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力】河南嵩阳先圣殿:耿介创建,书院一体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21-06-22 15:28:23
标签:河南嵩阳先圣殿

河南嵩阳先圣殿:耿介创建,书院一体

作者:韦力

来源:“芷蘭齋”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七一年岁次辛丑五月初四日壬辰

          耶稣2021年6月13日

 

2020年9月20日,由横山小为开车,从郑州前往嵩山寻访,此程的寻访点之一乃是嵩阳书院,这是十年前第二次前往此处,而今景区门口建了新的停车场,虽然有些简陋,但面积比以往大了不少。停车场入口处还建起了简易的售票厅,购票人数比前几年少了许多,新寇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在这里能够看到显著影响。

 

 

 

路名牌

 

 

 

停车场售票处

 

 

 

讲学

 

步行走到嵩阳书院,院门前的空地上仅有数位游客在那里嬉戏,如此清冷状况让我有些不适应,但这给拍照带来不少便利。

 

 

 

被包裹起来的唐碑

 

 

 

对联

 

此次再来嵩阳书院的目的,主要是拍摄《大唐嵩阳观纪圣德感应之颂碑》,但遗憾的是,而今该碑被施工围挡严严实实地包裹了起来。围挡前的告示牌称这是文物保护施工,并且很有礼貌地说“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跑了这么远的路,无法拍照寻访目标,其心情之遗憾,难以用语言形容。小为劝我即来之则看之,不如再到院中去瞻仰那两棵古柏。

 

 

 

书院标志

 

 

 

牌坊

 

 

 

文保牌

 

上次来嵩阳书院时,最让我震憾的当然是那棵汉柏,西汉元封六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看到这里有三棵高大的柏树,他根据这三棵树的粗壮程度,分别封它们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而今三将军已仙逝,另外两棵依然枝繁叶茂,在两千多年前,这两棵柏树已经令汉武帝为之惊叹,如此算来,它们的年龄恐怕超过了四千岁。站在这两棵柏树前,会让人感叹人寿命之短促。

 

 

 

大将军柏

 

 

 

二将军柏

 

之后又参观了碑廊,在这里看到了耿介墓碑,这是上次未曾留意者。今日所见之嵩阳书院跟耿介的努力修复有直接关系。

 

 

 

碑廊

 

嵩阳书院始建于五代后周,当时的建筑规模乃是由一个主体院落及周围多个独立院落组成,到清初方整合成如今的整体院落。清康熙十三年,知县叶封在明代嵩阳书院故址之上重新建起了书院,同时建造了书院围墙,把幸存的两棵大柏树围入院中。

 

此后不久,叶封返京任职,他离开时嵩阳书院的修复工程并未完工,继其任者乃是登封名儒耿介。从康熙十六年开始,耿介主持嵩阳书院院务,从这一年到康熙二十八年间,他陆续在嵩阳书院内建起了先师殿、三贤祠、丽泽堂、道统祠等几十组建筑。在此期间,耿介号召许多官员和乡绅为嵩阳书院捐款,使得书院的规模扩大了许多,同时嵩阳书院的学田也超过了千亩。更为重要的是,耿介撰写了《嵩阳书院志》,该书完整地记录了与书院有关的历史沿革以及相关史料,成为了研究嵩阳书院最重要的著述。

 

《嵩阳书院志》一书乃是从嵩山的奇特地貌和重要位置讲起:“深而探之,则峰峦岩壑不一其状,奇木嘉卉不一其色。静而聆之,则珍禽灵鸟不一其声。幽而会之,则阴晴朝暮风烟雨雪不一其变。”同时他在《志》中引用《诗经》中“崧高维岳,骏极于天”一句,以此说明嵩山在五岳中的重要地位。

 

从汉代开始,天子就来此祭拜,名人的足迹也络绎不绝,故耿介感慨说:“宇内名区,未有若此者,宜其居天地之中,为群岳之宗也软。”

 

按史料记载,嵩阳书院原本是一座寺庙,该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刊刻于东魏天平二年的《中岳嵩阳寺碑》所载:“大德生禅师,以此山,先来未有塔庙,禅师将欲接引四生,卜兹福地,创立神场。北靠高峰,南临广陌,西带浚涧,东接修林。于太和八年岁次甲子创造伽蓝,筑立塔殿。”

