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来教授走进山大讲解《关于“仁者人也”的理解与诠释》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6-12-06 21:16:38
标签:

陈来教授走进山大讲解《关于“仁者人也”的理解与诠释》

记者:骆晨茜 

来源: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一月初三丁已

          耶稣2016年12月1日

 

 

 

2016年11月28日下午,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研究生院、儒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尼山国学大讲堂”第二十二讲《关于“仁者人也”的理解与诠释》在邵逸夫一层报告厅成功举行。本次讲座的主讲人为当代著名哲学家、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讲座教授、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陈来教授。儒学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学典教授主持报告会。

 

   


报告开始前,张荣校长向陈来教授颁发聘书,聘请陈来教授为山东大学讲座教授。山东大学副校长胡金焱主持聘任仪式,并对陈来先生的学术成就作了介绍。

 

   


陈来教授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是当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出版著述20余种,多部书籍屡次在国内外获奖,其中《孔夫子与现代世界》获首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国学成果奖”,《仁学本体论》获得第三届思勉原创奖,《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国学流变与传统价值观》被评为2015年中国出版集团十大好书之首。

 

陈来教授通过四个方面分享了他关于“仁者人也”的理解与诠释,探讨这个问题在今天诠释的可能。一、人能亲爱施仁说。孟子的“仁者人也”或“仁也者人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论题,从古到今都备受重视。关于“仁者人也”的论述较早见于《孟子.尽心下》:“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最早注《孟子》的赵岐直接将两句连起来,注“行仁恩者人也”,把仁释为仁恩,仁恩就是对他人进行恩惠。赵岐的注关注于“仁”,对句中“人者”的解释不是很清楚。《礼记.中庸》:“故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在这里郑玄的注和孔颖达的疏,用亲亲来释仁,用相人偶来释人,“人也,读如相人偶之人,以人意相存问之言”,这在先秦是没有的,汉儒实际上是用仁的相亲爱义加以延伸阐述。二、人之所以为人说。汉儒强调字义,宋儒讲义理。宋儒认为“仁者人也”表明了仁和人的关系: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东西。张载认为应该将“仁者人也”释为人所以为人者,这将重点放在了“人也”上,较汉儒合理。朱熹完整提出仁是人之所以为人说,“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在这里仁作为人之理是具于人身的。朱熹对于仁者人也的理解是辩证的,仁要在人身上体现出来,仁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同时不能离开人身谈仁,人是仁的依存主体,仁与人相互定义,不能分开。朱熹的解释即是将原话反过来了,用仁来定义人,不像先秦儒学本义。心学对于“仁者人也”的理解并不与朱熹相反,明代心学家认为仁就是生机,人身和他的举动处处体现了生机。三、“人”指他人说。“仁者人也”中“人也”指他人,仁包含了他人优先的伦理原则。《礼记·乐经》:“仁以爱之,义以正之”,仁是爱,义是正,但是“爱”的对象,“正”的对象没有提出。董仲舒曾提出“仁者爱人,义者正我”,仁、义代表的一切道德是针对人、我来说的,人即他人。仁的实践是他者取向,义的实践是自我取向。梁启超、梁漱溟、列维纳斯也有类似论述,他们认为在伦理上,人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伦理的人指向他人。孔子的仁指向他人,也指向自己,即所谓“内圣外王”。陈来教授认为对于这三种理解,不能以一种去否定另一种,它们都丰富了人们对于“仁者人也”的理解。四、“仁者人也”的现代诠释。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时,提出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旗帜。这几点也是全人类共同的价值,它的适用性不在于一国之内,而更适用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不仅是不同社会制度、历史背景国家追求的普遍价值,也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人类共同价值。从中华文明和人类共同价值的关系方面来讲,中华文明是人类共同价值的深层理论支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公正的基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发展的基础;“和而不同”是民主的基础;“以德服人,王道政治”是和平的基础;“天下为公”是正义的基础。人类共同价值都包含在仁之中,这就是儒家仁道对全人类的贡献。因此从现代来阐释,仁就是人类最根本的共同价值。

 

   


王学典教授对这次讲座做了总结。王学典教授指出陈来教授的研究就是陈寅恪先生“一个字就是一部文化史”这句话的最好例证,陈来教授用小学来进行义理的探讨,并将视野拓展到当下全球治理问题的宏阔视野,对儒家智慧作了现代转化,既具体而微,又充乎四海,娓娓道来又刚健雄阔,这些都充分展现了陈来先生作为儒学大家的思想与精神风采!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