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曾亦、郭晓东著《春秋公羊学史》出版暨序言、后记及目录

栏目:
发布时间:2017-04-05 12:03:32
标签:

曾亦、郭晓东著《春秋公羊学史》出版暨序言、后记及目录

 

 


书名:春秋公羊学史

作者:曾亦、郭晓东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3月出版

 

 

【作者简介】

 

曾亦,1969年6月生,湖南新化人。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至2000年为复旦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研究生,从事中西哲学比较研究。1997年获哲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导师谢遐龄教授。现为同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经学研究所所长。兼任复旦大学儒学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先秦儒学、宋明理学、清代经学、社会理论及宗族研究。主要著作有:《本体与工夫—湖湘学派研究》(2007)、《礼记导读》(2009)、《宋明理学》(2009)、《共和与君主—康有为晚期政治思想研究》(2010)、《何谓普世?谁之价值?》(2013)

 

郭晓东, 1970年3月生,福建省霞浦县人。1991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获法学学士学位;1994年入复旦大学哲学系,先后获中国哲学专业的哲学硕士与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中国哲学教研室教授,主要著作有《识仁与定性――工夫论视域下的程明道哲学研究》,另在《中国学术》、《中国哲学史》、《复旦学报》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要从事宋明理学与清代经学等方面的研究,曾经先后开设过“中国哲学简史”、“儒家思想”、“儒教的历史与理论”、“国学经典导读”等课程。

 

【序言】

 

古人以《诗》、《书》、《礼》、《易》与《春秋》为“五经”。五经者,本出于王官。春秋以降,王室不振,五经渐流播于民间,于是有诸子百家之学。则五经诚为吾国文明之源头,而后世两千余年之学术,莫不滥觞于此。

 

然孔子以前,本无“经”名。唯经孔子之删订,《诗》、《书》、《礼》、《易》与《春秋》者,遂为天地之常经,至于恒久至道之所凝焉。时孔子当周道疲弊之际,虽美周文之盛,犹假托殷道以损益之,此其改制之大旨,然唯《春秋》能发明之。

 

《春秋》者,本鲁之旧史也,或以诸国史记亦得名为《春秋》,然具孔子修《春秋》之所本。孔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着明。”此孔子所以托《春秋》而寄王法也。孔子有德而无位,危行而言逊,且以讳尊隆恩之故,雅不欲直斥当世大人,故假史事而寓褒贬焉,则“主人习其读而问其传,则未知己之有罪焉尔”,此亦《春秋》所以托王,而孔子所以笔削旧史也。

 

汉兴,惩秦灭学之祸,立五经博士,于是好古稽文之士,乃彬彬以进于朝矣。诸儒鉴于嬴秦二世而亡,欲为万世立法,乃托孔子《春秋》为汉制法,此《春秋》所以见尊于汉世矣。然《春秋》文辞简奥,若不通以传,则窅不可读,又焉能求圣人笔削之旨哉!昔古人释经之传,不过公、谷及邹、夹数家而已。然邹氏无师,夹氏未有书,谷梁则不过稍明大义耳。其后又有《左氏》,虽自厕于传,然其所长,不过详于记事而已。则唯公羊子所传,真得圣人之微言大义耶!

 

汉人治《公羊》者,立“三科九旨”之科,以为通乎《春秋》之梯航也。所谓“三科九旨”者,即通三统、张三世与异外内也。通三统者,实处理新、旧王朝之关系,盖以新王受命改制,犹当存二王之后,以备新王取法焉。若张三世之旨,则在处理一王之自我革新问题。盖一王之中,恩有亲疏,治有详略,王者拨乱反正,其治法亦自不同。至于异外内者,实为古代中国之国际关系学说也。盖《春秋》分天下为中国、诸夏与夷狄,而以王者居中国,引诸夏为蕃卫,欲以御外敌、来远人也。汉人承暴秦而兴,惩赢政之不奉天法古,而自我作祖,尤重通三统之义,乃远推五帝、三王,而近遵玄圣之制焉。

 

驯至清季,既有内忧,重以外患,《公羊》之学再兴,其旨则欲保守一王之统,而思有以维新也。康长素张三世之说,以明变法之义,又独标孔子改制之旨,以为《春秋》微言所在,盖欲效孔子损周文益殷质之意,而折衷于中西之间也。则长素所欲变法者,不止于变有清一代祖宗之法,实欲变中国数千年之法,乃推原尼山之本怀,思欲为万世重开太平也。

 

昔周公当殷周之际,立传子之法,而有周一代之文物典章,莫不从此出。孔子继其道,乃发明亲亲大旨,而于周人尊尊之义稍损益焉,而此后两千余年中国道路,遂由此开辟矣。晚清以降,西方之自由、平等与民权诸观念传入中国,传统之家庭、宗族遂为崩溃,个体因从中解放出来,成为纯粹自由之存在。然现代国家乃得在此自由个体之基础上抟聚而成,而为“自由人之联合体”,此实为现代中国建构之基本目标。盖自周、孔以来,此诚吾国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也,而中国道路亦面临一新抉择矣。殷周之际,个体渐自氏族中解放出来,而组成个体家庭,而家庭遂成为社会之基本单位。今则不然,个体再度得以解放,而为国家之公民,然家庭不过若旅宅,其解体常在一线之间而已。周以前,个体不过因血缘而抟聚成氏族,今则借地缘而抟聚成国家矣。三千年为一大循环,长素所为改制之事,不过发其端而已,其后继其志者,或有其人焉。

 

是为序。

 

曾亦、郭晓东序于沪上

 

【后记】

 

