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山西朔州游学记
作者:陈国强(民间儒教徒,现居浙江)
来源:作者授权 首发
时间:孔子二五六七年岁次丙申十月十八日癸卯
耶稣2016年11月17日
从小时候读书开始,一直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采取一种无视的态度,并且、和很多人一样,因为崇尚“民主、自由、平等、博爱”、自由主义、个人主义,所以、一度认为传统文化是妨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主要障碍。但、同时非常反对“斗争哲学”和“乌托邦教条”。常常在心里思索“人生的意义”而不得。
1988年皈依基督教,而后、发现基督教的教义与孔孟之道竟然颇有相似之处,如耶稣说:“你若想别人怎么待你,你就应该如何待人”与孔子所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欲立而立人”极为相似,“饶恕别人七十个七次”与“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相似;基督教最后要求信徒“效法基督---成圣”,而儒家是让儒者“效法圣贤,成为圣贤、君子”。这种可以比较的例子非常多,所以、对儒家,对古圣先贤也有一些敬意,常有在读《圣经》之余,去读《四书五经》的冲动,但碍于对文言文的恐惧,就一直没有去读。
自去年开始,因为承办县委宣传部在全县文化礼堂开展的“礼仪文化进礼堂活动”,开展诸如“学童开蒙礼”、“重阳敬老礼”、“新春祈福礼”等礼仪活动,就较多地接触到了传统文化和经典,于是,逼着自己去学习,我首先是通过手机百度搜素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的名言名句,然后看解释,慢慢的对儒家文化越来越敬佩!然而,反观基督教的情况,发现现在基督教在中国已经明显异化,绝大多数基督徒和其领袖,除了在家中、教堂读经、唱诗、祷告、看望、聚会和外出布道、传教以外,并没有将耶稣的“爱人如己”、“神就是爱”等教义付诸实施,他们因为深信“因信称义”,“一信就得救”,所以、不屑于将道实行出来,在我们县的基督教会,从牧师、长老到大多数信徒,基本上没有开展过公益慈善活动,我们村里的一个小小的基督教家庭聚会处,更是没有为社会做一丁点的贡献。他们做的无非是让中国人为了“得救、进天国”而抛弃中国人固有的信仰,让中国人怀疑自己,认定自己一直以来是“没有信仰的人”,将中国人的“敬天法祖”等原有崇拜,看做原始宗教,低级宗教。如此,实在是一种从根本上让中国人完全弃绝自己文化的行为。所以渐渐地我觉得要重新回归中华文化,回归儒家。不能让我——一个中华儿女与自己的祖先隔绝了;不能让自己无份与古圣先贤所创的大道。
经过一番思想的挣扎,认定“我中华必须回归儒家,才能得以复兴!”终于在今年四月初回归中华传统文化,此后渐渐回归儒家。此后、开始和本县的一些文化人接触,谈论儒家文化,但在本县对儒家的认同之士还是非常少的,开始在网上搜索关于儒家的信息,终于发现了 ,浏览网上的文章,才知道蒋庆、陈明等前辈已经为儒学复兴奋斗了二十多年,而且、看到了各地儒家为儒学的复兴所做的努力,如山东的乡村儒学实践活动,深圳的“孔圣堂”等等。我也非常关注蒋庆先生的“阳明精舍”。然而、从以往宗教的经验看,读经是非常重要的,于是、对山西朔州国学会在邸继文先生的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开启了少儿读经的大门,并且、实施了家庭国学等活动,开展了十百千万国学普及工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也想在本县开展少儿读经,但苦于不知如何下手,于是决定在合适的时候,前往朔州学习观摩。
得到 的帮助,进入了“ 师友会”微信群,联系上了邸继文会长,并表明了愿意前往学习的愿望,邸会长表示欢迎。于是,就在11月7日由杭州直飞太原,再乘车前往朔州,到达朔州,见到邸会长时已经是当夜十点多了,邸会长一直在等我,首次见到邸会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理着小平头,圆圆的脸蛋,圆圆的鼻子,两鬓有些许白发,脸颊上有着饱经风霜的粗糙感,和南方人细腻的皮肤完全不同,操着一口鼻音很浓的山西口音,还好我基本上能听懂,和他一起等候我的还有赵老师和另一位在国学会对面开修鞋檫鞋店的昝智强先生,一番寒暄之后,陪我到对面小饭馆吃饭,边吃边聊,兴致很高,清楚的感受到了北方汉子特别是作为同道的热情,吃完即被安排在国学会寝室就寝,邸会长陪睡在上铺,我在下铺。那几天、杭州温度在10-20摄氏度之间,而朔州已经是零下8到10摄氏度,可是、在寝室一点不感觉冷,因为、都有暖气,难怪许多北方人冬天到我们杭州,都受不了没有暖气的寒冷!朔州国学会住所显然是租用的套房,堂前挂着孔子行教像,我向孔子像鞠了三个躬,而邸会长向孔子像行礼与我不同,我好像在韩国的影视剧上看到过,他说这是曾子传下来的行礼方式,由于、我本就从事礼仪工作,对此、非常感兴趣,随即学习邸会长的礼仪,再给夫子行礼!
