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建洪】缘在赤子心——纪念张祥龙老师

回想起来,从北京到鲁汶的求学生涯、从天津到珠海的教学生涯,无一例外。故此,希望穿过遗忘的河岸,找回一些记忆中的烟火,不至于全然忘却。

“返本开新:张祥龙先生与中国哲学”会议纪要

为了纪念张祥龙先生,第22届国际中国哲学大会在6月27日下午特别设立了“返本开新:张祥龙先生与中国哲学”专题小组,张祥龙先生的同事、好友和学生在纪念会议中谈及了张先生的学问、人格风范以及对自己的影响。会议开始前播放了张祥龙先生纪念短片,展示了先生的生平和学思历程。

【刘飞飞】怀念张祥龙老师

张老师是知生的智者,也真正体验了“朝死的存在”。在死的逼近中,他处之泰然,仍说“我很高兴,也很幸福,在追求真理的路上,我们没有错”。所以他是真正知生知死的人。疾病并没有带来绝望,绝望当然也就无从“致死”。所谓生死,皆可成为“缘在”在世之“热思”。只是当这“热思”冷却下来时,老师已经不在。

【韩婷婷 王芳明】《聪训斋语》与家风

我国古代家教家训肇端久远,其中清代张英所著《聪训斋语》影响甚远。张英通过言传身教及所著《聪训斋语》的影响,逐步形成了为人称道的“江左第一家风”并为后世传承。

全体同仁敬挽张祥龙先生(附交往记录)

适中西际会,究穷典册,道心堪作千秋继。观夷夏分殊,剖判源流,文德须为百世归。

【杨丁宇】舅祥龙先生挽词三首

忆昔当年会,家藏万卷书。识人真伯乐,作著似相如。 文比唐韩愈,经真汉仲舒。死生今有命,心却不空虚。

【韩星】痛悼张祥龙先生

负笈游学会通中西印参悟古今智惊闻贤哲其萎 杏坛设教论衡孔老易复见天地心痛悼鸿儒遽归

【赵法生】忆张祥龙先生下乡

著名学者张祥龙先生去世,学界一片悲声。记起多年前,曾邀张先生到下乡考察乡村儒学,往事历历在目,先生已然作古。

【柯小刚】齐家如何平天下?张祥龙对特朗普的预见和对黑暗森林法则的破解

今天重读张老师的《孔子的现象学阐释九讲》,很惭愧地发现,这本书虽然是我自己向他约稿并出版于我主编的“经典书写”丛书中,但当我再次翻开此书,却发现几乎就像没读过一样。

智识读书会与辅仁读书会联合举办“重温张祥龙先生的哲学思想”专场读书活动

6月12日下午智识读书会与辅仁读书会以“重温张祥龙先生的哲学思想”为题合办了一次线下暨线上专场读书活动,以《现象学导论七讲》的第一讲为阅读文本。

“出入中西堂奥”——悼念张祥龙先生丨知止读书会

为表达对张祥龙教授的忧思怀念之情,“知止”同人特刊出2016年7月31日张祥龙教授在“知止”第39届沙龙上的演讲文字,愿以文字相托,缅怀追思,祥龙先生千古!

【柯小刚】他的时间终结了,他的时间刚刚开始:张祥龙《尚书·尧典》阐释及其政治···

人类政治生活之美,无如《尚书·尧典》所示者;《尚书·尧典》之美,无如张祥龙先生所解者。《尚书大传》载孔子对颜渊曰:“《尧典》可以观美。”其美,人皆见之;而其美之何以美,非张祥龙先生之解,至今犹然蔽之不显矣。

【林光华】一直在我的灵魂里——悼念祥龙先生

先生不只为中国文化的困境开出了一条深度比较的道路,也为很多像我一样普通的学生点亮了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先生的学术与风骨永照浊世,于我,是一直活在灵魂深处的亲人。我相信真正过去的都会在未来与我们相遇,如先生所说,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会相见,真实的,美好的。

【单之蔷】怀念张祥龙老师

我和张老师在车中,车窗外飘着西藏的云,张老师银髯漂浮,目视前方……我拍了一张又一张,有的实,有的虚……虚虚实实……变换着……如同今天我视域中张老师的形象………

沉痛悼念张祥龙先生 |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

张先生博学慎思,知几明奥,长期致力于会通中西思想,是“出入两希,返归六经”的学者楷模。张先生极具原创精神,多年来不断探寻文化中国的根源意识,为儒家的返本开新,为建立文化中国之认同做出了重要贡献。张先生诚明两进,笃行不倦。他实现了士的自觉,并以先觉觉后觉的忧患意识,为重建礼乐人伦做出了不懈的努力。

【李晨阳】如水祥龙

祥龙是中国当代的儒学大家。回忆跟他近半个世纪的交往,重温多年的感受,我则觉得他本人的生活体现了很强的道家色彩。祥龙的为人让我想起“夫子温、良、恭、俭、让”,更让我想起老子的“上善若水”。祥龙一生如水,龙水一体。他温良敦厚,沉静不争,又从善如一,不休不弃。他的哲学和他的生命完美地合而为一。

【李菁】悼念张祥龙先生:从《星际穿越》看亲亲现象学

本文节选自李菁著《在-是:海德格尔与维特根斯坦》的最末一章“连山:親親与是”,内容源出在2015年广州中山大学中国现象学年会宣读之论文“親親:从《星际穿越》看现象学第五阶”。张祥龙先生在大会闭幕报告时曾言:“兰州大学李菁教授下午的报告和我的报告有相近的地方。”本文得张祥龙先生之诸启发,兹以纪念。

【张泰苏】哀挽父亲张祥龙先生

由时间至缘在,思入风云,七十年来力行身体。自现象而立心,道通天地,三百篇后归本还原。

【王达三】痛悼张祥龙先生

本现象揆天道论东西情理一归中华礼乐非古之遗爱乎;宗夫子持家国通古今学问渊源春秋大义真今之儒家也。

【蔡祥元】悼念张祥龙老师

求真问道辨东西,返本归心立人极。世间生命有尽时,仁心感物无穷已。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