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淡宁】中国从硬民族主义到软民族主义的转变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3-03-02 08:00:00
标签:
贝淡宁

作者简介:贝淡宁(Daniel A. Bell),男,西历一九六四年出生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一九九一年获牛津大学哲学博士(政治学)。现为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著有《贤能政治》(中信出版社,2016年)《社群主义及其批评》(牛津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二〇〇一)、《中国新儒家: 变革的社会中的政治和日常生活》(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二〇〇八年、上海三联书店二〇一〇)、《超越自由民主》(上海三联书店二〇〇九年)等。

     
     
     
     
    中国从硬民族主义到软民族主义的转变
    贝淡宁 著 吴万伟 译
    来源:作者惠赐《儒家邮报》
    时间:孔子2564年暨耶稣2013年3月1日
    
    
    
    中国的民族主义很糟糕,或者在世界其他地方看来,它似乎很糟糕。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认为自己受到外国列强的欺负,中国领袖利用这种怨恨情绪富国强兵。现在中国变得更强大了,轮到中国欺负别人了。其他国家自然开始担忧起来。
    
    但是,中国有两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外国媒体报道的“硬民族主义”往往集中在北京的军界和党的高层梯队中。中国的新领袖习近平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该展览凸显了鸦片战争和此后的“百年耻辱”。随后,他发出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呼吁,而这似乎与中国在争议岛屿的领土纠纷上越来越坚定自信的立场不谋而合。
    
    公平地说,硬民族主义不一定是坏事。建设强大国家的道德意义是实现政治稳定,民众因而能过上体面的生活,不用担心物质匮乏和人身伤害。因此,在中国贫穷而且常常受到外国列强欺负时富国强兵的诉求是有道理的。
    
    当然,问题是中国现在已是经济大国,领土边界相对安全。因此,现在为硬民族主义的合理性辩护就变得更困难了。它似乎不仅在提醒中国认识到遭受外国列强欺负的羞辱而且让人们忘记遭受国内统治者羞辱的历史。
    
    因为现在很少人相信马克思主义了,中国“共产党”通过求助于一种与世界其他地方对抗和竞争的民族主义来为自身的合法性辩护。换句话说,硬民族主义常常被用来让民众为政府服务而不是让政府为民众服务。
    
    不过,在当今中国还有另一种形式的民族主义具有道德合理性,我们不妨称之为“软民族主义”。软民族主义集中在中国的古都南京。最近,在南京举行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埃默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联合组织的中美媒体交流会,一位南京的学者告诉我们,南京一直是“儒家”北方和商业思想浓厚的南方的交汇之地,后来成为儒家与西方文化的交汇之地。
    
    在2500年的历史上,南京曾经十次作为王朝的首都,最后一次是在国民党统治时期。那个曾经被视为“封建”和反动的阶段如今却得到更积极的描述。国父孙中山陵墓的祭堂穹顶上绘有巨幅国民党党徽,附近的博物馆也更加平衡地介绍了国民党的历史。
    
    国民党政府的合法性至少部分来自它大力弘扬位于软民族主义核心的儒家价值观。孔庙是南京的主要名胜古迹之一,中山陵上刻的名言“天下为公”就来自儒家经典《礼记》。
    
    中国式的软民族主义为儒家价值观感到自豪,一个是人道主义的世界观,一个是通过向他人学习而改善自我,这两种价值观在南京都得到特别的强调。
    
    南京是中国“百年耻辱”最黑暗时刻的发生地,1937年日军在此屠杀了三十万中国平民。新近翻修的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描述了这场大屠杀,它不仅是民族悲剧而且是人类悲剧。原来煽情的排外宣传已经被资料翔实的受害者个体的记录所替代。具有象征意义的展品向遭到屠杀者哀悼和致敬,这种做法类似于耶路撒冷的大屠杀纪念馆。被哀悼和致敬的人还包括救助中国平民和遭受日军暴打的外国人。
    
    另一个新开的博物馆是用来纪念约翰·拉贝(John Rabe)的,此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打开自家花园为数百名中国人提供栖身之所从而挽救了他们的性命。拉贝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他的纳粹身份。附近还有一个有关美国作家赛珍珠(Pearl Buck)的博物馆。赛珍珠曾经被认为是反动的美国资本主义者,现在却被描述为对中国的穷苦人充满同情,并在美国为人权而斗争的充满智慧的作家。
    
    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的部分陈列表达了对2500名美国飞行员的敬意,他们在与国民党一道反对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壮烈牺牲,纪念馆的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着每一名牺牲的飞行员的英名。这类似于华盛顿的越南战争纪念馆。中国导游骄傲地告诉我们这是中国唯一对外国军人致敬的纪念馆。
    
    这些展览旨在显示中国人对尊重人性和仁爱的世界观感到骄傲,不管此人的民族或国籍如何。
    
    所有受过教育的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另一句孔子名言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其要点在于学习他人的长处从而改善自我。若用在国家层面上,这就意味着一个国家能够也应该向他国学习,还意味着与这些国家建立友好关系。南京是明朝著名将军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他曾率领庞大的船队航行几大洲。
    
    南京的主人为向外国学习的价值观感到骄傲。我们参观了美国传教士创办的中学,这里讲授美国式的课程,学生毕业后前往美国留学。我问校长中国花费公共资源教育学生,如果他们到国外留学后不再回国是否对中国不公平,他说,不用担心,至少有些学生会回来,他们可以用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帮助中国。
    
    在与其他大学建立国际联系方面,南京的高校处于引领潮流的地位。南京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将学习西方式科学发展制度化的大学。南大还是中国第一个建立高等教育国际中心的大学:南京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该中心为美国和中国培训未来的外交官。中国学生由美国教授授课,美国和国际学生则由中国教授授课,也就是说学生要用外语听课、阅读和写作。
    
    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骄傲地谈及南京的文化遗产。他告诉我们儒家的科举考试制度在南京达到顶峰,中华民国第一届政府在南京成立,它为中国历史后来的改革提供了帮助。杨先生注意到南京与美国的特殊联系:南京有中国最古老的现代医院---美国传教士开办的医院,南京是第一个与美国圣路易斯结为姊妹城市的中国城市。杨先生本人在2006年在哈佛大学肯尼迪管理学院接受过培训。
    
    从道德角度看,软民族主义毫无疑问是或应该是未来的方向。但它能从南京传播到中国其他地方吗?我们很乐观,理由如下:大部分中国知识分子和政治改革者都认识到软民族主义的必要性。中国教育体制中儒家道德观的复兴当然具有帮助作用。早在2011年1月,孔子塑像就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北门广场亮相,但三个月后它被悄悄移走了。我们知道当孔子永远返回天安门广场后,软民族主义就已经到达北京了。
    
    译自:From Hard to Soft Chinese Nationalism by Daniel.A.Bell
    
    http://www.huffingtonpost.com/daniel-a-bell/chinese-nationalism_b_2603116.html 
    
    
    作者惠赐儒家中国网站发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