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本《五礼通考》出版

栏目:
发布时间:2020-12-22 17:51:34
标签:五礼通考

整理本《五礼通考》出版

 

 

 

书名:整理本《五礼通考》

点校:方向东、王锷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0年11月

 

书籍信息


清秦蕙田《五礼通考》268卷,方向东、王锷点校,中华书局2020年11月出版,全二十册,32开精装,定价1990元。

 

 


 

整理本《五礼通考》书影

 

作者简介

 

秦蕙田(1702—1764),字树峰,号味经,江苏无锡人。乾隆元年(1736)一甲三名进士,官至刑部尚书,加太子太保。二十五年(1760)、二十八年(1763),两任会试正考官。二十九年(1764),秦氏两以病请致仕回籍,乾隆一再挽留,及准请,回家途中于九月九日巳时在沧州去世,谥曰文恭。秦氏为官三十年,“治事以勤,奉上以敬,刚介自守,不曲意徇物”,为人称道。

 

 

 

秦蕙田先生像

 

成书概述 

 

中国文化的核心是经学,经学的核心是礼学,儒家经典《三礼》即《仪礼》《周礼》《礼记》包括《大戴礼记》是中华礼乐文明的源头,也是两千多年来历代王朝政府制定礼仪制度的根据。唐代以来,杜佑《通典》、陈祥道《礼书》、朱熹《仪礼经传通解》、黄榦《仪礼经传通解续》、徐乾学《读礼通考》皆以《三礼》为依据,梳理西周以来礼制变迁,然限于时间条件,多有未备。所以,朱熹说:“礼乐废坏二千余年,若以大数观之,亦未为远,然已都无稽考处。后来需有一个大大底人出来,尽数拆洗一番,但未知远近在几时。”秦氏通经能文,尤精《三礼》,他就是这位“大大底人”,在钱大昕、戴震、王鸣盛、卢文弨、蔡德晋、盛世佐、吴鼎、方观承、卢见曾、宋宗元、褚寅亮等人襄助下,历时三十八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编纂完成《五礼通考》。他说:“吾之为此,盖将以继朱子之志耳,岂徒欲作徐氏之功臣哉!”

 

 

 

点校者方向东先生

 

 

 

点校者王锷先生

 

内容概要 

 

《五礼通考》正文262卷,加《目录》2卷、卷首《礼经作述源流》和《历代礼制沿革》4卷,合计268卷。正文前有《凡例》十四条,陈述编纂缘由和原则。全书上自先秦,下讫明代,立足《三礼》,按吉礼、嘉礼、宾礼、军礼、凶礼分为五大类,大类下细分小类,将《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史》《通典》《文献通考》等经史子集四部有关礼学资料剪裁析出,先经后史,部以类别,按照时代,先后排比,下附案语,发表己见。如卷169-177是“学礼”,又细分天子五学、门闱小学、乡遂学、诸侯学、诸侯乡学、教学之法、入学、考校、简不率教、西汉国学、后汉国学、三国国学、晋国学、南北朝国学、隋国学、唐国学、后唐国学、宋国学、金国学、元国学、明国学、历代郡县学、天子诸侯视学、历代视学、世子齿学、经筵日讲、取士、两汉取士、魏晋至隋取士、唐取士、五代取士、宋取士、辽金取士、元取士、明取士、养老之礼、优老之事、历代视学养老之礼、历代优老之事等三十九个细目,先秦至明代教育、学礼、考试、养老制度,若网在纲,一目了然,“学礼”一类,即是一部先秦至明代教育史。其他类别,无不如此,堪称研究中华礼学之宝藏。

 

 

 

方向东先生(左)与王锷先生(右)对谈照

 

学者评价

 

顾栋高评价《五礼通考》说:“皇哉唐哉!此数千百年来所绝无而仅有之书也,顾实有先得余心者。”四库馆臣说:“蕙田之以类纂附,尚不为无据。其他考证经史,原原本本,具有经纬。非剽窃饾饤、挂一漏万者可比。较陈祥道等所作,有过之无不及矣。”王鸣盛说:“秦公味经先生之治经也,研究义理而辅以考索之学,盖守朱子之家法也。尝叹徐氏《读礼通考》颇为整赡,乃仿其体,以吉、嘉、宾、军、凶分礼为五,编次而书。而徐氏之书,详于史而略于经,公则为之矫其弊。且凶礼之别有五,而荒礼、吊礼、禬礼、恤礼,徐氏俄空焉,公则为之补其阙。”方观承说:《五礼通考》“上自六经,下迄元明,凡郊庙、禋祀、朝觐、会同、师田、行役、射乡、食飨、冠昏、学校,各以类附,于是五礼条分缕析,皆可依类以求其义。”曾国藩称:“秦尚书蕙田遂纂《五礼通考》,举天下古今幽明万事,而一经之以礼,可谓体大而思精矣。”

 

底本信息

 

《五礼通考》版本有稿本、清味经窝初印本(简称“味经窝本”)和通行本(简称“乾隆本”)、《四库全书》本、清光绪六年(1880)江苏书局本(简称“光绪本”)、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湖南新化三味堂本等。此次整理,以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底本,以味经窝本、乾隆本、光绪本为对校本,点校整理。点校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一是对全书施加新式标点,包括加专名线;二是对《五礼通考》征引《十三经注疏》《二十二史》《通典》《文献通考》等之资料,进行核对,订正谬误;三是利用味经窝本、乾隆本、光绪本进行对校,订正底本讹误,补缺改正,皆写校记,说明依据。整理本前,撰写整理前言、凡例,书尾附录有关序跋,为读者研读提供了便利。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