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邢丽菊著《韩国儒学思想史》出版暨目录、序

栏目:
发布时间:2015-12-14 10:42:51
标签:



 



 



(一)基本信息


书名:韩国儒学思想史

作者:邢丽菊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5年11月

字数:607千字

ISBN:978—7—01—015455—8

定价:95元

 

(二)内容简介

 

本书以中国学者的视角首次从思想史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了韩国儒学思想的发展,重在从学脉和学理上对韩国儒学进行综合考察。绪论部分首先概述了韩国儒学思想史的基本脉络,其次阐明了韩国儒学发展的基本特征;正文七章内容首先从韩国儒学的渊源谈起,从檀君神话出发考察了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从文献记载中发现中韩儒学的共通之处;其次按照年代史的顺序依次考察了韩国历史上各个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特别是朝鲜时期的儒学,除了对前期退溪、栗谷等大儒的论述外,还对后期性理学的各个学派(畿湖学派、岭南学派)、礼学、阳明学、实学等进行了细致考察,并从中总结出朝鲜后期儒学的“心学化倾向”以及朝鲜儒学三大论争的关联性;再次对韩国儒学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回应、韩国近代爱国启蒙及民族宗教运动、现代韩国社会的儒学认识等进行了考察;最后第八章主要从道德与义理的重视、性理学概念的创新、民族主体性的弘扬三个方面总结了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为了加强中韩儒学比较研究,作者将韩国古典精髓《朱子言论同异考》附录在后,供国内学者参考。全书60万字,由人民出版社于2015年11月正式出版。

 

(三)作者简介


邢丽菊,女,1980年12月生,山东淄博人,韩国成均馆大学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兼任韩国成均馆大学客座教授、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韩国哲学与思想史、朝鲜时期性理学、东亚传统文化比较、中韩人文交流等。主要著作有《朝鲜儒者南塘与巍岩人物性同异论的比较研究》(2009年)、《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研究》(2010年),主编《中韩哲学的发展与人文纽带的构建(2013年),译著有《韩国儒学思想研究》(2008年)、《绝望创造希望—朴槿惠的传奇人生》(2013年)等多部,并在《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世界哲学》、《国际问题研究》等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四)目录

 

序言

自序

 

第一章      序论


第一节韩国儒学思想史的基本脉络

第二节韩国儒学的基本特性

 

第二章      韩国儒学的渊源


第一节   檀君神话与韩国本土固有思想

第二节   由史料记载来看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

第三节   早期中国儒学的传入与吸收

 

第三章      三国及统一新罗时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三国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高句丽儒学

二、百济儒学

三、新罗儒学


第二节   统一新罗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儒学政治与生活伦理的强化

二、教育制度的整备与发展

三、代表儒者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崔致远的“三教会通”论

一、崔致远的三教观

二、崔致远三教会通论对新罗固有思想的理解

三、崔致远三教会通论的传承与发展

 

第四章      高丽儒学的特色与朱子学的传入


第一节   高丽儒学的发展

一、儒教政治的形成与发展

二、科举制度的实施与私学的兴起

三、崔承老《时务二十八条》体现的儒教治国理念

 

第二节高丽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发展及相融

一、高丽时期的儒教思想

二、高丽时期的佛教思想

三、高丽时期的道教思想

四、儒释道三教的相融发展

 

第三节高丽末期朱子学的传入

一、丽末鲜初的时代背景与朱子学的传入

二、性理学者的历史与现实认识

三、斥佛论与儒佛交替

四、丽末鲜初社会转型的意义分析

 

第五章      朝鲜前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朝鲜前期儒学的展开及特色

一、儒教式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

二、朝鲜前期性理学者的排佛论

三、道学派的义理思想

 

第二节退溪李滉的性理学

一、理气说与四端七情论

二、《圣学十图》的哲学结构

三、主敬的修养论

 

第三节栗谷李珥的性理学

一、理气说与四端七情论

二、主诚的修养论

三、注重实理的经世论

 

