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群忠】铸民族文化伦理之魂——《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自序

栏目:
发布时间:2015-11-03 20:02:38
标签:
肖群忠

作者简介:肖群忠,男,西元一九六〇年生,陕西彬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孝与中国文化》《传统道德与中华人文精神》《中国民众传统人生智慧》《君德论--[贞观政要]研究》《中国孝文化研究》《道德与人性》《伦理与传统》。


 

 

铸民族文化伦理之魂

——《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自序

作者:肖群忠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九月廿二日癸未

           耶稣2015年11月3日

 

 

 

  

 

《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是本人2007至2014这八年来公开发表相关主题论文的一个选集,能由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深感欣慰。在此之前,本人曾有两个论文集,即《道德与人性》(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伦理与传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前一本选集了我自1982年至2002年这二十年发表的部分论文,后一本则选集了我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职以来四年间(2002-2006)发表的论文,本次这本论文集的出版,则使我目前发表的论文成果得到了较为系统的集汇。

 

自1982年公开发表第一篇学术论文到现在,从事学术思考与研究已经33年了,从事教职也已经过了三十年了。这期间曾经出版学术、注评、编著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在我看来,学术表达,重大题材需要以专著形式表现,但论文也是学术表达的重要形式。我常以为,论文能够结集出版,往往是学术上的大家,到了学术总结阶段,才可以出论文选集或全集,在人们看来,这种选集往往是字字珠机,篇篇经典才能出,因此,本人的粗浅文字能够结集全依赖命运机缘垂青,因此,前两个集子虽实为文集,却不敢以文集自命,而是以一种专题编为一系统性论著形式。这次结集书名,终于敢名为“论集”,但还是要有一个主题,就是我上述想法的一种体现。

 

此次拙文能结集出版,全仰杖花木兰文化出版社的厚爱与“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论丛”丛书主编王兄泽应教授的抬举。收阅花木兰出版社近期新书的宣传活页,看到其中有泽应教授主编的这套书,而且自己的博士毕业生欧阳辉纯的博士论文《传统忠德研究》也在该丛书中出版,这促使我也产生了把自己近年来论文结集交付出版的想法,遂给泽应兄奉书联系,得到了泽应兄的抬举支持。从1984年成都开会认识,我和泽应兄认识相交也已经整整30年了,他与我专业完全相同,回想198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中华书局、光明日报等八家重要单位联合举办的“全国中青年哲学工作者最新成果交流会”在黄山举行,应征论文2000余篇,入选论文只有180篇,伦理学界入选论文只有5、6篇,其中就有泽应兄和我,泽应兄才高八斗、意气风发,我深为佩服。尤其是我们俩在治学上都坚持史论结合方法,即重视伦理学理论修养,又重视中国传统伦理的材料考据功夫,在对待史论,考据与义理关系问题上,我们的治学方法与风格有深契之处,因此,交流起学术问题来,一拍即合,使人心生欣喜,有同道之乐。他作为大陆研究中国伦理思想之著名学者担任这一丛书主编乃最恰当之人选。拙文能经他抬举结集,也是缘份和乐事呀!

 

拙文结集《伦理与传统伦理论集》也确实符合全书内容和我长期以来的研究方向。我的学术研究三十多年来,其基本方向和研究领域、研究方法,都一直没变过,这就是伦理学理论和中国传统伦理或者说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以论驭史,以史佐论,史论结合,这是我的基本方法。因此,选入近八年公开发表的三十余篇论文,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伦理学理论;中国传统伦理的总体性研究;中国传统伦理的问题个案与人物、文本个案研究。入选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论丛”丛书,伦理学原理的问题入编,似乎有点不妥,但在我看来,要研究清楚中国伦理思想,离开了伦理学原理的支持,可能就会缺乏分析的理论基础,如上所述,史论结合方法也是我长期坚持的,因此,也就释然了!

