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仁】张栻与吕祖谦往来书信编年考证

栏目:学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23:15:51
标签:


张栻与吕祖谦往来书信编年考证

作者:任仁(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斯文:张栻、儒学与家国建构》,周景耀主编,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5月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六月廿六日丁未

           耶稣2017年7月19日

 

在南宋理学发展历程中,乾道、淳熙年间可谓“涵养作成,大儒辈出,学者景从”[[1]],而其中又以朱熹、张栻、吕祖谦爲中坚:“乾道间,东莱吕伯恭、新安朱元晦及荆州鼎立,爲一世学者宗师”[[2]]。在此阶段,朱熹、张栻、吕祖谦之间论学不断,而其往来书信则是他们所留存下的彼此论道的最主要材料,但目前学界对张栻、吕祖谦往来书信编年尚属空白,故笔者拟对张栻、吕祖谦现存往来书信进行编年考证,以期利于相关研究之深入。

 

张栻(1133—1180),字敬夫,一字钦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人。丞相张浚子。隆兴元年(1163)以荫补官,辟宣抚司都督府书写机宜文字,除直秘阁。乾道五年(1169)除知抚州(今属江西),未上,改严州(今属浙江)。乾道六年(1170)召爲吏部员外郎兼权起居郎,兼侍讲,除左司员外郎。乾道七年(1171)出知袁州(今属江西),是年底罢归长沙。淳熙元年(1174)诏除旧职,知静江府(今属广西),经略安抚广南西路。淳熙四年(1177),诏特进秩,直宝文阁。淳熙五年(1178),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今属湖北),安抚本路。淳熙七年(1180)诏以右文殿修撰提举武夷山冲佑观。是年二月卒。嘉定间,赐謚曰宣。淳祐初,诏从祀孔子庙。《宋史》卷四二九有传。

 

吕祖谦(1137—1181),字伯恭,开封(今属河南)人,南宋初始居金华(今属浙江)。初,荫补入官,后登隆兴元年(1163)进士第,复中博学宏词科,调南外宗学教授。乾道五年(1169)除太学博士,添差教授严州。乾道六年(1170),召爲太学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録院检讨官。乾道七年(1171),改左宣教郎,召试馆职。淳熙元年(1174),主管台州崇道观。淳熙三年(1176),除秘书郎、国史院编修官、实録院检讨官。淳熙五年(1178),除著作郎兼权礼部郎官,请祠。淳熙八年(1181)七月卒。謚曰成。《宋史》卷四三四有传。

 

据吕祖谦《祭张荆州文》云:“昔者某以郡文学事公于严陵,声同气合,莫逆无间。自是以来,一纪之间,面讲书请,区区一得之虑,有时自以爲过公矣;及闻公之论,纲举领挈,明白严正,无缴绕回互、激发偏倚之病,然后释然心悦,爽然自失,邈然始知其不可及。此某所以愿终身事公而不去者也。”[[3]]可知两人相交于严州任上,自此以后两人“面讲书请”书信往来不断,直至张栻病卒。本文张栻书信本之《南轩先生文集》[[4]],吕祖谦书信本之《吕祖谦全集》,以下即以年月爲序编列张、吕往来书信,因篇幅关系,兹不録书信全文,仅以书信首句文字代替原信。

 

乾道五年已丑(1169年)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恭以某官闻道达者)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某质鲁材下)

 

据杜海军先生《吕祖谦年谱》[[5]],此两书撰于乾道五年(1169),听闻张栻除严州,吕祖谦致书张栻望其早日成行。据《吕祖谦年谱》知,吕祖谦十月十八日抵严州,又以信中“到官甫数日”,推知此信当撰于当年十月。

 

吕祖谦《通张严州啓》(伏审温诏起家)

 

由下书可知,此书当在乾道五年秋。

 

张栻《答吕太博啓》(兹蒙薰慈)

 

是书爲答吕书所作,由“顾驱车之寖迩,知倾盖之可期”,知两人此时未见。由《吕祖谦年谱》知,张栻除严州在当年九月[[6]],故推知此书当在乾道五年秋或初冬。

 