第二天,来了七位国学志愿者,其中有五位气质高雅的女士,见面时、都显得落落大方、彬彬有礼,彼此介绍后,在国学会小型座谈,大家对于我由耶入儒很感兴趣。我谈了自己的心路历程,大家也略略分享了自己的点滴感悟。随后、驱车前往“敬德书院”参观,此书院为邸会长悉心打造,可惜因为资金不继,现在处于停工状态,途中遇到一条河,据邸会长介绍是桑干河上游,河水清澈见底,芦苇倒映水面,景象甚是美丽,邸会长和七位志愿者开始在河边吟唱《诗经》,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吟唱,印象非常深刻,感觉到一种古朴之美!对于他们的情怀更是由衷的敬佩!想我南方江浙,经济发达,富庶繁华,然而,大都酒色财气,此等情怀,实属少见!路上又在一处松林繁茂之处,吟唱诗词,我则只能为大家表演一段《婚庆吉利话》。
不多时,到了一条古河床边,远眺群山,山顶上白雪皑皑,风力发电机在旋转,天蓝得刺眼,风儿一点不像南方般温情,而是无孔不入的刺入,一些干干的、弯弯的、古朴的树枝做成了一个大大的篱笆,邸会长告诉我在这个篱笆之内河床之上的就是敬德书院,我们到了敬德书院门口,只见此处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村落,有一些被遗弃的,用白色的石块砌成墙的房屋,有些只剩下残垣断壁,还有一些我不知其名从未见过的老树,叶子都已经枯萎,仔细看,就知道这些树叶,在还青青的时候,被突然而至的寒风给强行中断了她们的生机。这就组成了一幅非常另类的图景,是南方不能见到的,残垣断壁则见证了农村的凋敝,在我们老家,农村也只剩下老弱病残,和少许留守儿童,大量农舍只有少数老人留守,不过由于经济还好,农村基础设施倒是建设得越来越好了,不过,农业太低的收入和农活的劳累,根本吸引不了年轻人。敬德书院就建在这些房屋旁边,四边围墙已经砌好,一个大教室已经建好,一座两层小楼和蒋庆先生的“阳明精舍”颇为相似,其他一些附属用房也已建成,据邸会长所言,因为经济来源所限,原计划的接待用房、礼堂等房屋未能建成,再说运营经费严重不足,为此事,真是绞尽脑汁。在书院往朔州市方向远眺,朔州市依稀可见,朔州市处于群山环抱之中,站在书院里看周围,视野特别开阔,同去的志愿者们见了一些高粱零零落落的长在院子里,一时雅兴大发,又开始吟诵《诗经》,在这古河床、古村落边、尚未建好的书院里,蓝天之下,猎猎寒风中,吟诵着数千年前的诗歌,让我的思绪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代的时空。
邸会长曾说,我来这里游学,除了车费自己负责之外,住宿给予安排,吃饭就有他们负责了,这天的早餐就由他带着我和其他几位志愿者一起吃的,眼看到了中午时分,邸会长就带我们去了一个饭店,这是一家颇有文革元素的餐馆,有毛泽东像,还有一些文革的标语,作为它的特色,见到这些,只能是一声叹息!此处的饭食都以素食为主,这几年由于脂肪、血糖都有所偏高,所以对于素食很能接受。坐席之际,就可体会到儒者对礼仪的重视,没有高声喧哗;没有趾高气昂,有礼有节,恭敬和谦让,谈话之中,没有抢先说话、七嘴八舌。可见儒家文化的重要性,现在国人境外旅游的人很多,不守规矩,不顾及他人的事,时有发生,让人诟病。而且,大都国人都轻视礼仪,以为是个麻烦,真叫人难过!