第四节南冥曹植的义理学

一、敬义思想

二、义理实践

三、后世评价及影响

 

第六章      朝鲜后期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朝鲜后期儒学的展开及特色

一、岭南学派

二、畿湖学派

三、礼学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朝鲜后期性理学

一、湖洛论争

二、心说论争

三、朝鲜儒学三大论争之关联性

四、朝鲜后期儒学的“心学化倾向”


第三节   朝鲜后期阳明学

一、阳明学的最初传入与退溪的排斥

二、霞谷阳明学

三、江华学派的形成及后世影响


第四节   朝鲜后期实学

一、星湖学派与北学派

二、茶山丁若镛的实学思想

三、惠冈崔汉绮的气学与实学思想

 

第七章      近代韩国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韩国儒学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回应

一、斥邪卫正思想

二、开化思想

三、民众运动


第二节   近代韩国爱国启蒙思想

一、张志渊的渐进式自强主义

二、朴殷植的儒教求新论

三、申采浩的民族主义精神


第三节   近代韩国民族宗教的发展

一、崔济愚的东学思想

二、大倧教的兴起与发展

三、甑山教与圆佛教

 

第八章      现代韩国社会儒学的发展


第一节   现代韩国社会对儒教的认识

一、儒教现代化与亚洲价值

二、儒教资本主义与民主主义

三、儒教与女性及家族主义


第二节成均馆的历史传承及现代作用

一、成均馆的历史传承

二、成均馆的现代作用


第三节韩国学界儒学研究述略

一、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阶段性特征

三、韩国学界儒学研究的总体特点

 

第九章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


第一节道德与义理的重视

第二节性理学概念的创新

第三节民族主体性的弘扬

 

附录

(一)  韩国儒学“理”概念的发展演变

(二)  朝鲜时期儒者对孟子“四端说”的阐释

(三)  朝鲜时期真景文化的实与虚

(四)  韩国儒学原典资料选编:《朱子言论同异考》

 

参考书目

 

索引



众所周知,自19世纪后半期开始,韩国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虽然在这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斥邪卫正论、开化论等思想,但是韩国最终没有逃脱被日本殖民的命运。1910年,日本强制吞并韩国。亡国后的朝鲜知识分子在经过反复思索后,认为儒教是朝鲜王朝灭亡的元凶,这就是所谓的“儒教亡国论”。很多学者指出,韩国没有成功走上近代化道路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朝鲜时期儒教思想的束缚。近代学者玄相允在《朝鲜儒学史》中曾经指出,儒教在韩国所犯的罪行有慕华思想、党争、家族主义、阶级意识、文约束缚、产业能力低下等。旅日学者姜在彦在《士人的国度:韩国儒学两千年》一书中也认为,朝鲜没有成功实现近代化是由于“朱子学一尊”和“游离于现实的性理学”所导致的。


类似的批判意识在中国和日本的知识阶层中也曾出现过。但需要注意的是,韩国的近代化不能由此认为是完全失败的。在近代化进程开始不过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曾经是韩国弱项的科学技术一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韩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也在此基础上一举迈进世界十强之列。不仅如此,在整个东亚国家中,韩国还成功实现了有步骤的民主主义。此外,早已实现近代化的日本、新加坡、台湾,以及通过改革开放来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国等东亚其他国家,也纷纷在上世纪中后期40余年的时间里实现了惊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40余年的发展后,韩国学界和经济界纷纷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即“我们为什么会成功”。最后他们从传统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帝国主义论、从属利益论等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东亚经济发展的文化要因—儒学思想中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所谓的“儒教资本主义论”。


目前韩国社会儒教资本主义论的主要观点可以整理如下:第一,从微观来看,儒教文化传统对经济发展必需的人力资源的培养产生了重要作用。换言之,高度的教育热潮和严格的劳动伦理是引导东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第二,从宏观来看,儒教式的政治秩序和社会传统使得国家政策得以有效地贯彻执行,并在强有力的资源动员和调动方面起了积极作用。此外,儒教式的家族共同体主义、重视诚信道德等传统伦理也对经济发展发挥了极大作用。


