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论】书院制:探索“通识教育”的大学之道(徐雷 李凤亮 周远)

栏目:文化杂谈
发布时间:2019-05-22 10:19:17
标签:书院、大学之道、通识教育

书院制:探索“通识教育”的大学之道

作者:徐雷、李凤亮、周远

来源:《光明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四月十八日己未

          耶稣2019年5月21日

 

 

 

复旦大学书院学生在“经典研读书屋”中练习书法。光明图片

 

 

 

徐雷 郭红松绘

 

 

 

李凤亮 郭红松绘

 

 

 

周远 郭红松绘

 

 

 

左图:南方科技大学书院生活。王本凡摄/光明图片右图: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在参加书院文化活动。光明图片

 

【书院文化传千年·系列报道之四】

 

本期嘉宾

 

复旦大学副校长徐雷

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李凤亮

西安交通大学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周远

 

通识与专业:互动双赢,推动现代大学发展

 

光明智库:复旦大学、南方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都在实施书院制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有观点认为,书院制很好地促进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双赢,共同推进了现代大学发展。请问,您如何理解书院制,您所在高校的书院制经历了怎样的探索过程,具体情况如何?

 

徐雷:书院是一个教育平台,复旦大学书院制的核心使命是“立德修身”。具体有四个定位: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第二课堂;二是文化育人的生活园区;三是师生共享的公共空间;四是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平台。以第二课堂为例,老师可以通过书院研讨课、讲座等方式接触到各个学科的学生,把专业知识、专家学者介绍给他们,鼓励他们开展实践活动。另外,书院还是一个多学科学生集合的平台,为知识体系完全不同的文理科学生创造了优势互补的契机。

 

复旦大学是国内探索书院制的先锋者之一。从2005年起,新生入学后被全覆盖地分到各个书院。当时的书院,实际上是新生书院,在那里开展为期一年的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有两个方面,一是第一课堂;二是书院制。第一年学生的所有管理都在书院,当通识教育完成后,才转到专业院系。2012年以后,成立本科生院,把以前的新生书院、教学管理部门打通,根据文理科学生的特点以及不同学科属性,合理、有序地进行课程设置。由此,通识教育贯穿了本科教育全过程。目前,我们刚刚通过了书院建设的3年行动计划,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命题,更加强调书院立德修身的功能。可以说,书院促进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互动双赢,书院制则有利于推动构建现代大学全员全过程的育人体系。

 

李凤亮:南方科技大学书院制由学术管理系统和行政支撑系统组成。在学术系统中,书院院长一般由知名教授担任,每一位院长选聘一名年轻教授或者副教授担任学术副院长;在行政系统中,学校为每个书院配备一名行政副院长。书院实行院长负责制,下设书院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行政系统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备辅导员,还有依据朋辈教育理论建立起的大学长队伍。

 

本科教学方面,采取“1+3”或“2+2”培养模式,即大学第一个或前两个学年不分专业,实行通识教学,强化学科基础和人文知识。从第二或第三学年开始,学生可选择主修专业。《南方科技大学章程》和《南方科技大学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书院的功能、职责、定位,学校实行学工、团委、书院“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学校提出“做精”书院,让书院回归育人本位,发挥教育和思想引领的职能。

 

周远:西安交通大学作为国内率先实践书院制的高校之一,2005年开辟了书院建设的试验田——文治苑,集中了710名电气工程专业的大一新生;2006年,以3405名本科新生为主体建立彭康书院;2008年,将17000余名本科生整体纳入八大书院;2016年,成立钱学森书院,专注于拔尖人才培养。至此,形成了9大书院与23个学院并存的本科生“书院—学院”双院制育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按照“横向交融、纵向贯通”的原则组建书院。每个书院横向包括了若干工科、理科、文科学生,纵向则把同一专业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纳入同一个书院,在专业相对集中的基础上实现了学科的交叉融合。本科生学籍隶属于学院,学院以学术发展为导向,侧重于帮助学生建立专业知识体系,同时面向书院派驻“学业导师”;学生校园生活事务归属于书院,书院以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导向,开展课堂以外的实践活动。

 

书院与学院:统筹合作,破解难题

 

光明智库:有网友称,自己很积极地加入到大学书院中来,不久后便感觉书院中有通识教育弱化、自身归属感不强等问题出现。可以说,书院制度在探索的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卡脖子”问题。请问,具体有哪些表现?如何破解难题?

 

李凤亮:书院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卡脖子”现象:书院定位不够清晰,特色不够鲜明,书院与院系部门协同不够,导师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所以,需进一步明确书院突出通识教育的定位;统筹全校各院系的力量,增强学生对书院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明确院长职责,让院长有更多的精力管理书院;完善导师选聘、考核、激励制度,尝试将导师部分薪酬调整放在书院,强化正向激励。另外,南科大还计划设立虚拟的新生书院,集中开展新生入学适应教育、大学生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

 

周远:与这些网友反映的问题恰好相反,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对书院制下自我教育管理模式认同感逐渐增强,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学院和学生疏离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也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有效解决了此类问题。在制度设计方面,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负责书院建设,为各书院聘请院士、知名人士担任院长,每个书院都成立了院务委员会,由学院的教学副院长担任学业总导师,学院党委副书记与书院院务主任互兼互任,学院、书院、老师、同学共同管理书院事务。学校共聘请400余位专家教授担任学业导师,每周固定一个下午面对面指导学生,并要求50%的指导需深入书院完成。同时,通过实验室开放日、建设校院两级学业辅导中心等举措,让学生同专业教师保持密切联系。

