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张其成:设立“国学”一级学科,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

栏目:谏议策论
发布时间:2017-03-06 16:44:04
标签:
张其成

作者简介:张其成,男,西元1958年10月生,安徽徽州歙县人。出生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医学世家,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舜华之长子。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讲席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创院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

原标题: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

作者:张其成(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学院院长)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二月初八辛卯

          耶稣2017年3月5日

 

   


全国政协委员张其成


今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这是第一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题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也是第一个用国家重大工程的方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全民行动纲领。

 

实施这一工程不是为了传承而传承,而是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服务,为其提供精神支撑和文化滋养。《意见》提出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国民教育始终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各领域。

 

一、存在问题

 

目前,中小学及大学已经开始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社会力量办的各种“书院”也层出不穷,然而在中华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杂乱无序、不统一、不规范、不系统的问题较为严重,国学经典碎片化,教育手段形式化;教学目的不清晰甚至曲解,没有意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立德树人,而不是为了应试拿高分;教学方法生硬僵化,学用脱节、知行不一;重视表面的形式仪式,忽略内容的体验应用;“书院”教育参差不齐,监管不到位;“国学”一级学科没有建立。

 

二、建议:

 

1.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的条例或法规。终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是人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我国已把“终身教育”列入《教育法》,但还没有具体的条例或法规,应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列入终身教育的重要内容,明确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任务、内容、形式、方法等。习近平指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树立道德信仰、精神信仰。

 

2. 建立健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意见》要求“以幼儿、小学、中学教材为重点,构建中华文化课程和教材体系。编写中华文化幼儿读物……修订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等课程教材。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建议集中多学科力量,遴选从幼儿到成年、从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建立健全中华传统文化终身教育体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以经典教育为核心,国学经典具有原创性、典范性、权威性、长效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要探索不同阶段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与方式,熟读经典、感悟经典,不要将经典碎片化。可以借鉴台湾中小学《国语》、《国文》课本尤其是《中华文化基本教材》的内容安排,逐级加大国学经典原文比例。此外,还要重视国医、国艺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探讨戏曲、书法等高雅艺术,中医、养生、武术等传统健身方法在终身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设立“国学”一级学科。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大学设立国学院,招收国学本科生、研究生,但至今没有相应的学科、学位。长期以来,我们实行的是前苏联专才教育与文史哲分科的模式,而国学的最大特征是以经典为根本、文史哲不分家,这符合中国立德树人、培养通才、“士人”的育人传统。现行的人文学科的划分,湮没了国学的本来面貌,使得国学的精髓很难保留与传承。《意见》要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建议参照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做法,设立“国学”一级学科,下属经学、小学等二级学科。并设立国学学士、国学硕士、国学博士学位。培养国学——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人才。


4. 支持民间力量办传统文化教育“基金会”、“书院”。取消“基金会”申报要找业务主管单位的规定,放开民间办学限制,鼓励民间开办“基金会”、“书院”。探索基金会办书院的模式。书院是唐宋至清代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其特点是以道德教育为架构、以讲会为办学特色、以导学结合为教学方法,自主办学,自由讲学。书院式教育有助于提高国人人文素养,回归教化人心、提升人格的本体功能。同时加强对“书院”教育的监管,制定相关管理条例,整治社会各类“书院”教育培训的乱象。

 

5. 改进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方法。倡导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教学方法,变“教”为“育”,以文化人,汲取“书院式”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以实践为主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寓教于乐、寓教于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家庭、学校、社会,在行住坐卧的日常生活中,在对待父母、师长、同学的态度、言行上,加以应用、实践。不要采用知识灌输的方法,要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塑造灵魂、培育人格、启迪智慧的教学效果。

 

责任编辑:柳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