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甜甜 张建平】感受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21-02-05 20:15:12
标签:中和之美

感受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

作者:孙甜甜 张建平(曲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儒学是教化之学。为达成道德教化之目的,儒家特别推重“礼乐”,故其有“礼乐教化”之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儒家虽合用“礼乐”以行教成化,然“乐合同,礼别异”,“礼”和“乐”发挥教化作用的形式却是有区别的。大体而言,礼使人有差有别,乐使人有合有同。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审视儒家的“礼乐之道”,如果说,其“礼”论思想中蕴含着一种“差等之美”的话,那么,其“乐”论思想中则潜藏着一种“中和之美”。

 

当然,儒家所推重的“乐”,并非泛指一切音乐,而是能陶冶人之性情、涵养人之德性的“雅乐正声”。荀子曰:“先王恶其乱也,故制《雅》、《颂》之声以道之,使其声足以乐而不流,使其文足以辨而不諰,使其曲直、繁省、廉肉、节奏足以感动人之善心,使夫邪污之气无由得接焉。”常闻儒家雅乐正声,不仅能“感动人之善心”,使我们摒除邪情恶欲,不断涵养德性、向上向善;还能节情养情、得美成善,使我们在声音高低起伏的变化中,在情与理、美与善的统一中体认其“中和之美”。

 

具体来说,我们认为,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和把握。

 

一是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儒家雅乐追求一种“和合”的审美境界,以“和”为美。如何才是“和”,才是“美”?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儒家通过“和同之辨”,深刻阐明了“和”与“同”的辩证关系。所谓“和而不同”者,以“不同”为“和”,认为只有包容差异才能达成和谐。而这种和谐的状态才是“美”。儒家认为,“音”有高低、大小、轻重、清浊等变化,才能“合”(和)而成“乐”。我们很难想象,单一枯燥、缺乏变化的音调音符能够成其为“乐”。当然,尽管音有高低、大小、轻重、清浊等变化才有乐,但在高低、大小、轻重、清浊等之间又要持“中”,无过而无不及,如此,才又有乐的中正平和之美。儒家这种“持中贵和”的雅乐观,在《吕氏春秋》中有十分精彩的论述,其言曰:“声出于和,和出于适。”又:“何为适?衷音之适也。何谓衷?大不出钧,重不过石,小大、轻重之衷也。黄钟之宫,音之本也,清浊之衷也。衷也者适也。以适听适则和矣。”按我们的理解,这里所谓“适”正是儒家雅乐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这种“适”的理想境界是“中”与“和”的完美统一,所彰显的正是儒家雅乐中正平和的中和之美。

 

二是情理统一,发而中节。如果说在乐之形式上,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主要表现为中与和的统一,那么,在乐之内容上则主要表现为情与理的统一。《礼记·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诚然,虽有外物所扰而不发喜怒哀乐之“情”的“中”的状态固然美好,然恐“持论过高”,一般人实难企及。“夫乐者,乐也,人情之所必不免也,故人不能无乐。乐则必发于声音,形于动静,而人之道,声音动静,性术之变尽是矣。故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平实而论,儒家更相信,乐是人之“情”(喜怒哀乐)的自然宣泄和表现,这是人所不能免的,只是“情”之所“发”应合乎理性规范(礼、理)之要求,否则“情”势必流于奸邪而致“恶”致“乱”。“乐”的作用正在于,一方面使人可以将“不能免”的“情”自然表现出来(发),此可谓“以乐养情”;另一方面又使人“情”之表现(发)能够合乎“理”、中其节(受到一定节制,符合理性规范),此可谓“以乐节情”。喜怒哀乐之情之所发,发而皆能中其节,儒家对雅乐的这种养情节情的教化作用的重视,彰显了其所追求的那种合“情”合“理”、情理统一的中和之美。

 

三是尽美尽善,美善相乐。在音乐形式上,注重“中”与“和”的统一,主张“和衷共适”;在音乐内容上,注重“情”与“理”的统一,主张情理交融,这构成了儒家雅乐所追求的中正平和的艺术审美境界。不过,儒家雅乐虽有“中和之美”,然儒家并不认为,乐只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相对于对乐的美学化理解,儒家还特别重视其德性滋养作用,赋予乐以“善”的道德性评价标准。《论语·八佾》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在儒家创始人孔子看来,只有《韶》这样“尽美”又“尽善”的音乐,才是真正的“雅乐正声”。孔子对《韶》乐、《武》乐的不同评断,很大程度上厘定了儒家的音乐审美标准,即美好的音乐不仅要有艺术形式的“美”,还要有艺术内容的“善”。在孔子“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观上,荀子进一步提出了“美善相乐”的思想。他说:“故乐行而志清,礼修而行成,耳目聪明,血气和平,移风易俗,天下皆宁,美善相乐。”孔荀之后,“尽美尽善”“美善相乐”成为了儒家最高的音乐美学理想。儒家雅乐所追求的美善统一的音乐美学理想,亦颇能显现其中正平和的精神智慧。在儒家这里,如果说“尽美”又“尽善”的音乐才是美乐、好乐,才是真正的雅乐正声的话,那么我们也可以说,儒家雅乐还追求一种尽美尽善、美善统一的中和之美。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时下,各种摇滚、重金属甚至歇斯底里的所谓“流行音乐”充斥着我们的世界,在快的生活节奏下,人们有时也会沉溺于这种音乐所带来的情感宣泄。殊不知,在这种音乐的“熏陶”下,我们只会更加狂躁不安、难于平静。在音乐的世界哪里有净土?不妨多听听中国古典雅乐,多感受一下儒家雅乐的中和之美吧。这种“寻根之旅”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美”的享受,还有“善”的滋养。在这喧嚣的世界,让我们多聆听儒家古典雅乐,收获属于自己的那份恬静淡泊。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