 

以“伦理学基本问题新论”为首篇,这不仅在于它是伦理学基本问题,是指导我思考的一个基本前提,而且从原文发表时间来看,也是2007年,实现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别的伦理问题,我提出了“常人道德”的新概念,对“社会公德”理论也进行了一些新厘清。另外,还从更为广阔的视野,探讨了“智慧、道德与哲学”的关系,该文在《北京大学学报》发表后被《中国教育报》理论部主任在第一时间看中,约我以此文为基础,在其“理论周刊”版的“大众学堂”栏目中连载了四期,因此,这两文在某些内容上似乎有些重复,但实际上为报纸写短文,实际上是一次再创作,而且内容也有很大不同,因此,这次编选集时,就将两文同时选入。“道德危机的拯救与文明大国的崛起”则是对2011年全民道德忧虑的一种回应和思考,“论律己”则是对儒家重视修身传统的现代诠释。要研究清楚中国伦理问题,必然要以儒学圈的他国作为借鉴,因此,还有两篇文章探讨了日本自明治以来的社会公德建设和韩国的弘孝立法实践。

 

“中国伦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一篇综述性文献,不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论文,之所以集于此,是因为相信它有助于台湾学界了解大陆学界中国伦理研究的总体情况,而且这篇资讯文章也曾在台湾辅仁大学《哲学与文化》刊载过。“儒家“仁义内外之辨”的现代伦理意义”,孟子与告子的仁义内外之辨不仅是儒学史上重要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研究仁内义外这两种儒家道德精神实质对现代伦理建设的意义。“儒者的安身立命之道”则揭示了儒家伦理作为一种宗教信仰伦理的内圣精神,这不仅是本人知命之年的一篇学术论文,更表达了自己的生命体验。“修身伦理与治平伦理的合与分——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新的视角分析”一文则是以西方伦理学近几十年来的规范伦理学与美德伦理学的理论与分析范式对儒家伦理学的一种分析解析。“儒家德性传统与现代公共道德的殊异与融合”一文,实际上是对传统儒家伦理与近现代西方伦理的一种现代分析,“‘国粹’与‘国魂’—弘扬中华伦理价值与重塑民族精神”一文则是有感于西方伦理对儒家伦理的冲击,而对中华伦理精神的一种坚守。“礼义之邦的礼义精神重建”,则是基于现实礼治秩序与礼仪文明逐渐凋落的现实,而发出的呐喊与关怀。自认为这几篇文章都是对儒家伦理最重要的内在精神特质的总体性分析,

 

“仁义信和 民本大同-中华核心价值新六德论”一文则是对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的重要论述的一个解读。回想儒学近百年来的命运,经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批判,在大陆,很长时间对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都持一种否定和批判的态度,在近一年多来,习近平分别在曲阜、政治局学习、北大五四青年节、国际儒联大会上就儒学与传统文化与传统伦理发表了四次重要讲话,从政治环境看,现在是大陆地区弘扬儒学与传统美德的最好时期。最后以“传统道德与现代幸福生活”结束这一逻辑板块。

 

可能会有喜欢做个案问题研究的学者或读者会觉得,上述文章似乎都是较为宏大的空疏论文,但这可能就是我的学术研究特点,个案小题的精深研究固然可贵,但在我看来,宏观义理的研究也不可缺少,且有重要价值。

 

