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风·淇奥》解析:诗题注解与历史背景
          
作者:飞雪
          
来源:“麒麟山書院诗词研学”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二年岁次壬寅正月廿九日癸丑
          
          耶稣2022年3月1日
          
          

          
          
诗经·卫风·淇奥
          
          
先秦:佚名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
          
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
          
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
          
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重较兮。
          
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诗经·卫风·淇奥》刻画了一位谦谦君子的形象,千百年来,一直都是人们心目中的“完美男性”的象征。
          
          
本篇,我们将从“诗题注解”和“历史背景”两个方面,来解析《淇奥》这首千古名篇。
          
          
主讲人:飞雪
            
          
          
          -126.jpg!article_800_auto)
          
          
诗题注解
            
          
卫风,即先秦时期卫地的民歌。《诗经》中的邶风、鄘风、卫风,都是卫国的诗歌。
          
          
早在西周初年,周公执政期间,就将这三地以及原殷(商)朝的居民一起封给了康叔(卫康叔),建都殷墟,也就是当时的朝歌(zhāo gē)。
          
          
卫风,更具体地说,是卫国东部地区的民歌,即今天的河南省鹤壁市淇县附近的民歌。
          
          
而这首诗的标题《淇奥(yù)》中的“淇”,指淇水,是古黄河(即先秦时期的黄河)的一条支流。大体的走向是自北向南贯穿鹤壁市(也相当于贯穿卫国),汇入卫河,最后流入古黄河(即先秦时期的黄河)。
          
          
所以,我们在卫国三地的民歌中都能找到淇水的身影:《邶风·泉水》、《鄘风·桑中》、《卫风·淇奥》、《卫风·氓》、《卫风·竹竿》中都有提及。
          
          
《淇奥》中的“奥”,通“澳(yù)”,是指水边弯曲的地方。《大学》引用《淇奥》时,用的就是带“氵”的“澳”字,但它们的意思是一样的。
          
          
“淇奥”两个字连起来,指的就是“淇水拐弯的地方”,那是一片陆地。
          
          
这片陆地,由于长年接受河流淤泥的冲击,必然是一块土壤肥沃、水分充足的田地,它为植物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那么淇奥究竟是一个具体的地方,还是一个模糊的地方?实际上,它指的就是淇园。
          
          
淇园,是我国第一座王侯园林,被誉为华夏第一园,位于今天河南省淇县的北部,一般认为是在西周后期,在殷纣王的竹箭园的基础上,由卫武公修建的。
          
          
历代文人也有吟咏淇园的诗作:
          
          
淇园春霁
          
明:刘璟
          
驻马淇园春正浓,
          
三山云外耸芙蓉。
          
武公去后琅玕少,
          
霁色漪漪入画中。
          
          
琅玕(lánggān):竹子的美称。
          
          
题新竹图送张齐贤
          
明:宋濂
          
猗猗淇园竹,写之纨扇中。
          
持以奉翁寿,期翁如武公。
          
          
咏竹五首·其五
          
明:憨山德清(诗僧)
          
淇澳春云碧,潇湘夜雨寒。
          
虚窗人静听,飒飒响琅玕。
          
          
通过淇园以及吟咏它的诗作,我们也能看出,今天学习的《淇奥》这首诗,也与武公(即卫武公)有关。
          
          
          
          -101.jpg!article_800_auto)
          
          
历史背景
            
          
《毛诗序》中说:“《淇奥》,美武公之德也。有文章,又能听其规谏,以礼自防,故能入相于周,美而作是诗也。”
          
          
历代对《毛诗序》的说法也都持相同意见。这里的武公,指的是卫国的第十一任国君——卫和,即卫武公。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简单了解一下卫武公的生平事迹。
          
          
1.施行仁政
          
          
《史记》中说:“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
          
          
和集:“和”表示百姓亲睦安定而不离,“集”则表示百姓团聚而不散。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社会和谐、民众凝聚力强。
          
          
《左传》记载: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zhá)访问鲁国时,请求观赏周乐。当乐工唱起《邶风》、《鄘风》、《卫风》时,季札不由自主地赞叹道:“美哉,渊乎!吾闻卫康叔、武公之德如是,是其《卫风》乎?”
          
          
《礼记·乐记》中说: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
          
          
一个时代的音乐能反映一个时代的风貌,一个国家的民风、民歌也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政治状况。
          
          
吴国的季札,通过卫国诗歌之美,就能看出卫武公所施行的仁政。
          
          
2.佐周平戎
          
          
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无道,宠幸褒姒,试图废掉当时的申后和她的儿子——太子宜臼。(宜臼就是后来的周平王。)
          
          
于是,宜臼逃到申国,找到了他的外公申侯。申侯联合鄫国、犬戎(也叫西戎),一同进攻周幽王。当时周幽王和郑桓公均被犬戎所杀。
          
          
卫武公听到消息后,立即率领卫国的精兵强将,协助周平王平息犬戎叛乱,并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此为东周之始。(当时共同平乱、护送平王东迁的还有秦国、郑国、晋国。)
          
          
因卫武公功勋卓著,周平王将他的爵位提升为公爵,后来又招他为卿士,辅佐周平王治理天下。
          
          
3.虚心纳谏
          
          
《国语·楚语》记载:卫武公九十五岁时,还告诫国人说:“从卿士到大夫、士人,只要在朝中,不要嫌弃我老迈,必须恭敬从事,早晚帮助告诫我。哪怕听到一两句谏言,也一定要记住,并转达给我,来训导我。”
          
          
因此,卫武公在车上时,有勇士的规谏;在朝廷时,则有法典可依;在几案旁时,也有诵训官的进谏;在寝宫时,又有近侍的箴言;处理政务时,更有史官的引导;日常还有乐师的诵诗。
          
          
卫武公不断地自我反省,他还写下了《诗经·大雅·抑》这首诗来自我警戒。
          
          
卫武公去世后,人们都称他为睿聖武公。
          
          
作为西周末年至东周初年的人,卫武公一生历经四代君王(周厉王、周宣王、周幽王、周平王),寿命至少有95岁。
          
          
厉王流放、宣王中兴、幽王覆灭,卫武公都是目击者。平王在位时,他已八九十岁。看到自己扶持的平王品行败坏,政治黑暗,他不禁忧愤不已,写下了这首《大雅·抑》。
          
          
所以,《大雅·抑》除了自我警戒,也有讽刺君王的意思。从中我们也能看出一位老者对于晚辈(平王)的拳拳教导之心,和对于人民、对于天下的关怀。
          
          
卫武公一生励精图治,善于纳谏,修康叔之政,使国泰民安,百姓和集,曾辅佐周平王平定犬戎之乱,深受百姓愛戴。于是,人们唱出了《淇奥》这首诗歌,来歌颂他的美德。
          
          
但从诗本身而言,只是一首形象的赞歌,时间、地点、人物的指示性不强。因此,现代学者更愿意将它解读为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这样更具有广泛的意义。
          
          
-67.jpg!article_800_auto)
          
          
通过本篇的解析,我们对于《卫风·淇奥》这首诗的诗题注解和历史背景都已有了较为全面深入的了解。下一篇我们将对于这首诗本身的字词句,进行详细的注释,并分析其大意,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近复
          
          
【上一篇】【尔雅台】呼唤正统儒家登场
【下一篇】【空山】小国生存之道:孟子的忠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