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晓冰】学习儒家经典,反对校园霸凌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6-12-15 11:05:17
标签:

学习儒家经典,反对校园霸凌

作者:于晓冰

来源:“水寒说语文”公众微信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十六日辛未

          耶稣2016年12月14日

 

 

 

     


最近微信朋友圈被中关村某小学的一则有关校园霸凌事件的新闻刷屏了。

 

从最初受到霸凌的学生家长发出公众号,《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讲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到后来相关学校“让教育问题回归校园处理”的语焉不详的声明,再后来一些公众号连篇累牍的分析,甚至是有公众号所谓的《真相太可怕,中关村二小霸凌事件内幕独家曝光》,事件似乎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到我写公众号这个时间为止,相关小学对学生受伤害的事情出具了调查报告,作出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并且回应说“学校始终认为此事并非霸凌”,但仍旧有很多细节问题并没有进一步明确。

 

当事各方基本都是自说自话,我个人推测,这个事件的最终结果,最大可能就是变成一个现实版的罗生门,一笔糊涂账。

 

尽管这个事件的真相可能无法追寻。但是,我们必须要正视校园霸凌这个问题。通过网络,各种新闻媒体,越来越频繁地爆出各地校园中的霸凌事件,已经成为我们校园中的一大毒瘤。

 

在此次事件过程中,很多微信公众号,对校园霸凌性质、成因及应对策略等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比如财新网的《专业人士评中关村二小欺凌争议,须制度化应对》,公众号“中国教育研究”的《英国一名学生遭遇校园霸凌,校长是怎么处理的》,公众号”光明微教育”的《校园欺凌再次触动公众敏感神经:成长的噩梦如何避免》,公众号“你是我生活中的精灵”的《家长如何避免孩子遭受校园霸凌?美国反霸凌网的建议值得一读》,公众号“首都教育”转发的《不冲动,不畏惧!教孩子正确对待校园欺凌》,公众号“萌芽研究所BUD”的《这个故事让我流泪,他们这样为被欺负、霸凌的孩子修复伤口》,公众号“北京尹建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如何让孩子不当“受气包”又不做“小霸王”》等等,都对此做了比较深入系统的分析,甚至,有一些像写专业论文一样,还做了明确的参考文献资料出处的标注。


我之所以也不厌其烦地把这些相关公号的文章罗列在此处,主要目的有二。

 

一、希望我们每一位学生家长能够关注相关文章,并且,能和您的孩子做一些相关内容的讨论和学习,不要只是觉得学习课本才是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是不行的。生活本身是最好的教育资源,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孩子能够成为拥有独立、完整、健全人格的个体,因此,他(她)也需要了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要知道相应问题的应对之策。

 

二、作为一线的老师,我们也不要只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每一次考试的分数固然重要,但比“育分”更重要的是“育人”,在培养孩子的智商的同时,也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情商。绝对不能让我们的学生在走出校园时,成为一个“高分低能”的人,或者是“高智商,低情商”的人。

  

下面进入正题,说说我在课堂上,如何结合儒家经典,给学生谈论关于校园霸凌这个问题的。

 

我先从中关村二小这个刷屏事件说起,很多学生已经有所耳闻,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也有个别班级的学生说其他老师曾经讲过,但也有很多班级,我是第一个在课堂上提到这个事件的老师。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觉得校园霸凌距离你很远还是很近?每一个学生的回答并不相同,有人说很远,有人说很近。这可能和他们的经历密切相关,我也特别关注哪些学生说很近。

 

  


然后我给他们讲了一则《论语》: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这是一段师生之间的对话。孔子的弟子贡对老师说:“我不想别人欺负我,我也不想欺负别人”。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所能做到的。”(注:子贡是字,复姓端木,名赐)

 

然后我问学生,子贡说的这段话是否也曾听过其他的表达方式,学生会很明确地说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接着的问题是为什么孔子说这不是子贡能做得到的呢?

 

子贡这句话实际上分成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不想别人欺负我”,另一方面是“我也不想欺负别人”,如果说,后者是主观的,可以自控,只要努力,完全可以做得到,但前者则是非个人主观因素能够决定得了的,不是可以自控的,因为别人是不是欺负你,某种程度上不是你个人说了算,而是取决于他人怎么做。(当然,这句话在传统的《论语》释读中有更为深层的更为丰富的意思,但我面对的是初一的学生,不适于讲得过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校园霸凌不是距离我们很远,因为这个事情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校园霸凌有所了解,有所防备。

 

接下来,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校园霸凌的对象常常是什么样的学生?

