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希荣:我要和基督教争夺中国人的灵魂

栏目:流程
发布时间:2017-06-13 14:23:04
标签:

原标题:《贺希荣:习圣人之学,不为成仁成圣

赖奕婷(中大-南都网教学实践基地实习生)

时间:西历2014年11月19日


  


贺希荣


每周三晚上七点,中山大学东校区公教楼A306,这个能容纳两百多人的大教室里都几乎坐满了人。尤其是前三四排,一个空隙都没有。有些同学提前半个小时到场抢占前排的座位,而某些晚到的同学只能在偌大的教室和密集的人群中寻找零星的空位。


课堂即将开始,一米八五的贺希荣老师在讲台后坐下,开始这门《论语》导读课的教授。


贺希荣老师出生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本科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1998年来到中大任职,为中山大学教育学院的老师。


老师从06年开始研读《论语》,至今八年,自信对《论语》的感悟越来越深,甚至比很多学了20年《论语》的人更得其要领。老师说:“好像没有人(像我这样)在没有基础,自学两年后开课讲《论语》的。但是我有信心!你们可能在其他地方听过一些讲《论语》的讲座,但是你听完我讲的会觉得他们讲的都不入流。”


老师认为,对于《论语》的学习和领悟,他似乎早已有了基础,那就是对于人生的终极意义的探索。


“我总想知道人生的终极意义,它是由什么构成的?它的道路是什么?我从小就对这个问题着迷。”


小时候身体不好,因为患支气管炎,他的呼吸会有呼噜声。在当时的农村环境里,由于对这种疾病的无知,害怕被传染,其他的孩子都躲着他。所以他的童年是孤独的。然而孤独却正好是其求索的契机。他说:“我三到四岁就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我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这个问题的求索。”


在初读《论语》时,遇到读不懂的章句,他便会跑到书店去找其他的版本来读。还弄不懂便到网上找、和同事讨论,(这些)都讲不清就先丢下,断断续续地读下去。久了,觉得有意思他便背。花了3个月过了一遍,之后就在此基础上反复地背。所以贺老师对于《论语》非常地熟稔,在课堂讲解中涉及到的章句他大都能马上说出它在哪一卷的哪一章,让学生能够很快地找到原文。

 

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很多机会


在第一节课的开始,贺老师便带着全班的学生给孔子的画像规规矩矩地鞠了三个躬,算是入门的礼仪。此后,每堂课都以全班朗诵《论语》中的十个章节为开场。


据他自己说从前他是要求学生背诵的。他提倡把经典真正地内化到生命里。


他认为许多中国人对于《论语》没有自己的判断,说白了是不读书造成的。不读书所以不了解,所以人云亦云,不假思索地接受了鲁迅、胡适、李大钊等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然而在新文化运动时期,出于现代化启蒙的需要,鲁迅等人实际上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完全地对立起来,片面地把中国文化定义为不民主、不自由、压制人权的,由此去理直气壮地批判它。


贺希荣老师认为,他们的很多认识都是偏颇的断章取义,只是为了从宣传的角度去引起人们的注意,没有用适宜的方法去认识文化。而且充斥着我们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教材(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基本上都是否定的革命性的。说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取却是没做的。很多人一开始便抱着否定的先入为主的观念,而另外一些人愿意去了解,却没有这样的环境。


贺希荣老师开《论语》导读这门课的这些年来,感觉到学生的水平普遍比较差,许多学生事先有成见并且有时相当固执和自以为是。


贺老师认为,对于知识来说,最主要的是好学和勤奋,辅之一点点天赋。“志怀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勤奋,这三者结合才是最重要的。”学习《论语》与学习其他学科的原理是一样的,不一定要接受它,但是要了解它。把《论语》当做一个对象来认识,在接受它的前提假定的基础上,去看那个“道”合不合理,逻辑和架构上站不站得住脚。在了解清楚的基础上再去想愿不愿意接受它。如果一开始就否定,那么就没有办法了解。


