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璇】传承琉球历史文化的冲绳县立博物馆

栏目:钩沉考据
发布时间:2019-04-18 22:24:42
标签:冲绳县立博物馆、琉球

传承琉球历史文化的冲绳县立博物馆

作者:張孟璇(台北教育大学语文与创作学系大二生)

来源:《远望》(2019年1月号;总364期)

时间:孔子二五七零年岁次己亥三月十四日乙酉

          耶稣2019年4月18日

 

2018年11月,我们实地走访了首里王城,遥想1789年被日本并吞以前的琉球古国的生活样貌,感受其在儒家教化之风下的守礼与身为万国津梁的自信,不禁对这个岛国在百余年前就有如此气度与风范涌起深深的钦佩之情。然整个首里城建筑轰然毁于1945年美日交火之下,今日所见系战后琉球人为追思自身历史并悼念被灭亡的琉球王国而竭力重建,城内的幸存遗迹与珍贵文物则大多移至冲绳县立博物馆保存。

 

亲临古城遗址始能感受到王国的历史积累及文化底蕴,而参访冲绳县立博物馆的展物则对琉球的整体脉络有着更深入的认识,并揭示了岁月尘沙下琉球的盛衰兴亡。

 

远道而来、尚在车中的我们向窗外望去,一眼就被这栋外型十分奇特、设计独树一帜的建筑给吸走所有目光。灰白色的外观,层层高低起伏、彼此互相堆迭、前后凹凸不一,其造型实在让人费解,后经介绍才得知冲绳县立博物馆是仿首里王城的城墙建造而成的建物。

 

 

 

冲绳县立博物馆

 

走过第一个白色飞檐入口,前方是通往室内展厅的玻璃门,而左侧则是广阔的户外展区,展示着琉球的传统建筑──专门储存谷物的「高仓」与由石墙包围的木构民居。乾隆时期,出访琉球的册封使周煌就对当地风俗多有记载,《琉球国志略》写道:「屋上、门前,多安瓦狮;及立片石,刻『石敢当』者。」这百年前描述的情景,竟与我们在这座仿琉球本岛南方的古民居建筑所见别无二致,厚重的石墙外立有一块刻着「石敢当」的竖石,与里头屋瓦上的红纹石狮相互呼应,用以避邪招福。

 

穿过石墙、绕过白壁,豁然开朗于眼前的是古朴大方的民居,木结构屋舍建基在石板之上,微微垫高以应付高温且多雨的气候,既能防潮亦能避免虫蛇窜入。其宽大的红瓦屋顶大大超出底下的主屋范围,再大的暴雨都会顺着屋檐滴落于石板之外,而房屋左面那凹进去的一小方天地则有个带有文艺气息的名字「雨端」,平日人们会在这儿做些轻松的体力活,有朋友来访时亦在此恭候。在民居的正面及两侧可以看见众多个没有大门遮掩的入口,其开放式设计是为通风之便。内部格局则大致分为客间、祭祀间与寝室等三区块。客间的正中央摆着一个宽矮长桌,其后的墙壁悬挂着一张中国风味的画轴,关公手捧《左氏春秋》,端坐椅上,看着有些偃武修文的意思,或许这是反映了古代琉球的安定祥和或现代琉球百姓的衷心盼望吧!

 

 

 

冲绳县立博物馆中所展示的琉球民居内陈设的中国风味的画轴

 

当我们进到博物馆中,前往常设展厅的走道是两列玻璃地板,底下仿造琉球岛屿四周的近海浅滩布满了沙子、贝壳、珊瑚礁与海星等生物,墙壁投射出来的绚烂蓝光映照在来访游客的身上显得波光粼粼,置身其中有种梦幻的不真实感,仿佛是自海中走来,步步登上这座岛屿。

 

迎面而来的展览馆首区,介绍了琉球群岛的生态物种,其百座岛屿散布在西太平洋之上,呈西南向东北突出的弧状,四面环海、周围多珊瑚礁及岛上多石灰岩分布的环境,造就其生物的多样性,比如作为20世纪生物学上最大发现的琉球特有种西表山猫,就展示在此。

