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jpg!article_800_auto)
          
张祥龙先生(1949.8.14-2022.6.8)是我国当代极富原创性并产生深远影响的现象学家、儒家学者与东西哲学比较研究专家。张祥龙先生一生勤勉,治学严谨,学贯中西,会通古今,在现象学、东西哲学比较和中华古学尤其是儒家哲学等领域造诣深厚,成就斐然。在其于2022年逝世之后,张祥龙先生生前亲自编订的十六卷《张祥龙文集》由商务印书馆于是年陆续出版。该套文集是现象学运动尤其是现象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华古学通过现象学重焕生机的重要体现。
          
          
值张祥龙先生逝世一周年之际,为更好地阐发、发扬张祥龙先生的学术思想,我们拟以张祥龙先生十六卷文集出版为契机,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于2023.5.27-28日举办研讨会,围绕现象学中国化、中华古学的当代展开与未来可能等议题展开研讨。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哲学系
          
合办单位:商务印书馆
          
中国现象学专业委员会
          
中山大学哲学系(珠海)
          
中山大学东西哲学与文明互鉴研究中心
          
          
会议议程
            
          
时间:5月26-28日
          
地点:中山大学锡昌堂103
          
注:每位报告人发言时间15分钟,讨论5分钟(可以发言完集中讨论)。
          
          
5月26日参会学者报到
                 | 
           |
5月27日
                 | 
           |
8:30-
                9:00
                 
                 
                 | 
            开幕式
                主持:朱  刚  (中山大学)
                 
                致辞:
                张  伟(中山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陈小文(商务印书馆总编辑)
                程乐松(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
                 
                 | 
           
9:00-
                9:20
                 | 
            参会代表合影
                 | 
           
9:20-
                10:40
                 | 
            主题报告第1场
                主  持  倪梁康  (浙江大学)
                 
                王庆节  (澳门大学)
                ‘缘在’哲学:边缘,机缘与亲缘
                陈小文  (商务印书馆)
                孝的时间性
                陈少明  (中山大学)
                什么是存在?——再论《兰亭序》的经典化
                吴国盛  (清华大学)
                走向宇宙与安居地球
                 
                 | 
           
10:40-
                10:55
                 | 
            茶歇
                 | 
           
10:55-
                12:15
                 | 
            主题报告第2场
                主  持  王庆节  (澳门大学)
                 
                陈立胜  (中山大学)
                祥龙心学漫议
                丁  耘  (复旦大学)
                情感瑜伽论的力量现象学解释
                唐文明  (清华大学)
                定位与反思——再论张祥龙的现象学儒学
                程乐松  (北京大学)
                从底色到通衢:比较哲学的两种形态
                 
                 | 
           
12:15-
                14:00
                 | 
            午餐
                 | 
           
14:00-
                15:20
                 | 
            主题报告第3场
                主  持  吴增定  (北京大学)
                 
                吴  飞  (北京大学)
                时空作为性命节律——基于张祥龙先生时间哲学的阐发
                方向红  (中山大学)
                卦象与时空——从张祥龙先生的“时象”观谈起
                柯小刚  (同济大学)
                中华古学的时间性:从张祥龙的现象学阐释出发
                温海明  (中国人民大学)
                祥龙师对儒家复兴意识的现代转化
                 
                 | 
           
15:20-
                16:40
                 | 
            主题报告第4场
                主  持  王  恒  (南京大学)
                 
                靳希平 (北京大学)
                Philosophy of Family(γενος[血亲]和οικος[家居])的全面性问题——从亚里士多德谈起
                陈建洪  (中山大学)
                无家的哲学与想家的人
                吴增定  (北京大学)
                亚伯拉罕与阿伽门农——一个关于“献子”的文化比较
                蔡祥元  (中山大学)
                孔子的圣人性与世间现象学——以张祥龙境域构成思想为视角
                 
                 | 
           
16:40-
                16:55
                 | 
            茶歇
                 | 
           
16:55-
                18:15
                 | 
            主题报告第5场
                主  持  蔡文菁  (上海交通大学)
                 
                韩  骁  (中国社会科学院)
                天道临显与本心体认——张祥龙先生对天道经验的意识现象学阐释
                李  俊   (北京大学博古睿研究中心)
                张祥龙道论思想初探
                朱清华  (首都师范大学)
                海德格尔与庄子——张祥龙先生开启的视角刍议
                李章印  (山东大学)
                生存论字源学——中华古学之当代展开的一种可能路径
                 
                 | 
           
18:15
                 | 
            晚宴
                 | 
           
          
5月28日
                 | 
           |
8:30-
                10:10
                 | 
            主题报告第6场
                主  持  卢明静  (商务印书馆)
                 
                熊  林  (四川大学)
                论柏拉图思想中作为ἄλη-θεία [神一般的-漫游]的“真”(ἀλήθεια)
                王  俊   (浙江大学)
                “边缘”的现象学
                赵金刚  (清华大学)
                触及边缘——张祥龙与他的《中西印哲学导论》
                王嘉新  (西安交通大学)
                重思“世界哲学”的概念——胡塞尔与雅斯贝斯的奠基
                文  晗  (湖南大学)
                在家的陌生人-从列维纳斯的视角看孝慈的时间性
                 
                 | 
           
10:10-
                10:25
                 | 
            茶歇
                 | 
           
10:25-
                12:05
                 | 
            主题报告第7场
                主  持  罗志达  (中山大学)
                 
                朱松峰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祥龙“形式显示”的“教-学”方法探析
                雷思温  (中国人民大学)
                深渊中是否有爱?——埃克哈特、吕斯布鲁克与神秘主义的“儒道之争”
                苏  杭  (复旦大学)
                “古学的当代新生”何以可能——从《海德格尔的语言观与老庄的道言观》谈起
                李  旭  (浙江省社科院)
                论张祥龙思想的音乐性气韵
                张晋一  (山东大学)
                生成中的时空布展——张祥龙先生的释《易》法
                 
                 | 
           
12:05-
                14:00
                 | 
            午餐
                 | 
           
14:00-
                15:20
                 | 
            主题报告第8场
                主  持  陈乔见  (中山大学)
                 
                黄启祥  (海南大学)
                张祥龙的“适生科技”观
                王  珏  (西安交通大学)
                生生与适生——张祥龙技术伦理思想述评
                王志宏  (云南大学)
                董仲舒的名学理论与儒学教化——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篇》发微
                张洪义   (中山大学)
                “良知体段”说刍议——从张祥龙、李旭师生论学书说起
                 | 
           
15:20-
                15:35
                 | 
            茶歇
                 | 
           
15:35-
                17:15
                 | 
            主题报告第9场
                主  持  袁  恬  (中国社会科学院)
                 
                郑辟瑞  (中山大学)
                张祥龙的胡塞尔研究——回答意义现象学如何可能的问题
                王光耀  (苏州大学)
                略论列维纳斯与海德格尔的思想关联
                吴思涵  (中山大学)
                哲学人类学视野下的“家”现象
                刘 平  (中山大学)
                张祥龙先生视野中海德格尔思想的实质形态
                朱 刚  (中山大学)
                现象学的儒学转向与儒学现象学
                 
                 | 
           
17:15-
                17:50
                 | 
            闭幕式
                主持:朱  刚  (中山大学)
                 
                致辞:
                倪梁康  (浙江大学)
                靳希平  (北京大学)
                张德嘉  (北京大学)
                 
                 | 
           
17:50
                 | 
            晚  餐
                 |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王颖】慎言是重要的道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