 

学生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有说个子小的,有说胆子小的,也有说力气小的,等等。

 

我这时给他们另外一句出自《孟子》中的话,之前给他们在讲关于自尊心这个话题时,曾经提到过这句话。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

 

一个人一定是他先侮辱了自己,然后别人才会侮辱他。某种意义上来说,自尊心不是被保护的,自尊,自尊,一定是自我尊重的一个结果,如果一个人缺乏最基本的自尊心,何谈让别人保护你的自尊心呢?你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就更不可能。校园霸凌的对象可能有多种特征,但其中的一种特征一定是自卑,缺乏自尊、自信,相对来说,性格懦弱,这样的同学比较容易成为霸凌的对象。

 

那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一旦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被霸凌的对象,我们该怎么办?采取什么样的基本的应对原则呢?我又给学生讲了另外一则《论语》。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对孔子说:“用恩惠来回答怨恨,怎么样?”孔子说:“拿什么来酬答恩惠呢?拿公平正直来回答怨恨,拿恩惠来酬答恩惠。”

 

这就是孔子的智慧。如果用恩惠来回答怨恨,别人要打你左脸,你把右脸也伸给他,逆来顺受。那当别人给你恩惠时,你该怎么进一步升级报答的方法呢?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恩惠来酬答恩惠,用正直来回答怨恨”。

 

从这一则《论语》中,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如果一旦遇到霸凌,要坚决说不,绝对不可以软弱,退缩,否则,霸凌就有进一步升级的可能。

 

当然,“坚决说不”,这仅仅是原则,同学自己还要多多关注应对霸凌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其中有一条务必要记住,一旦遇到霸凌,一定要在第一时间让你最为信任的人知道,这个最信任的人,可以是你的父母,也可以是你的老师,还可以是你的朋友。他们会给予你相应的帮助。

 

(我看到一篇公众号中提到“让你最信任的人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一原则时,反复说“请注意,你最信任的是不一定是你的老师”。这句话在我这个作为老师的看来特别刺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理解,因为我们有一些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他会觉得老师只在乎我的成绩,我的分数,而不是在乎我这个人,所以,当然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老师应该以深厚的学养,高尚的人格赢得学生的信任,成为学生最值得信任的人)

 

当然,也有一些同学在我讲这些时。会在心里觉得,我这个人长得人高马大,只有欺凌别人的份,而绝对不会被别人欺凌。另一些相对弱小的同学,虽然一方面痛恨被欺凌,但另一方面,也自觉不自觉地艳羡那些霸凌者,觉得他们不但获得了心理上的快感,甚至还得到了物质的利益,却没有被惩罚。

 

针对这样的心理,我又给学生讲了一则《论语》:

 

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孔子说:“人的生存由于正直,不正直的人也可以生存,那是他侥幸地免于祸害罢了。”

 

从概率上来说,因为正直,一个人有可能在一生中可以获得最大的益处。但如果不正直,虽然可能在一时一事上获得益处,但长久来看,因此而获益的可能性非常之小。虽然我们听说过“好人不长寿,坏人活不够”这样的话,但那只是小概率事件,坏人之所以有时候能逃脱处罚,只不过是侥幸罢了。

 

对于霸凌这件事,我们也应该这样来看,一定要做一个正直的人,不要因为一时的心理快感或者一时的获益而欺侮别人。

 

在我的课堂上,随时随地的结合各种社会热点,引发学生的关注和讨论。并引经据典对相关事件进行解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会经典的力量。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经典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是因为经典所讲,不是针对一时一事,而是在讲普世的道理。所以,虽然事情虽新,但道理并不新,两千五百年前“子都已经‘曰’过”。

 

后记:本来这篇公号文章,应该两三天前就发出的,但前两天在家里写着写着,结果电脑突然崩溃了,前功尽弃。我在给学生讲这个过程的时候,又附带引用了《论语》中的一句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还由此扩展了“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则俗语,这两个都是现在中考中常考的内容,我就是在这样的潜移默化中给学生一些相应的应考知识,而不是时刻警告他们,这个要考,要特别注意,那个要考,要高度重视。重要的话可能要说三遍,但是“狼来了”这样的话,说三遍之后就没人信了。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