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出版暨目录

栏目:
发布时间:2016-06-02 23:25:31
标签:



 

《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出版暨目录



 

 


图书名:《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

主编:柯小刚

出版社:同济大学出版社

丛书名: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

出版时间:2016-05-01

 

 

【内容简介】

 

《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 (“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系中国古代经典研究论文集,主题为诗经与诗教。秉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学术理想,作为“古今通变文集”的第一卷,《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古今通变文集”第一卷)》收入13篇研究诗经与诗学的论文,其中10篇以诗经为主题,从多角度探讨了自诗经而起的中国诗学的内涵与中国的诗教传统;其他3篇为论述西方古典诗学的文章,对西方传统作继承学习、比较与映证。

 

【目录】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总序及征稿启事

古今通变文集序


诗蕴

诗说(国风)

《诗经·周南》大义发微

无竟寓诗经课听讲笔记八篇

古典诗教再思:《诗经》解读四篇

诗、史与政教:从孟子“《诗》亡”说到王船山“诗史”批判

论毛郑与朱子对兴法之不同理解

朱子《诗集传》诗教思想探讨

反本与无为:《诗经·大雅·繇》解义

《桃天》的“时中”政治学:从比较哲学的视野出发

柏拉图民主的诗化正当性?

普鲁塔克《论学诗》的写作目的

尼采巴赛尔时期的酒神崇拜研究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总序及征稿启事

 

古典曾经是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生活。现代古典学的兴起恰恰伴随着古典生活方式的衰落,有时甚至成为现代性摧毁古典的急先锋。古典学的目的究竟是为了重建古典德性和善好生活,还是为了帮助现代学术继续滥用古典、败坏人类,成为今日中国古典学建设的大是大非问题、生死存亡问题。如果说古典学的引入在十多年前还只是走在行人稀少的起步阶段,今天则已经到了一个“憧憧往来、朋从尔思”的十字路口。这时候停下来想一想何去何从,可能比追求建制和规模化发展更为重要。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是一个基于社会通识教育的古典研究公益机构。古典书院的公益教学尝试突破现代学院体制的局限,立足百姓日用,极高明而道中庸,下学而上达;与之相应,书院的学术研究也希望是一种生命的学问,尊德性而道问学,文质彬彬。书院是一个开放的社会公益教学团体和经典研究园地,欢迎所有为往圣继绝学、为六经开生面的同仁加入。书院也自知局限,自觉持守边缘,对任何品种的奶酪皆无兴趣。


为表明书院的开放态度和诚意,我们想在丛书总序中就发出征稿公告。但凡经史论著、儒道经典解释、古籍整理、古典西学、古典艺术研究,意在究天人、通古今者,皆在欢迎之列。来稿请投邮箱academia@vip.163.com并于邮件标题注明“古典丛书投稿”。书院资源有限,每年将选刊三至八种书稿付梓,宁缺毋滥。丛书主编义务劳动,恕不一一回信。一月之内如无回音,则请另投。


同济复兴古典书院

 


古今通变文集总序(中国理性传统的变易、不易与简易)


德尔菲的神谕“认识你自己”据说是西方哲学的开端箴言。从这里出发,形成了富于节制的自我认识,这种自我认识叫做哲学。能如此自我节制和自我认识的人非常少。所以,在较大的人群中,人们需要一种来自未来的警告以获得自我节制,这叫做宗教。然后,在面向未来的警告逐渐失效之后,人类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我确证的高峰体验,这种体验叫做“现代”。


这种自我确证貌似自我认识,所以,“现代”被认为是克服了宗教强加的恐惧,回到了“人类自身”和“哲学”。在这个自我感觉过度良好的“属人时代”和“哲学时代”,为了人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不时提醒一下现代人的虚矫和他面临的危险。然而,没有人能预知未来。所以,对于历史的关照成为这种提醒的理性方式,也是理解现实和思考未来的可能途径。于是,中国理性传统开始具有全球性的时代意义。


中国理性传统孕育在经史之间。“经”起初也不过是一种“历史文献”。但是,通过孔子的面向未来的编修行动,“史”成为承载“道”的文献,这便是“经”。经是“经过”,也是“经常”,是在“变易”中寻找动态的“不易”,在过去中理解现在、想象未来、认识自我。自我不是现在的确信,也不是过去的“既定本质”和未来的“可能存在”,而是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互漾生发。自我是“变易”和“不易”所以能吊诡共存的“简易”。


“究天人之际”是天道变易不息的要求,“通古今之变”是根基持存不易的要求,“成一家之言”是自我认识简易有节的要求。一种自我认识和言说,只要它是“一种”,就必然是有限的,不可能是完美的;但同时,只要它能成为“一种”而不是“杂多的集合”,它就是“吹万不同”的声音中能与其他声音形成对话的声音。“古今通变”丛书不一定能成为这样的“一种声音”,但至少,它希望能以一种开放和养护的态度,让对话逐渐成为可能。


(编者自注:这是“ 古今通变文集总序 ”。起初设想的“ 古今通变丛书 ”改叫“同济复兴古典书院丛书”,其中含有每年一本以书代刊性质的“ 古今通变文集 ”。)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