 

此外,琉球与台湾皆为海岛,位置相近,在动物物种的分布上也存在着某些联系,非但候鸟迁徙的路线多会经过并短暂驻足于琉球各岛再飞向台湾,台琉间的蜥蜴亚种分布亦息息相关。而展区角落的空间则摆放着一排排如中药房的木色抽屉柜,但将其把手拉开却并非各式草药,而是不同类群的植物、昆虫与贝类标本,墙上还注明了规则,引导来参观的琉球学生完成物种比对的学习单,重新认识这座美丽的海岛。

 

拐过一个弯,这儿所展示的是中国册封使前来琉球举行新王即位册封仪式(见下图的《册封使行列图》)与琉球前往中国朝贡所乘的进贡船。中琉关系源于洪武五年(1372年),尚处于三山分裂时代的中山王察度应明太祖之招向其朝贡,随后山北与山南王亦相继进贡;数十年后,明成祖于永乐二年(1404年)派遣使者赴琉球册封察度之子武宁为中山王,自此开启中国与琉球近五百年的「册封─朝贡」传统。

 

 

 

《册封使行列图》

 

 

 

进贡船

 

挂于墙面上的画轴(见下图之《进贡船之图》),呈现海上舟船往来的热络。然而,古代出海向来颇具风险,常因天气不佳导致船舶遭风浪席卷、毁坏,为使琉球人于中琉两地往返顺畅,皇帝曾多次颁赐舟船。此外,天朝希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改善琉球王国原不甚发达的造船业,故颁布了「闽人三十六姓善操舟者,令往来朝贡」的命令,令当时造船技术最佳的福州,将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移住琉球、发挥所长。这样的作为,正是诠释了「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的儒家价值。

 

 

 

《进贡船之图》

 

紧接着,县立博物馆所制的「海上交易图」(见上图)吸引了我们的目光。据明史记载,东亚地区伴随着朝贡体系的经贸交流早已蓬勃发展,该图则标示着琉球与明朝官方的朝贡倍于其他各方,计171次,显示了中琉关系之密切。景泰五年(1454年),琉球国王尚泰久的即位开启了第一尚氏王朝的黄金时代,这时期的琉球与各地的经贸往来极为频繁,除了仿造明朝「永乐通宝」铸造铜钱「大世通宝」外,亦于1458年铸造了著名的「万国津梁钟」悬挂于首里城正殿。展厅中央即陈列着万国津梁钟的原件,该钟见证了以「舟楫为万国之津梁」的琉球王国时期。琉球在与中国薄来厚往的朝贡贸易中获得了甚丰的回赐,并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缘位置与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等各国贸易往来。

 

 

 

万国津梁钟

 

朝鲜申叔舟于1471年所著《海东诸国记》里,有幅〈琉球国之图〉陈列于展厅,该书亦有下述记载:「以海舶行商为业,西通南蛮、中国,东通日本、我国(即朝鲜)」;「日本、南蛮商舶亦集其国都海浦,国人为置肆,浦边互市」。在在显示了琉球作为转口贸易中心的盛况。

 

 

 

〈琉球国之图〉

 

然而,随着明朝沿海深受倭寇之害,对藩属国入贡亦多有限制,惟独对琉球保有众多优惠政策,除进出口商品一律免税外,其来贡次数也不大受限,最多时甚至出现过一岁三贡。《明会典》记载了关于朝贡的规定:「凡交通禁令各种类人朝贡领赏之后,许于会同馆开市三日或五日,惟朝鲜、琉球不拘期限。」

 

