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炳罡】《颜氏家训》的历史地位及现代价值

《家训》是中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集先秦两汉魏晋家文化之大成,将训诫式、书信式乃至散文体的家训即“碎片化的家训”转化成首尾相接、层次分明、结构谨严的系统化家训;另一方面,它又开系统性家训即著作体家训之先河。自《家训》出,各种著作体或专著体家训层出不穷。它的许多思想至今仍然闪烁着治家智慧的光芒,对于当代···

【颜炳罡】略论颜之推的人格操守及其评价——从王利器《颜氏家训集解·叙录》说起

王利器那一代学者在经历一场又一场的政治风暴之后,从中领悟出保身之道:“宁左勿右”。在这种思想支配下,王利器对颜之推缺乏了解之同情,更谈不上对先贤的礼敬。21世纪的今天,有的学者仍然坚持王利器对颜之推的批评,故对这一误读、误判有重新厘定之必要。

【颜炳罡 吴奇萍】儒家,还是杂家?——《颜氏家训》思想归属辨析

从《颜氏家训》作者的家族文化底色、思想来源、作品主题、核心价值来看,《颜氏家训》的思想归属是儒家,而不是某些学者所认为的杂家。第一,从《颜氏家训》的“务先王之道,绍家世之业”的学术追求与使命担当来看是儒家而非杂家;第二,从《颜氏家训》的“整齐门内,提撕子孙”的宗旨来说,是儒家的齐家之道,不是佛家的出家之法;第三,···

【颜炳罡】轴心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多重意蕴

齐鲁文化原初的意思是指齐国文化与鲁国文化。由于齐鲁两国作为近邻,又是联姻的关系,政治、经济、文化尤其是思想交流非常密切,进入到战国后期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基本成为一个整体文化系统,后人将这个整体文化系统称为齐鲁文化。

【颜炳罡】轴心文明与齐鲁文化的多重意蕴

齐鲁文化有四重意义:其一,轴心意义上的齐鲁文化是指西周到秦统一这一时期齐国与鲁国的文化;其二,经学意义上的齐鲁文化主要指秦汉到魏晋流行的齐学与鲁学;其三,行政区位意义上的齐鲁文化是指山东文化;其四,思想意义上的齐鲁文化是指始于轴心时代,以德为先,以修、齐、治、平为目的,主张礼法并治的治理体系与生活方式。

【颜炳罡】人类文明的中国模式何以可能——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实质及其当代意义

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既是其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又是他对人类文明之中国模式、中国方案的主观构想。他一再断言:中国现代化不能走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也不能复制西方文明的模式,只有认取自家的根本精神即儒家的精神,结合西洋文化的优点,走出自己的路。这个路就是以农业现代化引发工业现代化,以乡村情谊文明滋润都市文···

【颜炳罡】“乡村儒学”的由来与乡村文明重建

乡村儒学是民间儒学的特殊形态。在先秦时代孔子、孟子、荀子那里,儒学没有官方与民间、精英与大众、城市与乡村之分别,却包涵着向多向度分别发展的可能性。真正的儒学民间化运动始于明代。泰州学派的崛起,标志着民间儒学、乡村儒学、乡村教化走向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完成体系化建构。泰州学派因此成为乡村儒学的真正源头。20世纪以···

颜炳罡著《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出版

书稿收录了颜炳罡先生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创新性继承与创造性转化的思考方面的代表性文章,系统梳理自明中晚期以来的中国儒学现代转化的求索历程,以及中国儒学的“三期发展”,深刻阐明中国儒学的现代转化并未完成、处在不断新生和完善过程中,并提出未来发展和转化应该关注的问题。

【颜炳罡 邝宁】“合内外”视野下阳明后学的发展及其分化

阳明后学的分野一直受到关注,王阳明融《易传》《中庸》《大学》合内外思想为一炉,通过创造性诠释“格物致知”以纠宋儒务外而遗内之偏,重新确立“合内外”致思路向,王阳明“合内外”的境界可以说“无内外”,“无内外”之“合内外”是即内即外,即外即内。

【颜炳罡】希望打开院墙办书院

11月24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光明网、湖南大学承办的“文脉颂中华•书院@家国”网络传播活动在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正式启动。在“复兴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书院何以‘以文化人’”名家讲坛上,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颜炳罡、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国学研究院院长朱汉民先后发表演讲。现摘其中精彩···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