中午休息后,即到一所国学堂参观,学堂与一所小学为邻,这里是让学生每天放学时,以到“国学堂诵读经典一小时”的方式开展少儿读经的,所以,离学校越近越好,到了学堂门口,已经听到了朗朗读书声,这个学堂分两个班,是租用了人家的一套房,里外两间,两个教室,孩子们坐在坐位上,左手指着书本上的经文,右手根据经文句子最后一个字的声调来画,诵读时加重最后一个字的语气,念起来非常有韵味,而且、常采用启应、接龙等方式,以增加孩子们读经的兴趣。以往,我对于背诵非常反感,认为是死读书,但是、在生活实践中才知道“书到用时方恨少”,对经典、成语等,惟有大量背诵,才可以学以致用,邸会长告诉我说,对孩子背书来说,并不难,对经典的意思解释,只可稍作解释,不能非常深入,因为孩子们一时不会懂得,要让他们尽量背诵下来,他所创的“增强记忆读经法”也已经得到肯定,也是孩子们在当下这种教育体制下,锻炼提高记忆能力的好办法,在学堂里亲眼所见有的孩子读了数遍之后,竟然一字不落的将白居易的《长恨歌》给背了下来,据说、学生们经过经典诵读之后,在校的学习成绩显著提高,我想也是,今天的学校填鸭式教育,还不就是大量背书吗?与其背一些一出校门就无用的知识,还不如多背诵一些让孩子受用一生的经典好呢!再说,可以增强记忆力,何乐而不为也!
11月9日中午,邸会长带我去了另一所小学门口的一个拥有小饭桌的小学堂,让孩子们中午在这里就餐,然后午睡,同时具有国学和补课的内容,孩子目前只有十来个,颇难维持。下午又到了一个位于朔州城郊农村里的“四圣书院”,这是一位有着佛教信仰背景的女子开设的全日制幼儿园和小学,遇见几个孩子,都能向我们鞠躬问好,令人好生喜欢,在办公室,院长向我们介绍了书院的情况,由于朔州地处塞外,经济发展不是特别得好,人们送孩子来这里读书的比较少!这个新打造的书院,投资两百多万元,恐很难短时间内收回投资,真真做教育的真的不是太有钱啊!
院长盛情邀请,我们就在这里吃素餐了,厨娘大妈手艺不错,几样素菜都做得非常可口,我们吃得不亦乐乎!
说好了10日到右玉县去观光,因为右玉县的杀虎口和内蒙古交界,是当年康熙亲征葛尔丹的起兵之处,其实这个“杀虎口”原名为“杀胡口”,是汉族抵抗外族入侵的所在,因为满清就是“胡人”,因此入主中原之后,改成了“杀虎口”,邸会长、赵老师、王老师、李老师和我一行五人,开着邸会长的尼桑车一路经过平鲁露天煤矿矿区,前往右玉县,到达平鲁煤矿大门口,突然飘起了雪花,有的地方也有了一点积雪,不过雪上都有很多灰尘,黑黑的!邸会长说这个煤矿是当年的第一个中美合资企业,我们在门前留影后,继续前行。邸会长告诉我们:右玉县有个“右玉精神”,就是当地人民不畏严寒和干旱,在这里种植了许多树木,且已经成林,即将到达右玉县时,发现道路两边石坎上有用水泥做成的浮雕,画面上有刨土、挖坑、植树、浇灌、挑担等等植树造林的场景,山上果然有大片的松树、杨树,一行一行对的很整齐,树龄约为二十几年光景,着实令人佩服!在这个塞北严寒、干旱之地种树造林实在不易啊!我们进入森林公园,在大道上登上山顶,邸会长和其他几位诗兴大发,开始吟诵古诗,我则进行摄像,此情此景也许只有这里才有,一个全民皆商、极度拜金的时代,有这么一帮人竟然可以在这里吟诗作乐!