但仅凭这些来解释韩国在上世纪后半期创造举世瞩目的汉江奇迹的原因,似乎还有些牵强附会。经济学家认为,实现经济增长的要因在于人口增加、资本增加、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技术的进步等。欧美一些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劳动力和土地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观点也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相比于中国和日本,韩国的国土面积狭小,劳动力人口也在逐渐减少。而且,就资本来讲,也不是每年急剧增加。鉴于此种背景,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决定韩国经济成长的因素比起资本和劳动力来,技术占据更加优先的地位。目前引导韩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尖端科技。当然,与美国和日本相比,韩国的技术力量还不够充分,技术研发费用的投资规模也相对滞后。


未来学家早就预言指出,21世纪是知识革命的时代。知识会使劳动力、资本、资源、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有效重组,并以新的方式创造出高度的附加值。韩国已经从经济发展初期的劳动集约型产业中脱离出来,实现了资本、技术集约型的产业结构,而且现在正在走向知识和智力集约型的产业结构。在这一转型过程中,韩国已经跃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经济实力位居全球前列。


那么,韩国经济能够取得如此快速发展的根源何在?我认为非常有必要关注一下韩国社会“主知”的传统,这种传统与韩国儒学思想密切相关。追本溯源,从14世纪末开始,韩国社会开始大规模吸收朱子性理学,并将其树立为国家的统治理念和指导思想。朝鲜王朝建国的主体力量便是以朱子学为武装的士大夫,他们既是官僚又是学者,并在建国后形成了能够左右王权的权力集团。尽管如此,朝鲜王朝的权力结构依然是倾向于权力分散和权力牵制,以此来确保政治的公正性和透明性,同时以构建儒家民本政治、实现仁政为目标。为了推动仁政的顺利实施,兼具学者和政治家双重身份的朝鲜士人对社会现实怀有强烈的敏感性和责任意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决定了学派和政派的一致性,学术论争的结果往往决定着政治权力的走向,朝鲜时期学术论争能够持续数百年之久并呈现集团性的特征也与此紧密相关。在500余年的朝鲜王朝时期,韩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便是以性理学为代表的儒学。与阳明学及考证学相比,性理学更具有分析性,而且追求逻辑的整合性,合理主义的倾向也相对浓厚,这些特征很好的体现在三次大规模的思想论争中。


韩国儒学的形成便是通过三大论争来实现的,它们分别是16世纪的四端七情论争、18世纪的湖洛论争以及19世纪的心说论争。四端七情论争主要讨论情的问题,湖洛论争主要涉及心、性问题,心说论争的主题则是心。韩国儒者们通过“批判→再批判→再再批判”这一过程对性理学的基本概念心、性、情等问题进行了细致缜密的分析考察,这种学术现象在其他国家儒学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并由此形成了韩国儒学的特色。四端七情论争的主角—退溪和高峰不顾年龄、身份等外在因素的束缚,集中讨论了理气论在解释人的情感论问题上面临的难题,非常缜密地论证了各自的学说,同时也批判了对方的观点。这种主张和批判,以及对此的再批判使得这场论争持续了8年之久。不仅如此,这场论争还延续到后世学者栗谷和牛溪,并且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18世纪的湖洛论争也持续了百年以上,先后有数十名学者参与其中,就人与自然的本性问题以及心的作用问题等展开了激烈论争。在面对近代西方文明传入韩国社会的时代背景后,寒洲学派和艮斋学派就心的属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探讨。这些思想论争作为思维缜密的“逻辑战”,与崇尚学问和重视教育的风土人情相结合,形成了韩国社会浓厚的主知传统。