随后,一份朝鲜、琉球的文件映入眼帘。这是弘治十三年(1500年)的〈琉球国王宛朝鲜国王李㦕书契〉,此朝鲜国书系国王李㦕写予琉球国王告知其已将漂民送还的信件。此外,展柜里还陈列着嘉靖二年(1523年)的〈渡闽船宝丸之官舍职补任辞令书〉及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县志头间切的喜纳里主所安堵辞令书〉。三份出于不同时期或出于不同朝代的政府公文,却有着一致的共同点,那标致的书法不仅是以汉字书写,更皆以中国年号来纪年。由此可知,在明清时期,朝鲜、琉球两个邦国都曾作为天下秩序中的一员,参与中国所主导的封贡体系,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互为友邦、相互扶持。

 

 

 

弘治十三年(1500年)的〈琉球国王宛朝鲜国王李㦕书契〉

 

 

 

嘉靖二年(1523年)的〈渡闽船宝丸之官舍职补任辞令书〉

 

 

 

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县志头间切的喜纳里主所安堵辞令书〉

 

中华文化影响的深刻,还显示在琉球当地的风俗及民居生活。展柜里那小巧生动的模型,展示着过去琉球百姓最平凡的日常生活,割草编织、染缸染布、搭杆晾晒,也有先生正在提笔蘸墨、屏气凝神地书写些甚么。这有的是琉球原始风俗,有的则源于中琉封贡关系的交流,或随着赴国子监学习的琉生及派往琉球的闽人而传入。

 

移居琉球的闽人三十六姓,除了拥有一技之长的各式人才,亦不乏文史底蕴深厚的才子能人。他们不仅担负起操舟手来往两地的重任,更承担了行政、外交翻译与贸易商谈等事务;甚者,闽人后裔亦多担任琉球王国要职,如宁死不屈于日本萨摩藩的铮铮铁骨郑迵,与按照明朝《六谕衍义》颁发《御教条》教化琉球百姓的三司官蔡温。随着文教之风的兴起,琉球王国也开始建盖孔庙与明伦堂,地方遍开府学以培养经纶治世之才。

 

然而,紧邻着这座守礼之邦的岛国却是野心勃勃的日本。展桌上一纸1602年的〈岛津义久琉球渡航朱印状〉,意味着一段萨摩藩以强权威逼琉球的历史。1508年,萨摩藩开始向琉球发放渡航朱印状,声称惟有手持「印判」的商船得以赴日本进行贸易,若不遵守规定,将扣押船只并没收其商品;1575年,琉球国王派遣使者祝贺岛津义久继任萨摩藩藩主之位,竟遭其突然发难,以琉球多年来不遵「印判之规」与疏于礼仪未按时派「纹船」前来为由,不断向其施压问罪。

 

 

 

1602年的〈岛津义久琉球渡航朱印状〉

 

而后,萨摩藩于1609年又以种种借口出兵琉球,掳走君臣百余人,逼迫琉球国王签下转让其从朝贡贸易所获货物及利润予日本藩主的《掟十五条》。自此,外部势力开始介入、干涉琉球,纯朴而安定的日子从此远去。

 

1609至1879年,二百余年间,琉球一直处于「两属」的艰难境地中,在日本威逼之下有苦不能言。祸不单行的是,琉球地缘位置不仅引来了豺狼日本,更吸引了列强的目光。19世纪,欧洲各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得以不受技术局限远距离航海至东亚开发新市场,而琉球因其地缘位置被列强盯上。从县立博物馆所制的「异国船的关联年表」,可明显看出自1830年始,各国船来琉球的数量激增,以英、美、法、荷为主要来源;1856年的那霸港口,即停泊了各式船只;偌大的「培里提督的琉球探查」图表上,更可见美国海军淮将培里派出的探险团曾多次调查琉球岛上的地质、动植物及天文,且详细记录在《日本远征记》里。毫无疑义,这些人所携带的武器及其不尊重琉球人的无礼行径,必然引起当地居民与政府的极大反感,但在枪口下的琉球人却毫无办法。

 

在美国与日本达成开港通商的协定后,培里再度率舰回到琉球同其签订〈琉美修好条约〉。我们从复制品中可以看到该份文件以汉字与英语两种语言写成,并如同往昔般按照中国的纪年,却是天下秩序最后残存的痕迹。这些证明琉球曾是个主权独立的王国之凭据,却随着日本并吞琉球,被日本掠夺霸占。

