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讯】叶纯芳著《中国经学史大纲》出版暨目录、序言

栏目:
发布时间:2016-09-21 10:31:05
标签:


叶纯芳著《中国经学史大纲》出版暨目录、序言

来源: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时间:2016年9月11日



 

   

 


【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经学史大纲》

著者:叶纯芳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6年8月

 

 

【编辑推荐】

 

《中国经学史大纲》以台湾所出版的经学史书籍为主确定基本内容架构,参考日人经学史著作中译本,同时吸收了近来学者研究之成果,以及笔者研究的心得。在每个朝代的开始,都制作该朝代的"经学年表",方便读者大致了解该朝代的经学大事及人物。每章中以不同的字体表示需要提醒注意或另外加以说明的内容。各章又根据内容的需要插入图表。每一章视情况需要,补充近现代学者论文,章末则附有"引用与参考书目",说明本章之基础资料。可为经学史入门读物及研究参考。

 

【内容推荐】

 

承袭民国时期的研究传统和成果,台湾学界的经学史研究一直不曾中断,经学史课程作为高校中文系的必修课程,亦形成了成熟的教学规范。《中国经学史大纲》广泛参考台湾出版的经学史书籍,确定基本内容架构,同时吸收近年学界研究成果,结合作者研究心得,以断代为序,不盲从民国以来形成的常识,重新讨论经学史上的重要议题,根据内容需要,配合图表以方便理解。本书既可作为教材,帮助读者轻松掌握以往对经学史的常识性认识;也可作为研究参考,启发读者开始自己对问题的探索。

 

【作者简介】

 

叶纯芳,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系,文学博士,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著有《孙诒让<名原>研究》,点校有《说文解字注》等。

 

【目录】

 

第一章    中国经学通史教材的历史

一、中国经学通史教材的基础

二、台湾地区出版的中国经学通史

三、大陆出版的中国经学通史

 

第二章    经书与孔子

一、经

二、经学

三、六经之名与孔子

四、“孔子删定六经”说

五、孔门传经

 

【序言】



《中国经学史大纲》序

 

陈苏镇

 

 

中国古代,史学是经学的附庸,服务于政治,服务于教化。近代以来,史学脱离经学而独立,借助西方的各种理论和方法,探讨和阐释历史发展的脉络和规律。然而在古代中国,经学的作用举足轻重,在政治、制度、文化等领域始终占据着支配地位。因此,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史的人应该了解经学史。

 

北大历史系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一向以政治史和制度史见长,但长期没有经学史专家,因而也开不出经学史课程。这不能不说是个缺憾。


为了弥补这一缺憾,历史系先后从日本和台湾引进了桥本秀美和叶纯芳两位学者。他们都是经学史专业出身,基础扎实,训练有素,对日本和台湾的经学史研究又相当熟悉。

 

众所周知,1949年后,特别是“文革”期间,经学史研究和教学在中国大陆基本中断了,在台湾和日本则不绝如线。因此,他们的加盟,可帮助历史系跳过缺失的数十年,直接继承台湾和日本的经学史传统和成果,在较高的起点上建立和发展这个学科。

 

事实证明,这一做法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北京大学有很好的学术环境,历史系也有不错的科研条件和浓厚的学术氛围。桥本、纯芳两位老师如鱼得水,有充裕的时间读书写作,有资金支持研究工作和著作的出版,还有一群聪明勤奋的学生追随其后。看得出,他们乐在其中。


桥本老师每年都为历史系研究生开设经学史专题课,内容从不重复,每次讲的都是他正在研究的问题。这样讲课很辛苦,但可将学生带入学科前沿,对研究生的学术训练很有好处。纯芳老师除开设研究生课程“礼学研究”外,还为本科生开设了专业选修课“中国经学史”。这门课内容较多,每周2学时,要讲两学期。选课的同学普遍反应很有收获。

 

如今,北大历史系不仅有了经学史专业,还具备相当实力。许多本科生和研究生接受了专业的经学史训练,拓宽了学术视野,增强了研究能力。

 

这部《中国经学史大纲》就是纯芳老师在课堂讲义的基础上整理加工而成的。我细细读了一遍,觉得不错。这是纯芳老师几年来认真备课、辛勤教学的成果,包含着她的心血。当然,其中也有桥本的影响和贡献。他们是同行、同事,也是夫妻。学术上的交流切磋,是他们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林庆彰先生提出,经学史研究应“回归原典”。纯芳和桥本都深受林先生影响,也认为学习经学史应“直接与经书对话”。我完全赞同他们的主张。

 

初学经学史,除了读后人的著作外,还应进一步研读经学原著。后人的著作可引导我们入门,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但作者的时代、立场、方法、观点等往往各不相同,有时也会让我们无所适从,甚至对我们产生误导。只有直接研读经学原著,才能获得真切的知识,进而形成自己的认识。在日后的学习和研究中,这样的认识更牢固,也更有用。

 

纯芳老师的讲义充分体现了这一主张,因而形式上与当下流行的许多经学史著作都不同。书中大部分内容,是经过认真筛选的原始资料和相关论述。它们在作者的精心安排下,循着经学史自身的发展脉络,紧贴着史实一步步展开。每个题目之下,通常先排比原始资料,附加详细的注释和简单的解读。遇到较宏观的问题,则广泛征引台湾、日本及大陆学者较为客观公允的论述。在需要做深入交代的环节,又以注释形式提供相关数据,有时还在一讲末尾开列“延伸阅读”的论着目录,为读者继续深究提供线索。

 

作者很少直接发表议论,其认识和看法主要体现在对原始数据和相关论述的选择、剪裁和编排中。作者强调,自己“没有任何特定的立场与好恶”,只是想读懂这些经学家,客观理解他们的思想和主张。所以本书“以文献学为基础”,较少主观色彩。作者的用意是引导学生和读者去读书,通过读书自主地获得对经学史的认识。这个想法好,符合人文学科的固有特点,也符合北大历史系的传统风格。如此教学,使初学者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体会经学史硏究的过程和方法,从而得到学术训练。

 

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有助于经学史教学,也能为有心涉足这一领域的其他专业的学者及广大经学史爱好者,提供一本很好的入门读物。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