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恩 著《元代<春秋>学研究》出版暨目录

栏目:
发布时间:2023-07-17 01:39:46
标签:《元代<春秋>学研究》

张立恩 著《元代<春秋>学研究》出版暨目录

 

 

 

书名:《元代<春秋>学研究》

作者:张立恩

出版社:巴蜀书社

出版时间:202212

 

【内容简介】

 

在《春秋》学史上,元代的学术贡献不容忽视。据有关艺文类著述考证,元代《春秋》类著述有207种之多,其中多有义理诠释卓著者。元代《春秋》学是在宋代《春秋》学之后,延续中唐以来新《春秋》学思潮的又一个学术时代,因而,其学一方面延续中唐以来新《春秋》学的基本为学方法,另一方面,则又在《春秋》诠释上显示出新的理论特色。由于宋代《春秋》学上,程颐、朱熹未有成书,因而,对于元代《春秋》学家而言,接续程朱之说——尤其是朱子,以诠说《春秋》,建立系统的经解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构成其为学之所向。在这方面,吴澄、程端学、黄泽、赵汸、郑玉、汪克宽、俞皋等人皆有所见,并建立了系统的经说体系。此外,陈深、陈则通、王元杰等人,或综合程朱而总以己意以解经,或分析《春秋》世变,阐扬《春秋》书法,在《春秋》诠释上亦多有新见。

 

【作者简介】

 

张立恩,1982年生,甘肃武威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博士,西北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经学史、《春秋》学,主持教育部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多项,点校出版《春秋师说》《春秋属辞》《春秋阙疑》,在《哲学分析》《哲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目录】

 

 

导 论

 

第一章 元代《春秋》学之理论渊源及其发展历程概述  

第一节 元代《春秋》学之理论渊源      

第二节 元代《春秋》学发展历程概述

 

第二章 元代《春秋》学之区域分布与学术师承

第一节 元代《春秋》学之区域分布与学术师承考述        

第二节 元代《春秋》学之分布格局与师承特点

第三节 元代《春秋》学之师承谱系      

 

第三章 草庐学派的《春秋》学

第一节 吴澄的《春秋》学      

第二节 草庐学派传人之《春秋》学      

 

第四章 程端学的《春秋》学

第一节 程端学生平及其《春秋》三书

第二节 程端学对《春秋》性质之认识

第三节 论褒贬与《春秋》宗旨      

第四节 “即其因以见其情”与属辞比事的诠释方法        

 

第五章 黄泽的《春秋》学

第一节 黄泽生平及其《春秋》学著述

第二节 论孔子观史作经与《春秋》之例      

第三节 黄泽对三传之反省      

第四节 黄泽《春秋》诠释的方法

 

第六章 徽州学派的《春秋》学

第一节 赵汸的《春秋》学      

第二节 郑玉的《春秋》学      

第三节 汪克宽的《春秋》学

第四节 俞皋的《春秋》学      

 

第七章 其他《春秋》学家的《春秋》学

第一节 陈深的《春秋》学      

第二节 陈则通的《春秋》学

第三节 王元杰的《春秋》学

 

结语 元代《春秋》学之特点及其学术史地位

 

参考文献   

 

附录 元代《春秋》类著述考

例言    

元代《春秋》类著述207种考        

辨非28种

 

后 记

 

【序言】

 

立恩的博士论文通过评审,收入老牌的“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即将出版。立恩问序于我。作为其博士论文的指导老师,我自觉责无旁贷。关于元代《春秋》学,立恩的书已经写得非常清楚,毋庸我再赘述。可以断言,随着立恩博士论文的出版,元代《春秋》学研究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即:从总论时代到分论时代。这里,我想主要交代一下论文之外的事。孟子说:“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孟子·万章上》)“知人论世”,作为导师,讲述立恩博士论文问世的前前后后,对于读者,或许可以增添一些阅读的兴味。

 

实际上,立恩这篇博士论文是我给他的“命题作文”。立恩硕士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论文写的是牟宗三的“良知自我坎陷”。从现代新儒家一下子跳到元代《春秋》学,这个跨度不能不说有点大。然而,四年下来,立恩交出了完美答卷:五百多页的论文送出去盲审,回来结果全是优秀,而五位答辩专家又一致同意给“优秀”。这些专家当中,既有专攻《春秋》学尤其是公羊学的曾亦、郭晓东教授,又有专研元代四书学的周春健教授,还有专擅宋辽金元经学的吴国武教授,总之,都是真正的行家里手。专家们极为认真,整个下午就立恩一人,答辩进行了足足三个钟。这在论文答辩日趋走过场的时下,实属罕见。因为遵守导师回避的规定,我不在答辩现场,不能目睹其详,更无法为立恩“支招”。但可以想见,要闯过这五大高手布下的“金刚伏魔圈”,绝非易事,立恩的修为与功力在此得到了最好的检验。

 

立恩在“后记”称,他是“以愚鲁之资而能完成这篇论文”。这里有自谦的成分,但立恩也的确不是那种第一眼就给人天资出众印象的学生,他的灵动是藏在朴拙的外表之下。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子路》)。以我多年带学生的经验,知道这样的学生往往能做出“重”“大”的东西。果不其然,入学半年后,当我把“任务”下达,立恩二话没说,就应承下来,第二天就一头扎进图书馆,开启了他研究元代《春秋》学的漫漫长途。