正是得益于这种主知的传统,韩国才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消化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并实现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技术研发。在战后不过40余年的时间里,韩国的国民所得就增加了100倍以上。而且这种浓厚的知性传统也使得那些要求高度知识储备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在韩国实现了成功发展,为韩国经济的迅速成长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邢丽菊博士论文的选题便是三大论争中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湖洛论争。这一主题虽然在韩国学界有所研究,但中国学界却几乎没有,因此具有开创性意义。她的博士论文几年前已经在韩国正式出版,并受到学界的关注和好评,这一部分内容在本书中也有集中反映。时至今日,我依然清晰地记得她为了搜集文献资料无数次奔波于研究室和图书馆之间,并就某些问题向我虚心求教的情景。她勤奋好学的精神,坚强乐观的态度,温柔细腻的性格,一直令我印象深刻,而且也赢得了周围师生的赞誉。除了学术研究外,邢博士还具有优秀的外语翻译能力,不仅韩语娴熟流畅,而且现场反应机敏,几乎很多重要的学术活动中都能看到她活跃出色的表现。博士毕业后,她凭借自己扎实的功底和出色的表现,应聘到中国复旦大学任教,并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即使学成归国后,我们之间的师生情谊也丝毫没有减弱。为了我在中国的学术活动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邢博士积极奔走不辞辛苦,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作为导师,我深感欣慰,希望她今后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旺盛的精力和优秀的习惯。于我而言,除了学生外,她已然成为我的家人,为我分忧承担。衷心希望她能够继续发扬一直以来“穷究于理,成就于工”的学术精神,并取得更大的成长和进步!   


本书可谓是邢丽菊博士多年研究成果的积累和结晶。她从韩国儒学思想的渊源谈起,历经三国、统一新罗、高丽、朝鲜王朝,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逐一分析了每个时期韩国儒学思想发展的特色,并从中选取代表性的思想大家来探讨其学术思想。作为韩国儒学的代表,朝鲜时期的性理学可谓是重中之重,这也是邢丽菊博士着力突出的部分。她通过对学术派别的系统梳理,全面呈现了朝鲜性理学、阳明学、礼学、实学思想的发展,既突出重点要领,又兼顾思想全貌。特别是对学界一直忽略的近现代韩国儒学的发展,如斥邪卫正思想、开化思想、近代爱国启蒙思想、近代民族宗教以及现代韩国社会的儒学认识等也进行了考察分析。不仅如此,书后还附上了集中反映韩国儒学精髓的《朱子言论同异考》,这更加凸显了本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相比于目前中国学界已有的韩国学者的翻译类著作,本书从中国学者的视角全面系统地反映了韩国儒学思想发展的整体全貌,因此郑重推介给各位中国学界同仁,恳请大家鞭策指正。


邢丽菊博士师从我学习多年,她比任何人都理解我的思维逻辑和学术理路,她的研究集中反映了目前韩国学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结合中国的现实国情进行了充分发挥。历经数月艰辛的闭门写作,终于有了这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60万字的厚重之作。思想史的写作固然如登山般艰难,如何能在全面和重点之间允执厥中并做到游刃有余,这也是衡量学者理论功底的重要标准。通读全书后,我必须要为邢博士这种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孜孜奋斗的精神点赞,我为这部书出自一位年轻学者之手而深感佩服。不可否认,由于主题庞大,书中难免会有疏漏和不足,但我相信随着邢博士今后研究的深入和成果的积累,这些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我真诚期待,以本书的出版为契机,邢丽菊博士的研究能够更上一层楼!也希望本书能够为中国读者更好的理解和研究韩国儒学,进而为韩国儒学在东亚和世界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是为序。


韩国成均馆大学教授

韩国栗谷学会会长

韩国朱子学会会长

崔英辰

2015年9月15日


自 序


“韩国儒学思想史”,当最初确定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内心的感觉可谓诚惶诚恐。面对如此庞大又厚重的主题,才疏学浅的自己如何能够驾驭?在经历了几个月的封闭式写作后,当我坐在十几年前曾经留学的成均馆大学公寓里敲下书稿最后一段文字时,适逢炎炎夏日,骄阳似火。而那时的我,依然没有那么轻松。一切不过刚刚开始,一切又要新的出发。


