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吴光 王宇 王晓华著《干部儒学语录》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15-11-11 23:02:08
标签:


 

 

吴光 王宇  王晓华著《干部儒学语录》出版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学术守望者 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九月廿九日庚寅

           耶稣2015年11月10日

 

 

 

学术守望者十一月重磅新书推荐第一波:吴光领衔主编:《干部儒学语录》。《读本》一书针对领导干部学儒学的需要编写,立足于“小”,着力于“精”,原原本本地讲解儒学的起源与发展、基本观点、核心价值及其当代意义,重点把握儒学基本知识及儒学关于修身立德、治国理政的思想与方法,提炼出读者关心的儒学理论与实践问题加以解释,还精选了历代名儒名篇,分别加以通俗明白的解说与注释,以期满足各种文化水平读者的需要。

 

  

 

★《纪检监察报》推荐干部阅读图书,多家媒体长期关注

★国学研究名家吴光领衔主编

★结合领导干部工作需要“订制”章节主题

★解读深入浅出,准确、完整、全面地介绍儒学知识

 

儒学核心价值观的现代性与普世性

 

当今社会正处于全球化的进程当中,在全球化、现代化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信仰迷失、道德滑坡、贪腐成风等等。这些弊病,有些可以通过科学或法制的手段来解决,但是,“心病还须心药医”,现代精神危机背后隐含的深层价值观问题只能通过道德人文教育的方法去化解。所以,时代正在呼唤新时代的儒学精神。儒学是有崇高道德理想的人文主义哲学,其核心价值观有强大的感化力,能适应这个时代道德重建的要求,其核心价值观日益显示出它的现代性与普世性。

 

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具有现代性。现代社会的人际关系冷漠而且紧张,为富不仁、见利忘义事件时有发生。国家和民族的分裂、种族歧视、宗教冲突、恐怖主义等等,问题丛生。人与自然的关系也空前紧张,地震频发、飓风肆虐、气候异常等等,大自然在用它特有的方式警示人类。这种情势下,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转换价值观,运用儒家道德人文精神去构建新的价值体系。“仁”是儒学的核心价值,“仁者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以“仁”的情怀构建和谐社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相互关爱,和而不同,讲求诚信。对自然界有敬畏之心,坚持“万物一体”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求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共生。

 

中国人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等都深受儒学价值观的影响。例如,就以“人”的定义而言,科学的视角把人的特征描述为:直立行走、能创造和使用工具、会劳动、有语言的高级动物。然而,中国人说的“是人”或“不是人”却不是这个意义上的“人”,而是一个道德意义上的价值判断,这个判断是以仁、义、礼、智、信等核心价值观念为平台的。“仁者人也”、“人之异于禽兽者几希”、“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这就是孔孟荀关于“人”的价值判断。那些无良企业搞三聚氰胺、苏丹红、假鸡蛋等等,用的是科技,使用了工具,也有劳动,会讲话,但在儒家看来,这些奸商就“不是人”,因为他们没有道德廉耻。这最普通的一句话,表明儒学的仁义道德理念,已根植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再拿中国典型的建筑四合院来讲,家长住正房,兄弟子侄住侧房或耳房。在住房位置上体现了长幼有序的“礼”。四合院围墙高大,与外界联系甚少,一家人在院内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和四季美景,是个人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另外,遍布中国的文庙以及历代圣贤祠庙塑像、忠孝节义牌坊、碑匾等,都是儒家道德伦理观念的体现。而祭祀、婚丧以及民间的重要节日,或受儒家天命观、孝礼观的影响,或受儒家忠君爱国思想的影响,都打上了儒家价值观的烙印。以中国的春节为例,每每春节将至,在外的游子通宵达旦排队买回家的车票,在家的父母早早准备好孩子喜欢的食品翘首以待。一部《人在囧途》刻画了活生生的春节回家辛劳图。很多外国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辛苦非得往家赶?这其实是中国文化在老百姓血脉中的典型体现。一个简简单单的春节,蕴涵的是父慈子孝、和谐美满、迎春祈福等丰富的文化内涵。再以经商理念而言,当代浙商在明、清、近代徽商、晋商之后独领风骚,就和儒家敢为人先、勇于创新、实事求是、吃苦耐劳、坚守诚信的观念分不开。其灵活应变、竭诚服务、有容乃大的精神又是“智”、“仁”、“勇”观念的体现。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进而提出“以德治国”的方针,建立“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和“中国梦”的目标,提倡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先要抓住“中国特色”,而中国特色首先就是传承了数千年的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实事求是”最早出自《汉书•河间献王传》,班固称赞河间献王“好学修古,实事求是”。而“八荣八耻”荣辱观可以说是儒学“仁义礼智信”加“忠勤廉”八德的现代版:其“热爱祖国”即“忠”,“服务人民”即“仁”,“崇尚科学”即“智”,“团结互助”即“义”,“诚实守信”即“信”,“遵纪守法”是“礼”,“辛勤劳动”即“勤”,“艰苦奋斗”即“廉”。而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文明、和谐、公正、爱国、敬业、诚信、友善”16字就直接来源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这说明儒学核心价值是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因而具有现代性的。

