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2022年总目录
           
来源:“孔子研究杂志”微信公众号
           
时间:西历2023年1月20日
           
          
《孔子研究》2022年总目录
          
          
第一期
            
          
●中国哲学史的返本与开新●
          
          
郭齐勇 | 重写中国哲学通史的学术尝试
          
          
丁为祥 | 明代儒学留给我们的历史遗命
          
          
吴根友 | 中国哲学研究过程中的人文实证主义方法及其转换
          
          
●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
          
          
李东阳;[加]贝淡宁 | 先秦贤能政治观的形成与嬗变
          
          
王坤鹏 | “均”之思:社会转型期思想变化的一个案例
          
          
●荀子研究●
          
          
东方朔 | 性恶、情恶抑或心恶?——从荀子论“质具”与“心性”问题说起
          
          
纪洪涛 | 荀子“天人并立”思想诠说
          
          
张志强 | 《荀子·天论》“制天命而用之”重探
          
          
郑治文 | 天赋德性与人文化成——孟荀天人之学比较
          
          
●礼乐文明研究●
          
          
杨传召 | 论战国时代儒家乐教的失落
          
          
王顺然 | “乐崩”现象的背后:“大乐教”到“小乐事”转向中的“学统”再造与礼乐关系重构
          
          
●圣裔文化研究●
          
          
李玉君;孔维京 | 儒风北渐——辽代孔庙与祭祀考论
          
          
●海外儒学●
          
          
察应坤 | 儒学是疗救西方现代性疾病的一剂良药——狄百瑞“新儒家”思想论述
          
          
刘雷 | 儒家自由主义何以可能?——狄百瑞儒家“人格主义”的实质及现代意义
          
          
●青年论坛●
          
          
张靖杰 | 缘复仇以明王义——《公羊传》“九世复仇”说辨正
          
          
第二期
            
           
●中国哲学史的返本与开新●
          
          
陈来 | 坚守中国文化立场 重写中国哲学通史
          
          
田文军 | 中国哲学史与中国哲学史学
          
          
丁四新;冯鹏 | 主体性的彰显:中国哲学史的新书写
          
          
●学术争鸣●
          
          
杨泽波 | 为什么要旗帜鲜明地“拒萨庄”——儒家生生伦理学对当前一种社会现象的批评
          
          
●现当代儒学名家研究●
          
          
任慧峰 | 柳诒徵的以礼释史及其现代意义——以《国史要义》为中心
          
          
王聪 | 马一浮与西学
          
          
陈珊 | “一分为三”:庞朴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中国式解读
          
          
●《论语》与孔子之道●
          
          
高华平;康丹芸 | 孔子“心学”初探
          
          
冯晨 | 孔子人性论新论
          
          
殷漱玉;何朝晖 | 《论语·里仁》篇“无适也,无莫也”章释义商榷
          
          
●圣裔文化研究●
          
          
冯振亮;成积春 | 此公非彼公:清代衍圣公爵位辨析
          
          
郭畑 | 宋代曾子道统地位的确立
          
          
●原典新诠●
          
          
邵杰 | 今古文《尚书》“二典分合”与汉新治统之争
          
          
●简帛研究●
          
          
刘光胜;陈以凤 | 克绍文武:走出周公遮蔽的成王形象——以清华简《厚父》为中心的考察
          
          
李旭冉 | “中庸”与“道统”——清华简《保训》新读
          
          
●儒学源流●
          
          
董兴杰 | 儒家自省范畴的多维阐释
          
          
●青年论坛●
          
          
杜文君 | 《礼记·缁衣》“民情不贰”发微
          
          
第三期
            
          
●中国哲学史的返本与开新●
          
          
李若晖 | 论儒学的制度之维与中国哲学之成立
          
          
●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
          
          
李磊 | 秦汉“君子”的制度身份、社会权势及其政治空间
          
          
孔新峰 | 先秦儒家德性政治理论的初步重构
          
          
马秋丽 | 孟子“平治天下”思想研究
          
          
●原典新诠●
          
          
谭明冉 | 《中庸》诚、明关系再释
          
          
杨艳香 | 五伦、心性、公德:论孔子“诗可以群”
          
          
●宋明儒学●
          
          
李甦平 | 论程颢的“仁体”思想
          
          
●海外儒学●
          
          
王燕 | 英国汉学家倭妥玛的文庙书写
          
          
[韩]田炳郁 | 朱子后学与朝鲜前期儒学的无极太极之论
          
          
王曰美 | 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儒学源流●
          
          
张礼永 | 师者 道也——孟子师道论之探微
          
          
阳正伟 | “党人之习气未尽”——黄宗羲思想的另一面
          
          
第四期
            
          
●中国哲学的返本与开新●
          
          
安乐哲;欧阳霄 | 中国宇宙论及“其自身的因果与逻辑”
          