中午时分,邸会长带大家来到一处餐馆,进到一个包厢,是一个有炕的房间,炕上放着小桌,我从来没有在炕上用过餐,很是稀奇,脱了鞋、上了炕,却怎么也盘不了退,只能坐着,邸会长以这里特有的牛骨头、莜面来招待大家,我也稍微喝了一点汾酒。吃喝完毕,即继续上路,中途见到一座亭子,风光甚好,大家就在亭子前合影留念,风太大,眼睛很难睁开,所以拍的照片,多有眯着眼的。
到达“杀虎口”,四下茫茫,绿色植物难觅踪影,“杀虎口”外,看到几处废弃的单层农舍,早已是人去屋空,回到“杀虎口”内,拍了许多照片,看见了康熙骑马雕像,看铭文,这是为纪念康熙御驾亲征葛尔丹所立。右边山上有座古堡,也就是烽火台,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就登山上去观看,现在看:这就是一个圆圆的土墩子,没有什么特别,其实,这是一个古代的防御工事,在土墩子周围应该有砖砌的建筑,待我们从土墩上下来,遇见一位老汉正在收拾玉米秸秆,他说:以前这个堡四面都是用砖砌成的,是一处很好的古迹,文革的时候,人们扒了砖块,造大礼堂用了,想想实在可惜。这么有意义的文物都毁了!
从烽火台下来,只见地里几只喜鹊觅食,草丛中一群野雉一飞冲天,仿佛《论语》所描述的光景,“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看来,这是祥瑞啊!
“杀虎口”风大寒冷,于是、登车回朔州,路上谈到儒教复兴,我认为有几点必须关注:第一,要有明确的教义;第二,要有可以操作的仪式;第三,要有可以传唱的歌曲,以激励人心。谈到歌曲,忽然想起两首台湾八十年代的歌曲,一首是童安格的《把根留住》,还有一首刘家昌的《中华民族》,于是我搜索歌词,在车上教唱《把根留住》,于是乎、我教大家唱了起来,一路歌声到朔州。因此、邸会长决定第二天举行的“留根守魂十年梦”朔州国学三会2016(丙申年)岁末总结展演活动时,就唱这首歌,我想着第二天的节目也就和大家分享这首《中华民族》吧!
第二天,活动就在国学会隔壁的一个浴场“金龙池”举行,这个浴场的老总是一位艺校毕业的戏曲演员,后经商了,但酷爱戏曲、传统文化,所以、在偌大的浴场一楼接待处,建了一个小型舞台,平常多有戏曲票友前来表演,还放了文房四宝、围棋、象棋等,书香之气非常浓厚。活动吸引了数十位国学爱好者、志愿者,节目有《汉服秀》、《书法、太极》、《古诗吟唱》等等,我在中间和大家分享了自己“由耶入儒”的心路历程,还为大家清唱了这首《中华民族》,歌中唱到“青海的草原,一眼看不完,喜马拉雅山,峰峰相连到天边,古圣和先贤,在这里建家园,风吹雨打中,耸立五千年,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经得起考验,只要黄河长江的水不断,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千秋万世直到永远!”大家一起打节拍,一起跟着唱,一种爱国之情和自豪之情悠然而生!