 

嵩阳寺乃是由大德生禅师创建,到隋大业年间,隋炀帝命道士潘诞为自己修炼长生不老丹药,于是将嵩阳寺更名为嵩阳观,这里变成了道观。唐弘道元年,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两次前来嵩山,将嵩阳观作为行宫,更名为奉天宫,后来又改名为太乙观。

 

五代时期,后唐靖泰元年至三年间,进士庞式与南唐学者舒元、道士杨纳在此聚徒讲学。他们感慨于连年战乱对儒统的破坏,于是他们上书朝廷,提请将太乙观改为书院。后周显德二年,世宗柴荣同意所请,于此创建了太乙书院。

 

嵩阳书院的兴盛与崇福宫的建设有直接的关系,崇福宫建造在嵩阳书院附近。按照当时大的范围而言,原本崇福宫就在嵩阳书院范围内,但是崇福宫地位不凡,它是专门为宋真宗祈求福佑的场所,故当年朝廷都会委派官员提举或管勾崇福宫。原本朝臣能以到崇福宫任职为荣,后来因为王安石实行变法,崇福宫成为了安置政见不同者之处,范仲淹、司马光、二程、李纲等人都曾提举崇福宫,但这只是个闲职。然而这些大儒却把文风带到了嵩阳书院,正是他们在这里讲学著述,使得该书院名扬天下。

 

在宋初时,这里仍沿称五代旧名,叫太乙书院,宋至道二年,太宗赐“太室书院”匾额。宋仁宗景祐二年,皇帝下令重修太室书院,并将其改名为嵩阳书院。

 

金世宗大定年间,书院又改名为承天宫。元惠宗至正年间,该书院又易名为嵩阳宫。明嘉靖五年到十年,登封知县侯泰在嵩阳宫旧址之上复建书院,重建的书院规制已基本完备,然到明天时,嵩阳书院又衰落了下来。直到康熙年间叶封的重建,及耿介的完成,才使得嵩阳书院有了今日的规制。

 

 

 

耿介墓碑

 

而今在书院的碑廊内看到了耿介墓碑,由此让我感慨于他对嵩阳书院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上次来书院的探访,主要是为了参观藏书楼,并未留意到书院的整体规制,近些年查与嵩阳书院有关的史料时,都会提到耿介的作用,这使我再来此地时开始留意书院的整体规制。

 

 

 

葫芦形泮池

 

 

 

池内有水

 

而今的嵩阳书院分为五进院落,进入大门后的第一进建筑就是先圣殿,该殿又名先师祠,此祠就是耿介在康熙二十五年创建的。走到此祠前,方留意到门前有一小型的泮池和状元桥,这显然是文庙的必备设施。至此时,我方觉得耿介所建先师祠应该就是文庙。

 

 

 

状元桥

 

眼前所见的泮池规制很小,占地约十几平米,周遭有石护栏,泮池呈葫芦状,这与他处形象不同。从石质上看,这个状元桥是新近修复的,没有用古石条,不清楚是不是按照当年泮池的形状修复的。

 

泮池的前方乃是书院的大门,想来其兼任着戟门的作用,此门乃是康熙十三年叶封修建。乾隆四年,由登封县知县施奕簪重修。门楣上挂着“嵩阳书院”匾,没有题写落款,两侧的抱柱上挂着一副对联:

 

近四旁,惟中央,统泰华衡恒,四塞关河拱神岳;

 

历九朝,为都会,包伊瀍洛涧,三台风雨作高山。

 

 

 

先圣殿前的古碑

 

对联的落款为“御笔”,名下刻着乾隆两方印章,但对联的字迹与寻常所见的乾隆书风相去较远。山门的内侧也无戟门或大成门的字样,只是其廊内左右两边的砖雕有些特色,看上去感觉是乾隆时代的旧物。

 

 

 

先圣殿

 

 

 

孔子像

 

 

 

圣迹图

 

泮池后几米的地方,就是先圣祠,祠堂处在一米多高的月台上。月台的左下方立着几十块古碑,浏览一番,未曾看到介绍先圣殿之碑。走入殿内,里面的布局与寻常所见的大成殿差异较大:正前方有一尊孔子像,其身姿像是孔子行教图,但开脸却与古代刻石的形象差异较大。后来查资料,有的文中称这尊像乃是今人根据唐代吴道子所绘孔子像泥塑而成,之后给其涂上了金漆。此像后有一屏风,正中书写着《论语》上的一些名言。