 

儒学核心价值也具有普世性。当今世界正处在经济全球化、社会民主化、文化多元化、价值观念趋同化的进程之中,文化传播的手段与方式日益多样化、世俗化,不同质文化的相互碰撞、沟通、交流日益频密,从而形成了文化兼融、价值互补的形势。在这种大背景下,虽然人类在短期内还不可能建立一个全球统一的价值观,但一些原本根植于西方或东方的价值观念,正在跨越国界而日益为全人类普遍认同、接受。例如,原本根植于西方的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平等、博爱等价值观念已经被全人类认同而成为普世价值,而原本根植于东方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如仁爱、民本、礼义、和谐、诚信等,也是经过数千年文化变迁和社会实践证明是有利于人类生存发展及社会进步的精神财富,且已突破地域的界限而日益成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西方人士纷纷把目光东移,他们希图从中国的发展模式和价值理念中寻求解决问题之道,为其所用。甚至有个叫乔舒亚•库珀•雷默的美国知名学者撰文提出所谓“北京共识”的概念,将中国的快速发展模式视为发展中国家的典范,甚至提出“应该加快从强权政治向道义政治的转变”的问题。作者指出,北京共识的定义是“锐意创新和试验,积极地捍卫国家边界和利益……既讲求实际,又是意识形态,它反映了几乎不区别理论与实践的中国古代哲学观。……求变、求新和创新是这种共识中体现实力的基本措辞”引自www.douban.com (豆瓣小组网站)2009年6月16日发布的研究报告《北京共识》中译文。该文作者是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兼清华大学客座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Joshua Cooper Ramo)。原文首先于2009年5月11日在英国外交政策研究中心发布。。如果把他的“北京共识”关键词对应于“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则可以概括为自强不息、变化日新、爱国主义、务实创新、知行合一等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这有力地证明了以儒学为主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是既有现代性也有普世性的。

 

诚然,儒学的核心价值具有普世性,但并非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而是与时俱进、活泼日新的精神理念。当中国崛起于世界民族之林之际,我们切切不可盲目自大,而应深入认识中西文化的互补性,摒弃那种“唯我独尊”的霸权主义逻辑。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社会共存并进的世界,未来的世界文化也将是一个多元文化沟通互补、和而不同的格局。儒学的核心价值观也将在与其他异质文化的沟通交流中吸取其精华,实现多元和谐,共同为现代社会服务。例如儒学传统的“仁本礼用”价值观,完全可以吸纳和融合西方民主、法治、科学等价值观念,而改造成为适合新时代需要的“民主仁爱为体,礼法科技为用”的当代新儒学的核心价值观。参见吴光著、张宏敏编:《从道德仁学到民主仁学——吴光说儒》,99~120页,贵阳,孔学堂书局,2014。

 

总之,现代社会的发展正在呼唤儒学的核心价值,期望运用儒学的道德智慧去解决或消除人类的精神疾病和社会弊端。而作为“以道自任”的儒者,也应该具有自觉担当的精神,为全人类的发展尽职尽责。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