 

徐雷: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理顺学院和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关系。书院是目前中国大学教育模式中新增加的环节,必定会对已有的培养体系产生影响。破除瓶颈的关键,是提高人才培养站位。复旦提出六度育人(教室、书院、科研与创新创业、社会实践、海外游学、网络育人)的本科教育全链条,书院是其中重要的一度。从学校的角度看,要强化书院的引导作用,给予书院更多的发展空间。学生可以通过书院这个平台,获得良好的教育与服务。通过对各专业学院开放书院,让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

 

古与今:秉承中国传统,紧跟时代步伐

 

光明智库:历史上,中国传统书院为千年文脉的赓续提供了客观载体;现如今,书院制度与时俱进,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有益补充。您怎样理解现代大学对传统书院精神的继承与发扬?

 

李凤亮:古代书院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与现代大学差别很大,学习的人文知识偏多,现代科学知识偏少。古代书院的教育模式实际上有点类似于现代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尤其是目前文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而言,现代书院的功能比古代书院更多,包括价值观树立、心理问题疏导、艺术特长发挥等。

 

现在大学生个体意识比较强,群体意识比较弱,书院恰好可以通过共同的生活空间,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所以,导师要愿意并善于跟学生交流。学校可通过调整薪酬等方式把导师引导到书院里工作,适应通识教育的客观要求。

 

徐雷:现代大学书院秉承了传统书院的特有内核特质,即“师傅带徒弟”,并拓展了“立德修身”的理念。传统书院类似于私塾,没有第二课堂,只有第一课堂。现代大学功能有三个,一是人的培养,二是文化传承,三是为社会发展提供新动能。复旦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突出的特点是强调“中国特色”,要求学生既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又能掌握终身学习的本领,能在未来世界的舞台上发挥作用。

 

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书院超越了传统书院。其中的关键点是,书院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即使是非本专业学生,也可通过师生深度互动,激发学生终身学习、深度钻研的动力。所以,书院要开设一些有挑战性的课程,把最优秀的导师与最优秀的学生“捆绑”起来。

 

周远:中国古代书院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书院制,作为现代大学育人模式的创新,其使命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西安交通大学的书院制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品行养成、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维创新”四位一体育人体系为建设指针与目标。以此为出发点,我们成立了大学生党委,由各个书院党总支组成。书院鼓励学生开展创业训练,并通过学代会、宿生会调动学生参与到书院建设中来。2018年初,我校启动实施“四个一百”育人行动,倡导学生在校期间“阅读100本经典”“认识100位老师”“参加100场活动”,打通多部门、多领域育人链条,将文化传承融入教育全过程,打造具有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的精神高地。

 

中与外:立足实际,博采众长

 

光明智库:与牛津、剑桥等国外大学的学院制度相比,我国书院制有什么具体特点?如何立足实际、博采众长,进一步推动书院制的发展?

 

周远: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的建立都源于书院的发展壮大,而且是先有书院后有学校。两校均设有从事教学研究、社会服务与科技开发等活动的院系和进行本科生人才培养的书院,他们有着特别的办学理念、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师生关系。牛津和剑桥的住宿书院制,提供了学生与教师学术交流、生活成长的优质社区环境,使高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获得了双维度纵深发展。

 

从2005年至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投身书院制建设,但不同大学、不同书院特色各异。目前的书院建设模式可以分为四类:第一,全员制模式,将书院作为本科生培养的基本模式,将全体本科生纳入书院培养。第二,非全员制模式,将书院作为部分学生教育的专门机构来对待。第三,实验班模式,将书院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构或通识教育实施机构,学生经过选拔进入书院学习。第四,特定群体模式,有的学校面向某一特定学生群体设立书院。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先进经验,对我国现代书院的“导师制”建设、书院学院协同育人、多元文化建设和高校国际化发展都有着指导意义。但对于中国高校而言,更重要的是立足国情,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中国古代书院和西方住宿制书院所长,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高校书院制育人模式。

 

李凤亮:我国书院有立德树人的功能,强调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国外书院强调学生个性化培养与共同参与意识。国外书院是一个独立的整体,有专门的导师、独立的食堂,通识教育和学生活动空间都由书院独立完成,书院的承载力比较强,有家的氛围。可以吸收国外书院比较好并且适合国内书院的做法,推动书院制的进一步发展。

 

徐雷:国外书院是办学的主体,大学是书院的联合体。大学教师,既是大学的,也是书院的;学生录取也是在书院。书院有非常强的独立性。从这点来说,目前我国高校的书院制与国外有很大的不同。但有一点理念是相通的,即书院制对学生全方位、全过程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出过一本书叫《穿过金色光阴的哈佛人》,这本书是作者历经10年对哈佛大学学生、老师访谈后总结而成。他发现,最终获得成功的学生普遍认为,从学校获益最深的不是在课堂,而是在课外。

 

书院是立德修身的重要空间,学生必须深入生活,也就是要做到德育生活化。比如,老师可以带着学生走进田野,通过调研报告的形式,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培养跨学科视野。

 

项目团队: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晓、王斯敏、张春雷、蒋新军、王佳、田依漪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