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高研院举办“校庆名家论坛”第一讲“去圣乃得真孔子?”,梁涛教授主讲

栏目:会议讲座
发布时间:2022-10-28 22:27:25
标签:仁道

北航高研院举办“校庆名家论坛”第一讲“去圣乃得真孔子?”,梁涛教授主讲

来源:北航高研院

时间:西元2022年10月28日


时值校庆70周年之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办“校庆名家论坛”,邀请知名人文社科学者来校进行系列讲座。

 

 

10月21日晚七点,“名家论坛”第一讲邀请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国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梁涛教授来校作题为“去圣乃得真孔子?”的主题讲座。高研院院长龙卫球、党委书记于金龙、副院长孙琳琳以及师生代表六十余人在新主楼第八报告厅线下参会,另有百余名师生在线上参与互动,本次讲座由于金龙书记主持。

 

 

孔子是否“为圣”?现代社会中是否应为孔子“去圣”?针对这一新文化运动以来争论不休的话题,梁涛教授在讲座中从三个角度给出了新的分析。首先,孔子生平从未自命为圣,“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既平凡而又深怀敬意。在孔子生活的时代,多数人亦并不以圣人视之,以致有“子贡贤于仲尼”之论。

 

 

其次,以孟子为代表的儒家后学之所以发出“自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的由衷赞叹,在于孔子以忠恕发明仁道。仁不仅是一种自我意识,还代表了一种同类意识,要求推己及人,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人,肯定和承认每个人都有独立的人格和权利。从这一点看,“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孔子不愧圣人先觉,是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

 

 

最后,历代统治者无疑参与了“圣化”孔子的构造,但这并非孔子成“圣”的本质,今天我们要去除的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专制统治塑造的孔子,而不是代表儒家真精神的孔子。孔子的仁道精神,犹如一道闪电划破尊卑等级的黑夜,将仁的观念带给华夏大地,确立人的道德主体性。在这个意义上,“去圣则无真孔子”,作为民族精神信仰和文化符号的孔子是不能被“去圣”的。

 

 

梁涛教授深入浅出、激情洋溢的讲座引发了同学们的深入思考,与会同学针对讲座内容与梁教授展开了充分的互动讨论。于金龙书记、龙卫球院长作了总结讲话,感谢梁涛教授作为北航高研院的老朋友,对高研院的建设与发展的支持和帮助。本次论坛在全体师生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