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峰】深层来看“放鞭炮该不该禁”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5-03-06 23:07:32
标签:

 

 

深层来看“放鞭炮该不该禁”

作者:徐子峰

来源: 新浪微博

时间:孔子二五六六年岁次乙未年正月十六日辛巳

           耶稣2015年3月6日


 

最近网上关于“放鞭炮该不该禁?”一事,民俗学者和儒学家聚讼纷纭。我想移风易俗是可以的,习俗也自然会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政治力主导等原因而有所易变和发展。比如近三十年来我们最大的民俗改变,一个是全民看春晚,这几乎成了外国人看中国人的一种标志了;另一个就是从土葬到火葬的改变。这些改变有其积极的一面,也会存在一些缺憾和问题,这都是正常的。但对于鞭炮问题,我想现在并不是移风易俗的问题,而是文化发展和产业革命的问题。

 

一、文化层面

 

一方面我们要研究、推广过年的文化含义以及其风俗对于中国家庭、社会、传统文化的积极价值所在。我们老讲现在年味是越来越淡了,这个和我们传统文化长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缺位是有密切关系的,这是内因。中国现在是影视产业生产大国,我们每年拍摄1.8万集的影视产品,但这其中很多都是快餐文化、垃圾文化,里面能体现中国文化因素的是极少的。造成这个结果的原因,一个是熟悉传统文化、热爱传统文化的创作者太少;一个是因为教育政策而导致的传统文化基础薄弱。我举一个日本的影视例子,《樱桃小丸子》是一部在日本播放了20余年的儿童动画连续剧,在这部剧中把日本一年的文化节日、习俗、地方特产、旅游景点、历史人物都有机的和故事联系起来。里面有好几集讲到日本的女儿节和儿童节,并把这些节日的文化习俗含义和活动内容都讲得非常生动丰富。请问我们有这样的作品吗?我们的文艺,特别是近20年来主流通俗文艺作品太缺少传统文化的内涵了。外因上,近代以来文化拿来主义又让我们在现代化过程中经常迷失自己,洋节越来越多、越来越主流。并且近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以及与新商业模式的结合,如双11、双12这种新节俗也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我们的传统节日领域。我觉得人在一年中对于节日的需求是存在一个总量平衡的,洋节和新节的扩大,必然会压缩我们传统节日的浓度和久度的。所以我们讲文化创新不是隔离和传统的联系,而是应当更多地去结合。今天我们真的已经世界化了,我们的孩子很小就自然不自然的要面对这些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形势下,更积极地了解、研究、发掘、拓展、创新我们的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反思当前的主流价值文化中那些消极因素对于风俗活动的影响。现在大家都很关心大气环境问题,就自然从这个角度来看爆竹所产生的污染。其实细究来看放的多、放的大的主要就是两类人嘛:一类是受主流价值文化影响求大求多、炫富求名的有钱人、生意人,他们难免要在乡里、店前炫上一把;一类是功利主义的求神拜佛者,其实就是花钱做贡,所以鞭炮烟花也越买越大、越放越多。虽然是没有这方面的统计,但其为高端鞭炮的购买主体是无疑的。而对于绝大多数的普通民众来说,其实放的人是越来越少的,即使放也是以应节居多的。并且受现在家庭单位越来越小和家庭少子化的影响,放鞭炮是越来越少了,我们家就因为没有小孩很多年没有放过鞭炮了。所以这个不是风俗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价值文化偏向和社会家庭结构变化所产生的问题。

 

二、产业层面

 

我们确实应该检讨,并且这个检讨应当是政府管理层面的。我们缺乏对这个产业的关注,今天用的鞭炮产品可以说既不是古法制作的,也不是高质低耗的。大多数的鞭炮产品是几个生产乡的手工作坊或乡镇工厂水平生产出来的,他们所使用的原材料都是廉价的没有环保要求的,所执行的产品标准也几乎是没有的。商人逐利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没有法律的约束和执行,包括没有生产资格的限制、没有生产的国家标准、没有销售的条件约束、没有产业发展的政府主导,从商业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自然是社会需要什么我生产什么,所以鞭炮烟花越来越大;怎么减少成本怎么来,所以质量安全越来越粗糙、环保污染贡献越来越高。

 

这个问题不是学者能够解决的,这需要社会有关注有热度、政府有动力有决心、产业有需求有发展,几个方面的努力才有可能改善。说白了这和柴静《穹顶之下》所关注的实质问题是一样的,如果把这个纪录片当科教片看,那问题很多,众多科学正确、实验正确的学者都能够驳其所失。但是科学正确不能掩盖学院派缺乏社会推动力的事实,这些正确的实验只是学术性的不是社会性的。我是把柴静纪录片当新闻片看的,里面涉及最根本的问题不只有雾霾和癌症的因果关系,还有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行政力的问题、政府职能转换过程中部分央企角色和权利的问题、政府管理和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灰色产业和暗经济这些改革顽石的问题。看到这些问题,就要明白中国改革的攻坚克难要有多长的路要走,中国的产业创新、产业革命不是那么容易的。

 

回到这场争论中,我还想讲两点:第一,母校方旭东教授话说得很好,但实际是想剥夺市民对传统习俗活动的权利,这个要不得。清人剃发不改汉心,西医入华中草不退。这种寄希望于行政力的干预来改变中华传统在历史上是留不下善名的。第二,我同意曾亦、田兆元两位教授的观点,诸如放鞭炮这种过年的习俗非但不应该取消,反而应该在发展的基础上去加强。我想儒家不是文化保守主义,也不是专做礼仪复古的表面功夫。几千年来,儒家都是进步的、发展的,能够应对外来的、内在的挑战并做出必要调整的,这才是我们国家当前发展所必需的。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