          
许春华 | “中国的”与“哲学的”双重理路——以蔡元培之“序”、陈寅恪与金岳霖之“审查报告”为中心的探讨
          
          
●中华文化资源与国家治理:董仲舒政治哲学专栏●
          
          
刘国民 | 董仲舒“德主刑辅”的治理路线及其当代价值
          
          
余治平 | 调均:以社会分工制衡财富分配——董仲舒“仕则不稼”、“天不重与”的政治哲学
          
          
唐艳 | “求雨”之术的天道逻辑与政治诉求
          
          
邓红 | 董仲舒与汉武帝:儒政关系中的君臣离合
          
          
●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
          
          
朱承 | 以群观之:荀子的公共性思想
          
          
孔祥来 | 孔门“义利之辨”的经济学解释
          
          
●现当代儒学名家研究●
          
          
温海明 | 陈来:当代比较哲学家
          
          
刘依平 | 论熊十力的早期经历与思想转折——以新发现文献为中心
          
          
周卫勇 | “以心言诚”与“从心解中”——论于述胜《中庸通解》对《中庸》之“心”的发越
          
          
●礼乐文明●
          
          
龚建平 | 意义与生活世界的建构:以“礼意”为中心
          
          
殷慧 | 宋明礼教思想的展开及其特性
          
          
●海外儒学●
          
          
赵甜甜;崔英辰 | 栗谷对人心道心分判的阐释特征研究
          
          
●会议综述●
          
          
房婉莹 | 第二届“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学术研讨会综述
          
          
第五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王学斌 | 文明演进、文化自觉与道路抉择——于发轫处考察“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高长武 | 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关系的新揭示新回答
          
          
●社会科学视野下的儒家思想●
          
          
曾亦 | 《春秋》为“刑书”——兼论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问题
          
          
喻中 | 依理治国:朱熹建构的法理命题
          
          
李德嘉 | 传统司法裁判中的情感话语及其现代意义
          
          
●中西文化●
          
          
刘悦笛 | 美国超验主义与儒家世界观——孔孟与爱默生的深层对话与介入重构
          
          
吴思远 | 辜鸿铭英译《中庸》的传播与接受——兼论胡适批注本的发现
          
          
●原典新诠●
          
          
张禹 | “守死善道”:《论语》的死亡伦理
          
          
王瀛昉 | 徇仁以道与徇道以仁:孟子与荀子对霸者的理念差异
          
          
白立强;魏彦红 | 元机:董仲舒“贵元重始说”之公羊凭依及其理论开显
          
          
●海外儒学●
          
          
张士杰 | 日本汉学家“他者化”中国的路向与逻辑——以津田左右吉、内藤湖南、服部宇之吉为例
          
          
巴扬 | 正统与义理:朝鲜后期文人柳重教的华夷之辨
          
          
●现代新儒家研究●
          
          
马士彪 | 工夫实践与圆融化境——牟宗三对龙溪“四无句”的判教诠释
          
          
黄敏 | 牟宗三本体认识论要义辨析
          
          
●青年论坛●
          
          
赵晨 | 张载卦变说与“气”及“神”的关系
          
          
第六期
            
          
●中华文化资源与国家治理●
          
          
彭林 | 《周礼》《仪礼》《礼记》与儒家的人文关怀
          
          
孙宝山 | 论黄宗羲经济思想的创见
          
          
●儒学源流●
          
          
武树臣 | 从“相人耦”到“人己和”——孔子之仁的形成路径与理论升华
          
          
谷继明 | 南北朝儒家讲经与撰疏之再检讨
          
          
吕文明 | 雅道相传:兰陵萧氏家族在南朝齐梁间的儒学传承
          
          
●学术争鸣●
          
          
王春华;于联凯 | “刚柔相济,以刚为主”才是中国文化的主线——与何中华先生商榷
          
          
●原典新诠●
          
          
洪燕妮 | 论《论语》“听德”的内涵及其意义
          
          
王海成 | 《论语·微子》“子路问津”章再释——兼论儒家的政治品格和进退之道
          
          
张诒三 | 《论语》孔安国注考辨
          
          
●现当代儒学名家研究●
          
          
贾泉林 | 章太炎晚年儒学诠释的三种面向
          
          
汤莹 | 古书考辨的示范:顾颉刚《尧典》著作时代研究再探讨
          
          
●宋明理学●
          
          
宋志明 | 张载朱熹王夫之气学合论
          
          
唐东辉 | 从“致良知”到“良知致”——论泰州学派对王阳明良知学的日用实践
          
          
周磊 | 孟荀之间:罗钦顺思想的内在张力
          
          
●青年论坛●
          
          
李贝贝 | 新见偰伯僚逊撰《大元重修单州庙学碑》的儒学解读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田飞龙】大湾区:初心、成就与前景
【下一篇】《孔子研究》2023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