作为中国儒学在海外的发展,或从海外研究的视角来审视中国儒学的发展,韩国儒学是最有代表性的范例。直到今天,韩国依然是世界上儒学传统保存最好的国家之一。中韩互为友好邻邦,同属汉字和儒家文化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和文化交流中,两国人民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形成了基本相似的文化意识和价值理念,心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有诸多类同。无论是绵延流长的历史,还是蓬勃发展的现实,中韩两国在文化上都具有很深的关联性和共通性。尽管中国文化是各民族以及各文明相互叠加、凝固与断续的发展,进而呈现复数而非单一的特征,但就跟韩国的交流而言,主要是以汉字和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对韩国文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众所周知,韩国在本国文字创立之前,文献整理和历史记载主要依靠中国的古汉字,直到朝鲜时期世宗大王于1443年成功创制“训民正音”以后,韩国才有了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系统。即使这样,历史上两班贵族阶层以及官方和民间的书籍文本中仍然保留了使用古汉字的习惯。韩国儒家经典文献《退溪全书》、《栗谷全书》、《燕行录》等都是使用古汉字来记载的。朝鲜士人研读中国四书五经,以科举考取功名,必然需要扎实的古汉语功底。事实上,训民正音的字母系统直到20世纪才被广泛使用。后来在韩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曾出现过废除汉字或者禁止使用汉字的运动,但不可否认的是,现代韩语中确实存在三分之一以上的汉字词。汉字是连接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不仅如此,儒家思想更是中韩两国文缘相通的重要纽带。尽管韩国本土固有思想中存在很多“儒式因素”,但中国儒学的传入无疑对韩国儒学的系统化、理论化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关于中国儒学何时传入韩国,学界迄今未有确考。但至少可以肯定,在韩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随着汉字和典籍的传入,儒学已经通过国家法律的制定、教育机构的设立等对国家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三国时期的君主几乎都以“爱民”、“恤民”作为治国理念,三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比较重视忠和孝,由此可见儒学对古代韩国社会的影响之深。统一新罗时期,韩国留学生大批前往唐朝留学,中国的儒学、佛学等也持续传入韩国。高丽时期的统治思想虽然是佛教,但在治国理政方面,以太祖的《训要十条》为代表,儒学依然发挥着重要的担当作用,儒释道三家的交涉发展和相互融合形成了高丽时期的思想特色。14世纪末朝鲜王朝建立以来,儒学被正式奉为国学,即国家的统治理念和指导思想,于是在500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儒学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在国家的文物典章制度、社会的伦理道德、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均发挥了指导性作用。在这过程中,朝鲜儒者注重儒学的实践性和人间伦理的提升,围绕性理学的诸多问题展开了缜密细致的思想论争,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和政派,进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韩国儒学思想。