乾道八年壬辰(1172年)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观史先自《书》始)

 

张栻下书“所示读书次第皆着实。蓄德丧志之分,诚不可不察。”乃答此书而作。据张栻答书时间,此书当撰于乾道八年(1172)五月。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国朝典故)

 

张栻下书“蓄德丧志之分,诚不可不察。《易传》所谓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此语极紧要。”乃答此书,张书作于乾道八年五、六月间,吕书当撰于乾道八年五月。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平时徒恃资质)

 

张栻下书“来教有云‘平时徒恃资质,工夫悠悠,殊不精切’,此可见体察之功。”乃知张书爲答书,张栻答书作于乾道八年五月末或六月间,因吕祖谦五月十六日办妥其父丧事,致书张栻讨论丧礼、祭礼,推知此书当作于五月。

 

张栻《寄吕伯恭》(某读书先庐)

 

《张宣公年谱》系于乾道八年[[7]]。是年,吕祖谦《与朱侍讲》有云:“忍死营办,以五月十六日敬终襄事。音容永隔,攀号摧裂,哀慕无穷。扶力布禀,执笔气塞,不能多述。丧礼,乡无恙时,娄戒饬令一遵典制,毋参以慝礼,今不敢有违。祭礼,数年来尤勤催督,竟不及裁定。竢暑退,亦欲稍稍讲订。往时吾丈所定条目,便望早付下,或有暇更爲参酌,令使可遵行,尤幸。”[[8]]与朱熹讨论祭礼、丧礼,约与张栻讨论在同时,吕祖谦致朱熹书当在五月末,推知此书撰于五月末或六月间。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大概以收敛操存)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吾丈者世道所系)

 

此两书述及“工夫”“省察”与张书中所论“顾存养省察之功固当并进,然存养是本,觉向来工夫不进,盖爲存养处不深厚,存养处欠,故省察少力也。方于闲暇,不敢不勉”相近,故与此书或撰于同时,约在乾道八年春或夏。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始欲和合彼此)

 

书中论及“所谓州平、幼宰之徒,初岂大过人?孔明惓惓之意,乃至于是”,或与张栻讨论其所撰《诸葛忠武侯传》,据《张宣公年谱》,《诸葛忠武侯传》成于乾道二年,推知此书或在乾道八年,待考。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俭德所难)

 

此书未详,或在乾道八年,待考。

 

乾道九年癸巳(1173年)

 

吕祖谦致张栻书

 

由张栻下书中“来书所自,察向来之病,其间有云以私爲公,以情爲性者,可见察之之精,更宜深勉于笃敬之功也”,[[9]]知此前吕祖谦有书致张栻,今佚,当撰于乾道九年夏、秋之际。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从前病痛)

 

“从前病痛”与张栻下书“来书所自,察向来之病”对应,此书或在乾道九年,待考。

 

张栻《寄吕伯恭》(自归抵此)

 

此系张栻答书,《张宣公年谱》系此文于乾道九年(1173)。另书中所云“元晦《仁说》后来看得渠说爱之理之意却好,继而再得渠书,只拈此三字,却有精神,但前来所寄言语间终多病……”据顾宏义先生《朱熹友朋门生往来书信汇编》(未刊稿)之“朱熹、张栻往来书信”部分考证,朱熹与张栻就“爱之理”讨论在乾道九年七、八月间,推知此书当在八、九月间。

 

淳熙元年甲午(1174年)

 

张栻《寄吕伯恭》(某前月半间积寒成疾)

 

据《张宣公年谱》淳熙元年春张栻染重疾[[10]],另汪应辰《与朱元晦》云:“敬夫正月间一病甚殆,今虽良愈,尤当加意调护,要须止酒乃善也。”[[11]]知张栻染疾在正月间,又“某前月半间积寒成疾,势极危”推得当撰于淳熙元年(1174)二月。

 

张栻《与东莱帖》

 

此爲张栻致吕祖谦之残卷,辑録自黄溍《金华黄先生文集·张宣公与东莱帖》[[12]]。其中云:

