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行在日常
作者:孙君恒(武汉科技大学国学中心主任)
来源:《学习时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六年岁次乙巳闰六月十五日己酉
耶稣2025年8月8日
君子言行,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比比皆是。践行君子文化,需要在日常着手。人生平凡的日常,的的确确平凡无奇,可是日久则从平凡趋向非凡的境界,孕育和体现了君子人格理想。
《易经》曰:“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明代泰州学派王艮指出君子人格在百姓日用之中,“百姓日用即道”。日常生产生活稀松平常,并未有高深莫测之处,但是上至大儒至圣,下至普通百姓,都需要日日知行、天天实践,这才是君子人格的“正道”。在百姓日用中学习与应用君子之道,是推广君子文化的不二法门。不然,君子文化则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更不可能蔚然成风。
社会角色,体现了君子文化。家庭中,为人父母、为人子孙,应该父慈子孝;单位中,根据职业中的岗位和身份,各尽其职,敬业爱岗,干一行,精一行,不负期望;若是领导,则该以民为本,心怀百姓,忧乐天下,施以仁政,爱民、亲民、安民、利民,为人民服务;当一个学生,专心致志,认真学习,每天都有收获,学有所成;在公众场合,按照公共道德,爱护公共环境、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在人际交往中,尊敬长者,人格平等,尊重朋友,互惠互利,互助友爱;做善事,不要时时处处想得到表彰和回报,做一个“无名英雄”。
个人独处,谨小慎微,亦为君子要求。这时,仍然需要涵养保持爱心、仁心、本心、善心、初心和童心,始终如一,按照良心,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人不知,己莫为”。每日三省吾身,进行检点对照,更有利于个人修养和人格完善。个人的心理上,还应该保持开朗豁达、善解人意,“人不知而不愠”(孔子《论语》),学习颜回“不迁怒,不贰过”的优秀道德和心理品质。
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王阳明认为“满街都是圣人”,人性本善,良知人人本有,人人都有条件、权利、责任,成为心中有爱、文质彬彬、循规蹈矩、善待他人、执着追求的君子,发挥自己的主人翁和积极能动精神,矢志不渝,展示美好的人生追求。圣人到普通百姓、士大夫到平民阶层,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按照君子的美德体系,孜孜以求,一生中立德、立功、立言,则心安理得、无愧天地。
君子文化,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在于它本身就来自民间、厚植民间,是孔子对老百姓日常追求的高尚人格认同、提升和提倡的总结。君子风范,在老百姓中推而广之,“百姓日用”和“古为今用”有机结合,走大众化、生活化、通俗化之路,才能美化人的心灵,形成社会正气、清气与和气。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张健】从“陋”与“乐”看君子安贫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