他感慨在历史发展中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许多的机会。


在历史中,世界上其他国家都经历过启蒙,但后来他们都慢慢恢复了。而我们国家却把新文化时期的启蒙运动给继承下来,导致我们国家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意识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这在于马克思本身的反传统性,把它固化了。而八十年代对于社会主义的反思并没有使我们回到原来的方向去,而是对西方观念更加宽容。


据中外学界都比较认可的数据,目前中国基督教信徒人数在2300万至4000万之间,约占我国总人口的1.7%—2.9%。国家宗教事务局2012年6月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我国现有经批准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近13.9万处,其中基督教教堂、聚会点约5.6万处。

 

我要和基督教争夺中国人的灵魂


  


贺老师认为我们每天在QQ和微信上看到许多的包含激励人生的箴言的小文章,但它们却不能解决问题,即使有人能够去坚守一点却仍然局限。真正重要的是找到一条能够在根基上观察指导人生的道理。如果有人在基督教的信仰中得到宁静,他尊重个人的选择并且祝福他。但是他说自己不需要虚幻的平静。


在他看来,犹太民族是一个弱小的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的民族,只能抛弃肉身,把自己托付给彼岸的上帝以达到无论敌人怎么摧残他们的肉体都无法消灭他们的境界。但中国是一个完全独立的国家,所有的更迭都是自身内部的。今日中国人信仰基督教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国原本文化中的道德。


“基督教割断了中国文化的根。我要和基督争夺中国人的灵魂!虽然我至今没有赢过,中国的基督教徒越来越多。”


老师的学生和朋友中也有些人最终信仰了基督教。有一次,他的老同学来广州,见面时老师知道了他刚买了一本《圣经》准备看看。他急切地制止了他,很想当场送朋友一本《论语》,可惜手头上没有。


“我和他之间不能隔着上帝。”老师解释说,“有些书不能乱读,因为它会把你引上一条道路。先不说它好不好,首先你对它没有判断力。我不希望一个我那么喜欢的人去读一本不该读的书。”


事后,他想:有人免费送《圣经》,为什么没有人免费送《论语》呢?


于是如今每周来上课老师都会在包里装三本硬皮的《四书章句集注》,从南校带到东校。每节课同学们都可以把写了关于《论语》的问题放在讲台上,老师便在其中挑选三位同学的问题作为课堂讲解的重心,并送这三名同学每人一本他亲笔签名的《四书章句集注》。


虽然对于个人的宗教信仰持尊重其个人自由的态度,然而在整个民族的层面,在经历全球化的时代中,人们需要传统文化,需要民族认同。


从2004年世界上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2013年,全球123个国家和地区已建立了465所孔子学院和71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


然而谈及国内的现状,贺老师的态度却很不乐观。“国内的国学教师资源太缺乏。儒学这个圈子真是泥沙俱下,什么人都有。因为谁都不懂,于是谁都可以懂。”


当贺老还是大二本科生的时候,年轻的生命精力过剩,白天消耗不完,而又觉得睡觉完全没有意义。于是他便半夜在宿舍楼下踱步,冥思:“我这一生活着为了什么?”不知道年轻的他在那个夜晚有没有找到答案,但后来他确实找到了。他对自己说:“死是必然的,我死了但世界还存在。如果我能为其他人的生命带来改变,那就是生命的意义。”


他现在正在做的便是在践行这样的领悟。他说,


他认为,我们自己什么都没有的时候,别人才能轻易地进攻。现在很多人做的最危险的事就是不读书。有些人学习《论语》是为了得救,但是他自己并不关心得救。所谓的君子应当具有自由的精神、高的道德标准和内在的信仰来涵养自己,是自己能像鱼在水中游一样自在。


2012年贺希荣老师为研习并弘扬传统文化,拨开重重冗务,与王文扬先生共同创立同道学会,本着渡人以自渡的宏愿,面向所有有心向道的青年才俊,在中大各校区宣讲圣人之学。 

 

下课铃早已响过,贺老起身匆匆结束话题,表示自己要去上课了。听他的学生们说他上课是几乎从不迟到的,比学生还准时。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