 

 

 

〈琉美修好条约〉

 

墙上一幅「日清两国之交涉」图表,是清廷为挽救琉球王国存续的最后努力,日薄西山的天朝无法维系日趋衰败的天下秩序,却仍希冀为琉球王国留下复国的一线生机。

 

不幸的是,琉球王国终为日本并吞。一份1917年的〈辞令书〉,让人有着今昔对比的无限慨叹。在这份文件里,纪年方式改成了日本的「大正」年号,琉球王国成为「冲绳县」并受到「总理大臣」的约制。此外,日本侵占琉球后极力消除琉球本地的文化语言,亦在此背景下展开。

 

 

 

1917年的〈辞令书〉

 

随着日本向外侵略的步伐愈趋紧凑,开始推行「皇民化运动」。1898、1900年的《琉球教育》即露骨地写道:「国家上的琉球,远远超过物质上琉球的价值」,应使琉球人民成为「日本国民的一人,为陛下奉献生命」;「教育上应努力的不只是本县四十余万人民的外型,〔更〕应是内心精神的日本化。」与此同时,学校配合政策推动了禁说「方言」(琉球语)的措施,规定学生若有违反则须在身前佩挂着极具侮辱性的「方言札」。我们看着木制的方言札挂牌,体认到日本对于琉球的占领,已不只是单纯的武力征服与镇压,更是追求精神上的臣服,彻底压迫琉球人的尊严。随着天下秩序的解体,作为日本殖民地的台湾及琉球,所遭受的命运是何其相似!

 

然而,美军于二战时期的跳岛战术,却让琉球替代了台湾承受了无情战火。展厅墙上,挂着一幅〈首里旧城之图〉卷轴,对照另一侧所展示的首里城正殿前的大龙柱、城外圆觉寺的殿前钟及放生桥上的石狮等实物,彼此的冲突感却太过强烈。我们几乎无法将后三者与画轴中的王城样貌结合在一起。画中的首里王城显得极为皓然清明,周围树木繁茂,完全是欣欣向荣之气象;旁边的这几个古物不只带着岁月洗刷过的痕迹,更多的是炮弹所留下的伤痕,这些毁损正是源自于1945年的冲绳战役。

 

 

 

〈首里旧城之图〉

 

 

 

首里城正殿前的大龙柱

 

 

 

圆觉寺的殿前钟

 

曾经威严伫立于正殿大门的大龙柱,百年来一直守护着首里城及它的主人,虽也曾经历战乱与不安,但总能在明君贤臣的治理下慢慢复苏,而今断裂的龙首似预视了战后琉球在美日之间被夹杀的命运。伴随着战争的结束,琉球并未能迎来曙光,而是刚出狼窝、再入虎口。

 

美军于1945年成功攻下琉球前,已再度重视琉球战略地位。伴随着战后东亚区域的新局势,美国总统杜鲁门于「对日媾和七原则」中即明确提出「必须确保美国对北纬二十九度以南琉球群岛的战略控制」。

 

参访完县立博物馆的那个午后,馆内展品美军车牌上的「Keystone of the Pacific」及琉球朋友们常说的「Keystone of the Peace」仍冲击着我们。一字之差,却是迥然不同、背道而驰的价值理念。

 

 

 

馆内展品美军车牌上的「Keystone of the Pacific」

 

一方面,美国将琉球群岛当作「太平洋的基石」、「亚洲的战略枢纽」来利用,漠视琉球人的权益与人权,将岛上大部分的平原良田占用为各种海空军事基地,甚至毫不避讳地以「猫鼠论」来论述美琉关系──一位美军少校曾说过:「军政府是猫,冲绳是老鼠。老鼠玩的空间只能在猫允许的范围内。」

 

另一方面,「和平的基石」是古来多少琉球志士的志愿及今日琉球人的希冀。然而,美日的豺狼野心却从不甘于此,近代的悲剧及战后的共谋皆由此展开。

 

责任编辑:近复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