 

元代《春秋》学是块硬骨头。首先,散见于各种公私撰述的元代《春秋》学著作多达235种。其次,这么多种著作,绝大部分没有经过现代整理,这就意味着,研究只能从最基础的断句工作做起。立恩论文写到元代《春秋》学者10人,对其《春秋》学思想一一评述,而这些学者的著作,十之八九都只有四库本可用。没有别的捷径可走,立恩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从图书馆复印了这些古籍,在上面一字一句地标点,然后录入电脑,再做读书笔记。其工作量之大,几乎令人望而止步。后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外哲学典籍大全·中国哲学典籍卷·经部春秋类”收了立恩整理的3部《春秋》学著作,单是其中的郑玉《春秋阙疑》一书,就有两册,厚达一千多页。要知道,这还只是他标点的元代《春秋》学著作的冰山一角。更为难能可贵的是,立恩在不到四年时间,不仅完成了对这些古籍的标点、阅读,且将其消化,撰写出符合现代学术要求的博士论文。在论文主体之外,立恩还对前人提到的235种元人《春秋》学著作一一做了考辨,最后考定其中28种不确,这部分工作成果作为论文附录,其篇幅近两百页之夥。

 

毫无疑问,啃下元代《春秋》学这块硬骨头,所需要的意志与体力,绝非常人所能承受。能做到这一点的,大概就是那种传说中的“铁人”吧?究竟是什么铸就了一个铁人?我想,一个人的出身也许可以提供一部分解释。立恩来自武威,那个古代被称为“凉州”的地方,以“地处西北,常寒凉也”而得名。从苦寒之地走出来的立恩,也许天生就带了一股雄浑之气吧?这种雄浑之气,在汉唐,曾经造就多少视死如归“醉卧沙场”的边关将士,又留下多少脍炙人口大气磅礴的“凉州词”。

 

博士毕业时,东南几所高校竞相以优厚的待遇招揽,可是立恩毅然回到甘肃,任教于西北师大。我想,他是要以自己的学术报效生他养他的故土。稼轩词“长剑倚天谁问”“西北有神州”。是的,立恩,“男儿西北有神州”,期待你在事业上百尺竿头。

 

方旭东

壬寅仲春写于海上

 

【后记】

 

博士论文即将付梓之际,心中感怀良多!自2014年负笈海上求学于华东师大算起,自己学习《春秋》学已有八年时间。但即便如此,《春秋》于我,仍常有渊深如海之感。《春秋》这部书,被视为孔子全部精神心术之所在,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引孔子的话说:“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孔子将他对理想政治社会的构想寓于对《春秋》二百四十二年历史事件的评说之中。正因为这样,《春秋》向来被认为难读,三传以下,论者纷纭,迄无定说。然而对我来说,这种复杂的理性分析工作,却基于一种简单的信念或者感觉——以《春秋》为代表的圣贤经典言说,始终具有情感慰藉与理论言说的双重魅力。在那里,没有某种宗教的天人隔绝,但却具有宗教性的庄严和神圣,不离日用常行,但却极高明而道中庸,既有理性的分析辩难,又不失情感的陶冶熔铸。正是这一点,促发和支持我一直以来对儒学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热爱。或许也正是这一点,同样构成古往今来的儒家学者从事那种看起来繁杂枯燥的学术工作的支撑和基础。牟宗三先生曾经将中国哲学概括为生命的学问,而生命的涵养与舒展离不开知识和理性的陶冶,在此意义上,为学与求道之间并非相互抵牾,而是有着紧密的联系。孔子说君子下学以上达,孟子说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古圣先贤的这种智慧学说,即使在当代,对于吾人解决安身立命之问题,依然具有特别的价值。

 

本文的完成,离不开亲人、师友的帮助,正是在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之下,才使我以愚鲁之资而能完成这篇论文。这其中,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方旭东教授,是他引我走上元代《春秋》学研究之路。2014年,我进入华东师大哲学系,问学于方先生门下。方先生为人洒脱,为学谨严,雅好山水,醉心艺术。在日常学习和论文写作中,方先生都耳提面命,悉心教导,尤其在为学方法上,我从先生这里获益良多,感恩先生的教导!

 

在博士论文选题上,方先生建议我从事元代《春秋》学的研究。为了对元代《春秋》学的总体面貌有一个宏观的认识,我以前贤所著《艺文志》类著述为基础,对元代《春秋》学著述做了较为系统的考证。之后,为了能让自己对元代《春秋》学思想有一个较为深入的理解,我对今存其书的元代《春秋》学著作做了标点整理。其中整理的部分著作,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外哲学典籍大全项目”,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论文完成之后,在盲审、评阅和答辩中得到专家好评,论文获得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优秀论文培育计划资助及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优秀博士论文。2021年,论文通过“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评审,入选该丛书出版计划。

 

感谢在论文写作、审阅、答辩过程中给予指导和帮助的各位专家,感谢“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编委会的不弃!感谢巴蜀书社王雷、康丽华老师为拙书出版所付出的辛苦劳动!感谢我的母校母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怀念那些在樱桃河畔读书的日子!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张立恩

壬寅年仲春于敬斋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