化的共同影响。”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领导力与组织管理系主任杨百寅认为,行为、信念和价值观是文化的基本要素,由此形成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意向三个范畴,结合人类社会的三对基本关系——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可以演绎形成一种思想文化分析框架,并将其用于现代管理。

 

发展本土管理理论

 

与会学者认为,中国管理学者需要进行广泛和深入的探索性研究,发展中国本土管理的新观念和新理论,立足于中国文化的话语体系构建中国管理思想,用中国的文化来理解、指导当代中国的管理实践,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管理理论体系。

 

在黎红雷看来,当代管理理论正面临着根本性的“范式转移”,曾经引领时代的西方管理理论已经不能独自应对当代世界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背景下的企业治理实践的需求,东西方管理理论的相互补充与不断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中国企业家多年来的实践在组织、教化、管理、经营、品牌、领导、战略、责任等诸方面已形成自身独特经验,具备了为当代世界管理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基础。

 

杨百寅表示,现代化企业的价值观应当是为顾客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利益相关者负责,不断学习、创新和变革,担负社会责任。理想的社会应建立高效的生产机制、完善公平竞争的制度机制、提倡仁义道德的社会风尚。自强不息、见利思义、诚信为本、中道守正等传统价值观能够在新的条件下与现代化相适应。

 

“在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现代管理理论体系、进行管理实践时,要重视不同思想流派在不同管理内容上的效果差异。”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文化与价值观研究中心主任潘垚天提出,文化具有内部整合和外部适应的功能,中国传统文化中儒、佛、道、法、兵诸家在思想文化上各有特长、价值观导向具有差异性,对于企业激励下属、监控运营、人际协调、开拓创新、以身作则、战略谋划、共启愿景等领导行为的调节效果亦不同。以儒家价值观为例,其在激励下属、监控运营、人际协调三方面显示出较高的效果,这与其注重人际关系、强调通过人际间的协调来达成目标有密切关系。兵家价值观在上述各个行为因素上均显示出较强的效果,说明管理者的竞争意识和进取心越强,其领导行为的总体有效性越高。

 

此次论坛由南京大学、江苏宏德文化出版基金会、昆明学院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