 

乾道辛卯春,诏以知閤门事张说签书枢密院事。公时以左司兼侍讲,手疏极言其不可。命中寝。而宰相隂主之,乃出公守袁州。壬辰春遂伸说前命。帖中云“元晦之约竟能成否?宜春阙在来年六月,若不被汰斥果成赴上,则眀秋可邀二兄过彼相会”。然公自去国退居三年,袁州之阙竟不及赴。淳熙甲午乃起帅广西。东莱以正字丁外艰,是年夏服除,奉崇道祠,秋入越,故帖中称之曰“主管正字”且问其留会稽几日。公作此帖于冬初,广西之命盖未下也。

 

故知此帖撰于淳熙元年(1174)十月。

 

淳熙二年乙未(1175年)

 

吕祖谦致张栻书

 

言朱熹有“伤急不耐之病”,是书已佚,据张栻致朱熹书补。张栻《答朱元晦》云:“伯恭今次讲论如何?得渠书,云兄犹有伤急不容耐处,某又恐伯恭却有太容耐处。然吾曹气习之偏,乘间发见,诚难消化,想兄存养有道,如某病痛,多兢兢之不遑,正有望时加砭剂也”[[13]],《朱熹友朋门生往来书信汇编》(未刊稿)之“朱熹、张栻往来书信”部分考证推其撰于淳熙二年十月中。“伯恭今次讲论如何?”即爲当年五月鹅湖之会,是书当在其后,约在当年秋。

 

淳熙三年丙申(1176年)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我方闲居)

 

据顾宏义先生《朱熹友朋门生往来书信汇编》(未刊稿)之“朱熹、吕祖谦往来书信”部分考证,淳熙三年三月上旬朱熹有书与吕祖谦论读易之法:

 

读《易》之法,窃疑卦爻之词本爲卜筮者断吉凶,而因以训戒。至《彖》、《象》、《文言》之作,始因其吉凶训戒之意,而推说其义理以明之。后人但见孔子所说义理,而不复推本文王、周公之本意,因鄙卜筮爲不足言,而其所以言《易》者,遂远于日用之实,类皆牵合委曲,偏主一事而言,无复包含该贯、曲畅旁通之妙。若但如此,则圣人当时自可别作一书,明言义理以诏后世,何用假托卦象,爲此艰深隐晦之辞乎?故今欲凡读一卦一爻,便如占筮所得,虚心以求其词义之所指,以爲吉凶可否之决,然后考其象之所已然者,求其理之所以然者,然后推之于事,使上自王公,下至民庶,所以脩身、治国皆有可用。私窃以爲如此求之,似得三圣之遗意。然方读得上经,其间方多有未晓处,不敢彊通也。其可通处,极有本甚平易浅近,而今传注悞爲高深微妙之说者。如“利用祭祀”、“利用享祀”,只是卜祭则吉;“田获三孤”、“田获三品”,只是卜田则吉;“公用享于天子”,只是卜朝觐则吉;“利建侯”,只是卜立君则吉;“利用爲依迁国”,只是卜迁国则吉;“利用侵伐”,只是卜侵伐则吉之类。但推之于事,或有如此说者耳。凡此之类不一,亦欲私识其说,与朋友订之,而未能就也。不审尊意以爲如何?因来,幸以一言可否之。

 

此书述吕祖谦研读《易传》,或在淳熙三年(1176)春。

 

张栻致吕祖谦书

 

据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某冗食馆下,行已及期。虽职业所及,勉自鞭策,粗不旷废。但目前可告语者极鲜,虽私怀嫠不恤纬之忧,无所展布,惟窃愧负耳。芮氏婣期在岁暮。长年甚觉勉强,但理不容已也。静江时得书,丧偶后颇无况,求去见却,势须申前请耳。”[[14]]知张栻有书致吕祖谦,今佚,据顾宏义先生《朱熹友朋门生往来书信汇编》(未刊稿)之“朱熹、吕祖谦往来书信”部分考证,知此书撰于淳熙三年十月,故张栻此书当在淳熙三年(1176)秋。

 