最后大家一起看着发到的歌词,一起唱起了这首《把根留住》,歌中唱到:“ 多少脸孔,茫然随波逐流,他们在追寻什么,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却在命运中交错,多少岁月凝聚成这一刻,期待着旧梦重圆,万涓成水,终究汇流成河,像一首澎湃的歌,一年过了一年,啊…一生只为这一天,让血脉再相连,擦干心中的血和泪痕,留住我们的根”。活动在歌声中,在深深地感动中结束。
12日是星期六,为古琴社同道学习古琴的日子,早上,七八位学员带着古琴来到了国学会,古琴社由李老师负责,教古琴的老师是一位身材修长的美女,由于之前一直崇拜西方文化,又是在基督教里学的音乐,27岁时买了一架风琴,开始学键盘乐器,后来学会了电子琴,也会弹弹钢琴,37岁时,学了萨克斯,常常在主持完婚礼的时候,为宾客演奏萨克斯乐曲。自从心里渐渐亲近传统文化后,越来越喜欢上了我国的古典音乐,特别对洞箫和古琴,非常喜欢,因为这些音乐真正叫人安静,远离烦躁,非常优雅!但一直没有机会接触和学习,很想学习,所以、我很用功的在观察,并且、亲手弹拨了少许,在大家要求之下,美女老师为我们奏了一曲,着实是“如听仙乐耳暂明”,回味无穷!可叹,如此美妙之音乐,偌大中国,今日能教古琴者少之又少!
考虑到第二天就要回程,还想再次了解“少儿读经”的状况,再次来到郭老师所开办的“国学学堂”,星期六,学生在家,父母带孩子来读经的较少,十几个孩子,诵读了《论语》、《诗经》、《周易》、《唐诗》等,孩子们饶有兴趣,读起来,并没有感觉到枯燥无味,并没有网上争议的那般,以为学生会非常反感,这些归罪于读经的人们真应该前来调研一番,不然、想当然的信口开河怎么可以呢?
邸会长2006年11月开始在朔州市开展“少儿读经”,此时、刚刚十个年头,十年来,几多心血、几多汗水,一开始,许多人以为他脑子有毛病,慢慢的有些人开始接受,后来、不断培养学生和家长,培训师资,因为邸会长是让父母和儿女一起来读经的,并且有意识的开展“家庭国学”普及,今天、朔州市这么一个三十余万人口的城市,已经有数千个家庭在每日接触、诵读国学经典,有一百多人在全市开设三十余所国学学堂,几乎成了一个产业,而国学志愿者已经拥有一千多人。当然、目前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如政府对国学的扶持力度不够,有的几乎没有,志愿者疲于奔命,非常辛苦!当然、更主要的就是我们从事国学推广的人,自身素质也急需提高,因为儒家其实是一种信仰,是儒教,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不仅仅是文化知识;不仅仅是为人处世、经世致用的学问,最重要的是信仰,但、在功利主义的时代,在儒教没被普遍认同的情况下,坚持下去实属难能可贵!
朔州国学能够在短短十年间结出如此丰硕的果实,证明了当今社会对于儒学的极大需求;证明了“有志者事竟成”;证明了我们中华儿女回归儒教才是复兴中华的基础。
13日邸会长、徐会长、李老师、王老师和杜老师一起来,为我送行,他们送我到了长途车站,我登上了去太原的客车,在车上仿李白写了首诗:“国强登车将欲行,心有所感泪纷纷,朔杭相距三千里,不及同道送我情。”发到群里,随即引来许多同道和诗,真有意思!汽车开出朔州,途径雁门关山隘,可见山上长城和古堡绵延不绝,心中思绪万千:想我中华神州,多少古圣先贤、仁人志士,为守卫国土疆域,抵抗外族入侵,流血流汗,倘若地下有知,今天一定还要流泪不止。因为、我们这些后代子孙不肖,导致了今天信仰、文化的几乎毁灭殆尽。如果、我们还不反省自己,重新接续传播、传承,我们何以面对列祖列宗?何以面对后世子孙?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张灏】儒家经世理念的思想传统
【下一篇】海内外学者共话“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