本书主要以中国学者的视角从思想史的角度全面系统梳理了韩国儒学的发展,重在从学脉、学理上对韩国儒学思想进行综合性的整体考察。在论述过程中,尤其关注韩国哲学与思想发展的关系。因为哲学是思想的基础,思想又具有哲学的日常化性质。作为道德与实践、理想与现实的统一体,韩国哲学(尤其是朝鲜时期的性理学)在思想史的发展中起着理论性的支撑和现实性的指导作用,它以抽象的语言真实又不乏生动的描绘了当时韩国社会的现实,构成了人们日常的行为规范与生活习惯,这也是本书着力分析之处。在这种问题意识下,本书首先从韩国儒学的渊源谈起,从檀君神话以及记录韩国古代历史的文献资料出发,考察了古代韩国人的精神世界,并从中发现中韩儒学的共通之处;其次按照年代史的顺序依次考察了韩国历史上的三国时期、统一新罗时期、高丽时期以及朝鲜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分析过程中重点阐述韩国各个历史时期儒学思想发展的总体特色,然后考察其中代表儒者的哲学思想。特别是在朝鲜时期儒学思想部分,除了对前期大儒退溪、栗谷思想的阐述外,还重点对朝鲜后期儒学的各个学派—性理学(畿湖学派、岭南学派)、礼学、阳明学、实学的学问特征以及代表人物进行了考察。对于目前中国学界关注较少的朝鲜后期最大的思想论争—湖洛论争的具体议题以及论争焦点、心说论争、朝鲜儒学三大论争的关联性也进行了细致分析与整理,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朝鲜后期儒学发展的“心学化倾向”;接下来对韩国近代儒学对西方文明的回应、韩国近代民族宗教运动以及现代韩国社会的儒学认识等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尤其对目前中国学界研究较少的斥邪卫正思想、开化思想、东学思想以及近代韩国爱国启蒙运动、新兴宗教等进行了综合考察;最后结论部分主要从道德与义理的重视、性理学概念的创新、民族主体性的弘扬三个方面重点分析了韩国儒学对中国儒学的贡献与发展。为了加强中韩儒学的比较研究,附录部分除了笔者近几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外,还附上了中韩朱子学研究重要的经典文献《朱子言论同异考》,供国内学者研究参考。


然而,正如中国思想史大家葛兆光教授所言,思想史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领域,中心清楚而叙述边界非常模糊。事实上,自从有史官开始,历史就在不断筛选它应当记载的东西,记载和忽略、记忆和遗忘始终相伴。在思想史的写作中,不仅思想经典和人物精英需要浓墨重彩,很多没有亮色的灰色部分也是值得深思熟虑和着力描绘的地方,可谓“无画处皆是画”,而这恰恰是思想史写作的难点之处。此类“空白”无文献,无突出人物,只能任凭理解和诠释来找寻当时的历史记忆与思想资源。因此,除非著者有丰厚的文献积累和广博的知识阅历,否则不能为之。我深知思想史写作的难度,更深知自己学识阅历的浅薄,只是鉴于目前学界韩国儒学思想史著作的缺乏,斗胆本着一种愿意尝试和接受批评的态度尽力发挥,以不成熟的一己之见以期抛砖引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衷心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给国内研究韩国儒学以及中韩文化的学者提供些许借鉴和参考。至于书中的瑕疵和纰漏之处,还恳请学界同仁不吝批评指正,这将成为我今后学术研究的鞭策和动力。


每部书稿的出版都离不开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他们都是人生路上与我结缘的师友、同仁或同伴,他们厚重的情意我都会感念在心。首先感谢我的导师—韩国成均馆大学崔英辰教授,是他引领我走上韩国儒学研究的道路,并给予了细心指导和谆谆教诲,我所取得的每一点成长和进步,都渗透着恩师的心血和汗水。师公柳承国先生虽然已经作古多年,但我至今依然清晰记得他年过八旬仍在讲坛斗志昂扬、仍在书斋笔耕不辍的情景,他高昂的学术热情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一直是我前行的榜样和力量。


衷心感谢韩国高等教育财团总长、前韩国驻联合国大使朴仁国先生,感谢他长期以来对我的信任、支持和关照,感谢财团为本书的出版提供经费资助。成均馆大学李熙玉教授于我亦师亦友,正是得益于他细心周到的安排,我才能够在那段时间静心写作而不至枯燥无趣。


清华大学陈来教授、卢风教授,北京大学张学智教授、张敏教授,中国社科院孙伟平教授、李甦平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张立文教授、梁涛教授,浙江大学罗卫东教授、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山东大学牛林杰教授、中国孔子研究院杨朝明院长等,他们都是我尊敬的师长前辈,并在学术道路上给了我不同程度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谨致谢忱!也要感谢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诸位同仁师友的襄助和关爱。人民出版社哲学编辑室主任方国根编审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诸多辛劳,在此深表谢意。


邢丽菊

2015年9月9日



责任编辑:梁金瑞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