淳熙四年丁酉(1177年)

 

吕祖谦致张栻书

 

据下书“来书所谓辞气务令平和”知吕祖谦有书致张栻,是书已佚,据张栻答书时间,当在淳熙四年(1177)秋或冬。

 

张栻《寄吕伯恭》(来书所谓辞气务令平和)

 

是书爲答吕祖谦所作。朱熹淳熙四年冬《与张敬夫论癸巳论语说》中同张栻讨论“癸巳论语说”,多处涉及“辞气”,或此书爲朱熹、张栻、吕祖谦讨论期间所作,约在淳熙四年(1177)冬。

 

吕祖谦《与张荆州问论语孟子说所疑》(十世可知章)

 

张栻《癸巳论语说》成于乾道九年(1173),此后他一直与朱熹、吕祖谦等人讨论、修订,由前文及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15]]知,淳熙四年八月张栻与朱熹讨论《癸巳论语说》,另据张栻下书,此书当撰于淳熙四年(1177)秋。

 

张栻《寄吕伯恭》(《学而篇》数段甚有滋益)

 

由前可知,朱熹张栻有关“癸巳论语说”讨论在淳熙四年(1177)年末,是书或在淳熙四年(1177年)冬或淳熙五年(1178年)初。

 

吕祖谦《与张荆州敬夫书》(士大夫私意克治不尽)

 

此书未详,疑在淳熙丁酉。

 

淳熙五年戊戌(1178年)

 

张栻致吕祖谦书

 

据吕祖谦《与朱侍讲元晦》“比得桂林书,犹未闻移漕之命,计今当出岭矣。书中具道所以箴戒儆厉之意,不胜感悚。去冬舍弟转致教赐,一一深中膏肓之疾,朝夕玩省,不敢忘”。[[16]]知张栻有书致吕祖谦,今佚。张栻除秘阁修撰、荆湖北路转运副使在当年五月,据“比得桂林书,犹未闻移漕之命,计今当出岭矣”,知张书当在三、四月间。

 

张栻致吕祖谦书

 

据吕祖谦《与陈同父》书云:“张钦夫近丧子,得书极无况,力请出广,遂有鄂漕之命,亦且得归也。”[[17]]知张栻有书致吕祖谦,今佚。张栻子焯卒于五月,可知张栻此书约在淳熙五年(1178)五、六月间。

 

淳熙七年二月二日,张栻卒,年四十八。吕祖谦有《祭张荆州文》。淳熙八年七月二十九日,吕祖谦卒,年四十五。

 

注释:

 

[1]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七○五五,魏了翁:《上殿论敷求硕儒开阐正学札子》,《全宋文》,第309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98页。

 

[2](宋)陈亮:《陈亮集》卷二九,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第383页。按,荆州即张栻。

 

[3](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文集》卷八,《吕祖谦全集》,第1册,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35页。

 

[4](宋)张栻:《南轩先生文集》,载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编:《朱子全书外编》,第4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5]杜海军:《吕祖谦年谱》,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52—53页。

 

[6]杜海军:《吕祖谦年谱》,第53页。

 

[7]胡宗懋:《张宣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第31册,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第221页

 

[8](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别集》卷七,《吕祖谦全集》,第1册,第408页。

 

[9]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编:《朱子全书外编》,第四册,《南轩先生文集》,卷二五,第379页。

 

[10]胡宗懋:《张宣公年谱》,《北京图书馆珍藏年谱丛刊》,第31册,第262页。

 

[11](宋)汪应辰:《文定集》卷一五,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第1138册,第726页。

 

[12](元)黄溍:《文献集》卷四,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1986年,第1209册,第352页。

 

[13](宋)张栻:《南轩先生文集》卷二二,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编:《朱子全书外编》,第4册,第348—349页。

 

[14](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八,《吕祖谦全集》,第1册,第425页。

 

[15]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588页。

 

[16](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别集》卷八,《吕祖谦全集》,第1册,第423页。

 

[17](宋)吕祖谦:《东莱吕太史外集》卷五,《吕祖谦全集》,第1册,第705页。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