当然,我的学术研究,微观个案研究也不是完全没有,收在本集中第三单元的下述论文都属于问题、人物、文本个案。我长期研究孝道,博士论文《中国孝文化研究》一书曾受台湾陆委会大陆学人专项资金资助,得以在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出版。我的孝道研究备受学界重视,因此,仍然不免常有约稿之事,这推动我不断研究而不是简单重复旧有成果,因此还常有关于孝道研究的新论文发表,本集选了在这八年里发表的五篇孝道研究论文:“把根留住:孝与中国文化”“孝与廉”“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孝道的生命崇拜与儒家的养生之道”“孝道养老的文化效力分析”,这些文章应该说还有其新的问题角度和论证。另外,如下四篇文章可以说是研究传统伦理的问题专题的:“先秦气节观及其现代意义”“传统‘义德’析论”“传统师德及其现代价值”“论中国古代邻里关系及其道德调节传统”。最后,还有三篇文章,一篇是从修身思想的角度解读《老子》文本的,另外还有两篇是专门研究船山伦理思想的,这两篇文章是在不同时期受王兄泽应教授之约而写的,王兄湖南衡阳人也,与船山为老乡,也是当代研究船山伦理思想的著名学者,近年来,又担任《船山学刊》主编一职,受兄之命,常觉得盛情难却,由于自己对船山思想并无精深研究,但又难负盛情,撰出两篇粗疏论文复命,却常受王兄鼓励,将此两文集于此,也算是对我们兄弟之间学术情谊的一种纪念。本论文集的最后一篇论文是“李泽厚道德观述论”,关于这一篇是否应上,我是很犹豫的,因为常常说起“中国伦理思想”时往往说的是中国伦理思想史或传统伦理思想,而李泽厚是一位当代学者,目前还健在。况且写其道德观,似乎也是理论而非史学思想了,当然李先生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有其著名的古代、近代、现代三个集子。但最终还是上了,一方面,自己认为李先生是大陆地区影响深巨且在学术史上能留下历史地位的著名学者,其伦理思想或道德观也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而且,自认为这篇文章还是下了些功夫的,因此,就犹豫再三还是上了,从论开始又以一篇史论结合的当代人物个案作为本论文集的结束。

 

时光如逝,一晃又是八年过去了,生有涯,学无涯,人已过知命,而处于知命与耳顺之间,能有机会将这八年的文字结集,是对自己这八年来学术生命的一种总结,因此,不胜感慨与感恩,感谢泽应兄,感谢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委托泽应兄编辑“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文丛”丛书,旨在推广大陆学人关于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成果,这一举措在我看来,意义重大。两岸政治上分治的现实割不断两岸同种同文的文化血脉,传统伦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是为两岸中国人所共同尊奉的文化传统。在台湾,中华文化传统一直不曾断裂过,在大陆地区,在相当长时期,是否定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的,在大陆大搞所谓的“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时,台湾却在搞“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甚至陈立夫先生还曾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提出“用中华文化统一两岸”的呼吁,当他向大陆学者谈及“四维八德”时,大陆的某些学者竟然说,陈先生,您为什么概括的如此好呀?由于两岸的隔膜,竟然连大陆学者也在当时条件下,不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新八德和管子的“四维”合起来就是“四维八德”了。令人可喜的看到,在这三十多年来,两岸学术界的交流还是日渐多起来了。比如,本人就曾在台湾出书,也曾在《孔孟月刊》《文化与哲学》上数次发表论文。各种学术都可交流,中国思想史、儒学或国学、传统伦理方面的交流可以说就更少障碍,因为这是我们共同的文化命脉。台湾学者的成果、著作也大量在大陆出版,还有很多台湾学者尤其是传统文化领域的学者也常常活跃于大陆。由于大陆地区长期以来对儒学与传统文化的否定,因此,在很长时间,关于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的研究可能是落后于台湾的,比如,第二期新儒家学者基本上都是居于台湾香港的学者。三十多年过去了,大陆新一代学者也经过较为系统的学术训练,因此,两岸也具有了平等对话的条件了。推介大陆学者的研究成果,是两岸学术文化的一项盛举。

 

对于传统文化与传统道德,目前在大陆地区,得到了高度重视,习近平在曲阜提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不仅官方重视,民间弘扬传统美德的热情也很高涨。大家都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需要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而且需要道德与文化的软实力,只有如此,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才会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真正的尊重而不仅仅是畏惧和讨厌!

 

孙中山先生当年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要维持民族和国家的长久地位还有道德问题,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所以穷本极源,我们要恢复民族的地位,除了联合起来做成一个国族团体以外,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有了固有的道德,然后固有的民族地位才可以恢复。”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和精神动力,让我们大力推动中国伦理思想的研究,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希望通过本书在台湾的出版,有助于推动两岸的学术文化交流,为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道德素质而尽一点绵薄之力!

 

肖群忠  2014年12月31日于北京

世纪城时雨园豳凤轩

 

责任编辑:葛灿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