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鸣 著《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栏目:
发布时间:2019-12-19 01:04:53
标签:《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李一鸣

李一鸣 著《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出版暨后记

 

 

 

书名:《诗际幽明:王船山诗学研究》

作者:李一鸣

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9-01

 

内容简介

 

本书聚焦于王船山儒家诗学思想之研究,即围绕船山所著《诗经稗疏》《诗广传》《诗译》以及大量诗评、诗选、诗话等著作,在联系其生平、创作、学术思想的基础上,考察船山诗学的哲学基础、情感本体、美学境界、生命情怀等内容。本书研究之目的是力图重新发掘船山诗学的当代价值,并且在历史语境中对船山诗学的历史地位进行必要的考衡。其意义则在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掘船山诗学的独特学术贡献和价值,为深化当代诗学研究和诗学美学研究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目录第一章船山儒家诗学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底蕴第一节天崩地裂之时代,出入险阻的一生第二节“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船山生命体验与学术生涯第三节“六经责我开生面”:船山诗学的学术思想底蕴第四节正学与道情:船山儒学与诗学之关联第二章诗际幽明:船山儒家诗学的哲学基础第一节“言幽明而不言有无”第二节“天地之际甚密,而人道参焉”第三节理气、心性、阴阳第四节“诗者,幽明之际者也”第三章诗以道情:船山儒家诗学的情感本体第一节情—感:“感于物而动,性之情也”第二节情—道:“诗以道情,道性之情”第三节情—文:“圣人达情以生文,君子修文以涵情”第四节情—贞:情贞一体的辩证关系与诗学表现第四章絪缊神化:船山儒家诗学的美学境界第一节“絪缊,太和未分之本然”:太和絪缊与心函絪缊的区分与统一第二节“神以心栖,诗以象心”:天人之际的互动第三节“一阴一阳之谓道”:诗与乐之气化生成第四节“乐为神之所依,人之所成”:诗乐合一的至美境界第五章存神尽性:船山儒家诗学的生命情怀第一节生死幽明: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第二节善恶:“存心养性,保合太和”第三节涵情:生命情感之幽明显隐第四节诗教:“本天道以治人情”

 

作者简介

 

李一鸣,中共海南省委党校《新东方》杂志社副主编、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是哲学美学、文艺学、中国文化等。出版专著《革新之路:周韶华绘画美学思想研究》,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华夏文化》《美与时代》《文艺新观察》《学习时报》《中国文化报》和加拿大《文化中国》等国内各级报刊、国际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完成省部级课题10余项。独立或合作完成研究成果获全国党校系统第十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2016)、海南省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二等奖(2016)、海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2013)等奖项。

 

目录

 

绪论 船山诗学的体用之分及其沟通


第一节 船山诗学的“隐”与“显”

第二节 船山诗学的“用”与“本”

第三节 以“幽明”作为船山诗学研究的切入点

 

第一章 宇宙天地之幽明:宋明理学背景下船山幽明观


第一节 宇宙论:“凡虚空皆气”

第二节 存在论:“言幽明而不言有无”

第三节 认识论:仰观俯察以知幽明之故

 

第二章 人性之幽明:船山幽明观之人性论


第一节 天地与人:“天地之际甚密,而人道参焉”

第二节 生与死:生为气之聚,死为气之散

第三节 性与心:性与生俱,心由性发

 

第三章 诗际幽明:船山诗学之本体与生成

第一节 “情者,阴阳之几也”

第二节 “诗者,幽明之际者也”

第三节 诗与道:“诗以道情,道性之情”

 

第四章  诗乐合一:幽明之际的审美境界


第一节 “絪缊”“神化”作为审美范畴

第二节 “修辞立其诚”的道德境界与审美意蕴

第三节 言意之辨与隐秀之美

第四节 “乐为神之所依,人之所成”:诗乐合一的诗学境界

 

附录 王船山之生命体验与学术思想述略


第一节 天崩地解之时代,险阻坎坷的一生

第二节 “抱刘越石之孤忠而命无从致”:船山的生命体验与笔耕生涯

第三节 “六经责我开生面”:船山哲学思想之体系述略

第四节 诗以道情:船山学研究与船山诗学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