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复生 著《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增订本)》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3-03-12 20:35:41
标签: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

刘复生 著《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增订本)》出版

 

 

 

书名:《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增订本)》

作者:刘复生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23年3月

 

【内容简介】

 

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反映在思想文化领域则是肇端于中唐而兴盛于北宋中期的儒学复兴运动。新儒学者鄙弃传统经生拘守注疏的习气,将眼光心思转向对儒经义理的探索,以用之于社会实践。新儒以复兴周孔之道、致君尧舜之业为旗帜,在各个领域掀起了复兴儒学的热潮,波属云委,终于走向兴盛的坦途。本书力图从不同侧面揭示这一跌宕起伏的动态过程,展现变革时代中的壮阔画卷。

 

【初版本】

 

本书原为刘复生教授的博士学位论文,导师徐中舒教授,副导师吴天墀教授,1990年于四川大学通过答辩。1991年收入“大陆地区博士论文丛刊”,由文津出版社出版。

 

【增订说明】

 

本书在台北文津出版社1991年版的基础上增订。增订本对文津版的讹误作了校勘,少数章节标题有所改动,注释改作页下注并做了补充。“宋学”与“儒学复兴”是本书涉及到的两个基本概念,新撰前言中,对二者的内涵和相互关系作了梳理和交待。内容的叙述有所充实,补充了荆公新学和苏氏蜀学的内容。增补了结语,对“儒学复兴运动”的五大核心问题和它努力达成的目标作了概括的总结。另外增加有申论两题,一是“五德转移”学说及其终结问题,再是天命观从传统“灾异论”到“天命即天理”的嬗变,两题皆与北宋中期儒学复兴思潮密切相关,以政治道德取代政治神学是儒家政治文化的一大转变,故而申论附之于后。

 

【作者简介】

 

刘复生, 1977年考入四川大学,先后获中国民族史专业硕士学位、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学位。1985年初留校任教,主治宋史、西南民族史,先后任四川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宋史学会副会长、理事等职。撰有《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西南古代民族关系史稿》《中国古代思想史·宋辽西夏金元卷(插图本)》等著作。

 

【目录】

 

 

 

前言 关于“宋学”与“儒学复兴”

 

 

第一章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生及其特点

第一节 中国社会在唐宋之际的剧变

第二节 儒学史上的疑经思潮

第三节 “学统四起”与儒学复兴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 排斥异端:反佛老思潮的高涨

第一节 佛老势力在唐末宋初的消长

第二节 北宋中期反佛老思潮及其特点

第三节 理学家之辟佛老

 

 

第三章 古文运动的再兴与儒学复兴思潮

第一节 宋初文坛的两种风向

第二节 古文运动的再起与儒学的复兴

第三节 以儒家之道为中心的古文运动

第四节 儒家文学政教中心论的复苏

 

 

第四章 史学更新与儒学复兴思潮

第一节 史以明道:史学风气的变化

第二节 宋人重议论:史论新特点

第三节 唐、五代史的重写:《新唐书》和《新五代史》

第四节 编年体的复活:《唐史记》《资治通鉴》和《唐鉴》

 

 

第五章 “王道”理想与政治革新

第一节 北宋前期的政治风尚

第二节 政风之变与儒学思潮

第三节 从庆历新政到熙宁变法:“王道”理想的追求

 

 

第六章 兴学运动与儒学复兴思潮

第一节 由私学到官学和地方立学

第二节 从庆历兴学到熙丰教育改革

第三节 从兴学运动看儒学思潮的影响

 

 

第七章 儒学思潮影响下的科举改革

第一节 宋初科举制度的发展

第二节 北宋中期的科举改革

第三节 从科举改革的发展脉络看儒学思潮的影响

 

 

第八章 理学是儒学复兴运动的产物

第一节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分裂

第二节 理学是新儒学派别中的一家

第三节 新儒中的新儒:理学及新学、蜀学

 

 

结语 北宋儒学复兴运动的核心问题

一、 用义理之学取代章句注疏之学

二、 用儒家之道取代“异端”

三、 复兴经世致用的“有为”之学

四、 疑经思潮与古文运动

 

 

申论一 宋朝“火运”与“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一、 宋朝“国运”的确立

二、 “火神”之祀及其升格

三、 “火德中微”及其重建

四、 炎帝崇祀的流变

五、“五德转移”政治学说的终结

 

 

申论二 宋代“天命观”的嬗变与新“天命”的建立

一、 引言

二、 “政治神学”在宋代的危机

三、 “恐惧修省”老传统之回归

四、 “天命即天理”:新天命之建立

 

 

后记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