 

 

 

颜子像

 

 

 

子思像

 

孔子像的两侧各有两块新刻石,上面所刻形象分别是四配,但刊刻手法乃是当今流行的激光雕。左右两侧的墙上各有一幅《圣迹图》,余外殿内无他物。尤为奇特的是,顶棚乃是现代式的吊顶,但地面所铺方砖似为旧物。看到这种状况,不免令人有些泄气。

 

 

 

道统祠

 

 

 

匾额

 

先圣殿后面是道统祠,《嵩阳书院志》中载有阎兴邦所撰《嵩阳书院新立道统祠记》,该记中称:“古今有治统,有道统,皆君相师儒共为任之者也。以治行道,天于是生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以立乎上而治益隆。以道佐治,天于是生孔子,以修乎下而道不坠。统之所在,惟孔子集其成。历千万世。学术以明人心,以正邪说,暴行者不得作,所以贤于尧舜,而自周公以来,未有敢与之并者。”

 

此文称古代有治统又有道统,君用儒师来治理天下,乃是以治行道、以道佐治。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后,有了孔子,方使得道统不坠,故孔子乃是集大成者,他的功劳不在尧舜之下。从周公之后,没有人能与孔子相并提。然走入道统祠内,里面摆放的三尊头像则是帝尧、夏禹和周公,并没有摆放孔子像。但想到先圣殿处在道统祠之前,至少在耿介看来,孔子应当排在这些先贤之前,说明他更看重孔夫子。

 

耿介所撰《嵩阳书院创建道统祠记》中先解答了何以要在道统祠内祭祀这三位圣人:“以嵩丘古阳城地,尧所尝游,禹避位,周公测景于此,三圣人皆道统所关,宜并崇祀。”

 

 

 

三尊石膏像

 

看来尧、禹、周公都来过嵩山,并且与道统有关,所以这里面要供奉此三位圣人。但从介绍牌上了解到“室内供奉石膏头像”,这肯定不是耿介制作的。只是这千年古书院中,摆放几尊石膏像,似乎与其悠久的历史不相匹配,更何况耿介在《道统祠记》中强调:“盖千圣相传一道,千圣传道一心。尧、禹、周公之心即舜、汤、文、武之心也,舜、汤、文、武之心即孔子之心也,孔子之心即颜、曾、思、孟、周、程、张、朱之心也。”

 

在耿介看来,孔子传承的就是尧与周公的观念,而这个观念又传导给颜、曾、思、孟,直至到二程、张载和朱子。

 

 

 

藏书楼

 

按照文献记载,道统祠的右前方另建有先贤祠,此祠是在康熙十六年由耿介与郭文华等人捐资修建,里面专祠二程和朱熹。而今此祠已看不到踪影,道统祠前乃是讲堂,此处就是二程讲学处。讲堂前的月台相传就是“程门立雪”故事发生地。道统祠之后乃是藏书楼,如果按照文庙的规制,此处应是启圣祠,但嵩阳书院内无此设施。

 

 

 

崇儒祠

 

 

 

崇儒祠大门紧闭

 

藏书楼左右两侧分别是观善堂和崇儒祠,崇儒祠乃是康熙二十五年由耿介捐资修建的。

 

 

 

藏书楼一楼内景

 

 

 

西庑

 

走入藏书楼,里面摆放着一些道具式的线装书,只是二楼不让参观,不知上面是否祭祀孔子先人,按照嵩阳书院原有的布局,藏书楼前方左右两侧分别有三益斋与四勿斋,而今这里布置成了展厅,从外观看上去,更像是文庙大成殿前的两庑。

 

 

 

东庑

 

 

 

东庑内景

 

 

 

耿介无画像

 

 

 

乾隆画作

 

两庑内仅悬挂着展板,分别介绍着历代名儒,其中有耿介及其弟子景日昣的简介,但两人都没有画像,我原本想看看耿介的尊容,在这里我看到了乾隆皇帝画的大将军柏复制件,此画原件在十几年前出现在北京某场拍卖会的预展中,而今在此看到复制件,略有如逢故人之感。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