余与晓东郭君,同窗十载,又共受业于谢遐龄师,朝夕切磋,颇收进益。所学既同,所造亦相近也。毕业后,具留复旦任教,乃相约共治《公羊》。

 

道、咸以降,吾国频遭危局,《公羊》诸师乃起而捄其难,遂盛极一时矣。然自民国以降,咸与共和,而《公羊》亦因以衰矣。考《公羊》注疏及历代师说虽存,然有传而无师,幸赖去古未远,我等遂邀同门数友,相与肄习焉,至今已历十八岁矣。然此种读书因缘,亦非他人所能尽有。数年后,我等自觉有得,遂有共撰此书之志矣。

 

余素以为,虽治一人一书,于学术史亦当有通贯之了解。故我等以通史态度治《公羊》,即出于此种考虑。然此种做法,常不免有弊。盖所涉人物与著述既多,精力有限,较诸专人专书之研究,广博或有过之,然精深则有未及。唯我等欲假此全盘了解之力,期以进一步专人专书之研究也。

 

此书分上、下两篇,凡十八章,主要由余与晓东君共同完成。其中,晓东君撰写上编之五章与下编之十一、十二、十四章,及十八章附录之苏舆部分;余则撰写上编之一、二、四、六、七、八、九章与下编之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章,及其余附录部分。此外,黄铭君素治董仲舒,所造独深,故嘱其撰其上编第三章焉。

 

此书初属稿,即蒙华师大出版社倪卫国先生识鉴,颇得支持,又得陈廷烨友为之编辑,颇费心力,今并致谢焉。

 

曾亦谨记于四漏斋

 

【目录】

 

序言

 

上编

 

第一章      《春秋》经与传

 

第一节  《春秋》经

第二节  公羊传

第三节  谷梁传

第四节  左氏传

 

第二章 《春秋》学与两汉今古之争

 

第一节  师法与家法:五经博士及其增设

第二节  今古文与今古学

第三节  四次今古之争

附  《白虎通》

 

第三章 董仲舒与汉代《公羊》学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

第二节  《春秋》之义及其天人思想

第三节  孔子改制与《春秋》微言

第四节  《春秋》决狱

附  《春秋纬》

 

第四章 何休与《公羊传》注

 

第一节通三统

第二节张三世

第三节异外内

第四节时月日例

第五节名例

第六节褒讥贬绝例

第七节宋均说“三科九旨”

第八节五始、七等、六辅、二类、七缺

 

中编

 

第五章 《左氏》兴盛与六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一节  贾逵论《左氏》长义

第二节  杜预与《左氏传》之成立

第三节  六朝隋唐之《春秋》学

 

第六章 徐彦与《公羊传》疏

 

第一节  述何:何注之总结与阐释

第二节  申何:据何注而引申推衍以成例

第三节  规何:对何注之修正与弥缝

第四节  汉晋南北朝《公羊》遗说之保存

 

第七章 啖、赵、陆之新《春秋》学

 

第一节  范甯《集解》与兼采三传之风

第二节  啖、赵、陆之生平与著述

第三节  论三传得失

第四节  兼综三传与《春秋》新例

第五节  赵匡“左氏非丘明”说

 

第八章 两宋《春秋》学研究

 

第一节  孙复

第二节  刘敞

第三节  孙觉

第四节  程颐

第五节  胡安国

第六节  朱熹论《春秋》

第七节  其余治《春秋》之学者

 

第九章 黄泽、赵汸与元代之《春秋》学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

第二节  回归三传

第三节  史法与书法

第四节  属辞比事与《春秋》之例

第五节  吴澄、程端学之《春秋》学

 

第十章 明代及清前期之《春秋》学

 

第一节明代《春秋》学

第二节  清人之攻驳《胡传》

第三节  清人《左传》研究与对杜注之补正

 

第十一章 庄存与:清《公羊》学之滥觞

 

第一节  干嘉经学之别流

第二节  微言大义与通经致用

第三节  庄存与的《春秋》学

 

第十二章 孔广森与《春秋公羊通义》

 

第一节  《春秋》重义不重事

第二节以《左传》、《谷梁》通《公羊》

第三节  以群经通《公羊》

第四节  别设三科九旨

第五节  对何休《解诂》之修正

 

下编

 

第十三章 刘逢禄:清《公羊》学之大宗

 

第一节  生平与学述

第二节  何休“三阙”与刘氏“申何难郑”

第三节  《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

第四节  《春秋公羊解诂笺》之“匡何”与“从《谷》”

第五节  《左氏春秋考证》与《后证》

第六节  《论语述何》

 

第十四章 宋翔凤与戴望:以《公羊》释《论语》

 

第一节宋翔凤《论语说义》

第二节戴望:述《公羊》以赞《论语》

 

第十五章 凌曙与陈立:清《公羊》学之别传

 

第一节  凌曙

第二节  陈立

 

第十六章 龚自珍与魏源:《公羊》学之转向与拓展

 

第一节  龚自珍

第二节  魏源

 

第十七章 廖平:以礼说经与今古学之判分

 

第一节  经学六变

第二节  平分今古

第三节  尊今抑古

第四节  大统小统

第五节  天学人学

第六节  《春秋》学研究

 

附:王闿运

 

第十八章 康有为:遍疑群经与托古改制

   

第一节  生平与学术

第二节  《新学伪经考》

第三节  《孔子改制考》

第四节  《春秋董氏学》

第五节  《公羊》三世说及其重新阐释

 

附一  苏舆

附二皮锡瑞

附三  章太炎

附四  刘师培

附五  崔适

 

后记

 

参考书目

 

一  公羊类

二  春秋类

三  专集类

三  重要古籍

四  研究著述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