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聚焦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王岐山老师点赞新提法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5-11-09 21:12:22
标签:


 

 

学界聚焦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王岐山老师点赞新提法

来源:凤凰网综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廿七日戊子

           耶稣2015年11月8日

 

 

 

  

 

11月7日至8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坛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众多高校、研究机构的百余名学者围绕主题展开研讨,如何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特别是如何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学者们密切关注的热点。

 

7日上午的开幕式上,西安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教授代表主办方致辞说,西电的前身为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靠半部电台起家,校史与中国革命史紧密相连,是中国高校中少数具有红色文化基因的重点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吸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这需要学界深入研究,增强合作,创新机制,搭建平台,共同来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索与具体实践。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孙正聿认为,当下中国正面临着现代化进程中所造成的三大严峻问题,即人与自然如何可持续发展,作为个体的人如何处理自我与物的关系,家园失落所构成的文化意义的危机。因此需要坚守和引领当代中国的哲学基础理论研究,创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哲学理念,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血液更加流畅、灵魂更加鲜活。他指出,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浇灌、滋润、充实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把握时代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需要解决好“人的历史形态”和“人的自我异化”两大问题,需要面对与市场经济、陌生人社会、网络时代和世界性的价值观冲突这四大关系,而不是抽象、空洞地讨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钟顺虎认为,伴随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变,价值信仰、精神道德的缺失问题日益凸显,从文化创新、学术创新、价值引领及思政教育改革等方面积极探索实现传统文化与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提出对策与观点,既体现中央精神,又呼应时代要求。着眼十三五规划,陕西省正在酝酿建10个省级哲学社科协同创新基地,10个成果转化基地,把研究阐述当代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攻方向,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重大理论问题,更好地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与文化建设。

 

知名学者张岂之、孙正聿、赵馥洁、孙利天、李景林、邴正、李宗桂、方光华、赵汀阳、肖永明、光明日报国学版主编梁枢等作主题发言,100多名学者分组展开研讨。

 

   

 

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在大会发言。

 

张岂之点赞习近平:我从沙发上站起来一个人在那里鼓掌

 

八十八岁高龄的著名学者张岂之先生,发言时多次引起全场掌声。这位清华大学特聘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也是王岐山大学时代的老师。他回忆今年“9·3大阅兵”时习近平讲话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成果,“他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中华民族的壮举,他在这个讲话即将结束的时候,又说中华民族创造了具有5000多年历史的灿烂文明,也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灿烂的文明。9月3日早上我在家里,坐在沙发上观看阅兵的盛典,‘抗日战争胜利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我就觉得站得很高,我就在沙发上站起来了,一个人在那里鼓掌。”

 

张岂之教授广征博引,详细梳理了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成果逐步深化的论述,指出只有坚守中华民族5000多年没有中断的文明史这一基本事实,才能树立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心,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的特色。他还列举了习近平近年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讲话,特别是习近平从世界文明发展的高度阐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造力、中华文化的强大修复力、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张岂之认为,每到历史关头,文化都有改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可以看到中国意识形态所面临的许多挑战,这些需要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还应包含意识形态安全、坚守自己道路的一种捍卫性。

 

 

关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张岂之呼吁学界高度重视其背后的理论意义。他说,2014年总书记习近平在阐述中国特色外交理念时提出“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今年9月28日在纽约7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时,习近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做了全面的论述,今年10月19日习近平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时又丰富了这一提法的内涵。张岂之认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今天中国外交的重要理论,也是价值观问题,承认不同国家的人民在价值观上具有共同的方面,地球上面60多亿人都想过幸福生活、有尊严的生活,这就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基点,这个基点和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中叶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完全相融。马恩曾经所说人类的未来要建立一个使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用中国古老的术语来看,从小康走向大同世界,我们今天正在全面实现小康的重要的关头。另一方面,由于诸多原因,世界上不同的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有他们的历史文化传承,有他们不同的政治制度,因而不同的国家就有不同的价值观。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源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其他一些国家的价值观有所不同。总之,我们既要承认人类有共同的价值,而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价值观,这在文化上表现为一方面我们要传承发展自己固有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要推动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吸收全人类的精华为我所用,这两方面缺一不可。”

 

据介绍,本次论坛是在教育部思政司、陕西省社科规划办、中国书院学会指导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文学院、终南文化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青年文化书院、西北大学中国思想史研究所、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联合主办。

 

责任编辑:葛灿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