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朵生】“丁锦昊到此一游”不等于“丑陋的中国人”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3-05-26 08:00:00
标签:
慕朵生

作者简介:慕朵生,男,独立学者,曾创办中国儒教网暨儒教复兴论坛并任总编。

     
     
     
    “丁锦昊到此一游”不等于“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慕朵生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5月26日
    
    
    
    近日,中国一位懵懂少年游客在埃及著名卢克索神庙浮雕上刻下“丁锦昊到此一游”的事件,成为近年来最受关注的“惊天一刻”,不仅引发国内外各大媒体以及数以万计微博用户的关注和痛批,更有人借此攻击所谓“丑陋的中国人”的“劣根性”。
    
    笔者坚决反对以类似“丑陋中国人”的偏执观点来说事的论调。须知,游客在旅游景点刻字并非中国人独有的习惯,而是一种各种族群、各色人等基于留念需要的自然心理行为。笔者近年来游历十数国,就经常在一些景点看到各种文字的刻字,包括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意大利古罗马大剧院都未免于“难”。同时,只要细心浏览下八达岭长城的城砖,也不难发现有大量刻字出自外国游客之手。
    
    当然,中国人在旅游景点刻字的习惯更突出,是个不争的事实。在古代,王侯将相、文人墨客几乎刻遍中国所有的名山大川、寺庙道观,只不过要么其是历史名人,要么其书法优美,要么其意境高远,所刻之字反而成为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流风遗韵之下,中国普通民众也养成了刻字的习惯,只不过其所刻内容,大多与《西游记》中的孙猴子在佛祖手心所刻“到此一游”一样而已。
    
    古代中国普通民众识字率低、出游机会少,所以在景点上刻字不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今则不然,因为教育普及、交通发达、出游便利,以及缺乏对文物的敬畏心等缘故,使得中国普通民众不但刻遍了祖国的旅游景点,而且一路刻到国外,刻上美国的自由女神像、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近日又刻上埃及的卢克索神庙。
    
    如果说在古代景观刻字现象较正常,在现代则极不正常。因为人类由传统社会迈向现代社会后,绝大部分人文景观都变成独一无二、弥足珍贵的宝物,胡乱刻字将严重损坏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携带的文化信息,从而带来灾难性后果。因此,拒绝在景观上刻字,正如拒绝在一个人脸上刻字一样,不仅是道德问题,而且成为严肃的法律问题。
    
    显然,中国人对于上述转变的重要性体察不多、认识不够,特别是相关教育没有及时跟上,导致文物保护素养十分匮乏——此次懵懂少年丁锦昊在卢克索神庙刻字,与其说是道德素质低下的问题,勿宁说是缺乏相关教育的问题。
    
    无论如何,近年来中国游客在国内外景观上胡乱刻字的现象,不仅损害了历史文物,也败坏了国家形象,遭到了国内外媒体一波又一波的批评和声讨,甚至有媒体将胡乱刻写与随地吐痰、大声喧哗、不守纪律列为中国游客的“四大罪状”。的确,日益崛起的中国,其国家形象不仅与经济实力、富裕程度有关,更与在普通民众道德素质和文化素养有关。
    
    此次少年丁锦昊胡乱刻写事件,也不完全是坏事情。古人云:“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对事件大规模的批评和反思,首先就表明了在全球化时代,中国民众对提高国民素质、改善国家形象的一种新期待。当务之急,是要在文物保护知识、旅游注意事项等方面加强公民教育,避免或减少类似现象发生。同时,有关旅游景点也可考虑通过设置专门的“心愿树”或“涂鸦墙”等方式,尽量满足游客纪念“到此一游”的心理愿望。
    
    最后,笔者建议丁锦昊的家长和所在学校联名给卢克索神庙管理方写信表达歉意,中国有关文物部门也可就有关修复问题与外方进行探讨,借以消除不良影响。2008年,日本岐阜市立女子短期大学6名女学生,也曾在意大利“圣母”百花大教堂展望台大理石墙面上胡乱刻字,为此校方不仅警戒了学生,还致信教堂道歉,获得了外方的谅解。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