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鸡头米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五月十八日甲午
耶稣2018年7月1日
别说我少见多怪,没见过就是没见过——清代有人笑话俺们关中缺水,说:关中无蟹,土人得之,悬诸门首,用以避邪,理由是:螃蟹这东西,不但人没见过,鬼都没见过。
比如南方产的鸡头米,我至今没见过这东西长在植物身上是什么形状、没有剥开是什么形状。
跟着吴江实验小学的管建刚老师在同里镇散步,专拣游客少的小路小巷走,看见小桥流水边的同里居民,青壮年都不知道干什么去了,只有老年人在水边的廊檐下,做手里的小活计,节奏极慢,跟玩儿一样。有个老人拿着钳子慢慢地细心夹剥一种东西,一问,说是鸡头米。我又留神看了一下,仍然没看出什么道道,即我对鸡头米的印象,看了就跟没看一样。
今年夏天刮头一场台风的那天晚上,把苏州收藏家王福先生阻滞虹桥机场,深圳这边有好几个人等着他。我是被邀请在青藤茶社等他带来的新鲜鸡头米。王先生在机场,等台风过去才能登机,他在那边候机厅给这边朋友发过来的手机短信:“鸡头米又名芡实。烹法:自然解冻,略微冲洗一下待用。适量清水煮沸,放入鸡头米,盖上盖子,再煮开后放入白糖(冰糖更佳,大块冰糖要敲打成碎屑用),煮开至一分钟关火,放入少量秘制桂花糖搅一下,美味成矣!”又说“也可放入冰糖时,调入一些西湖藕粉。藕粉用凉水先化开,不使有颗粒,慢慢倒入锅中,边倒边同方向搅动至糖水略显黏稠即可,多了反而不佳。”还说:“切忌煮过火,一旦鸡头米表皮开花,口感颇劣!”
看了这些短信,朋友们心中的期待更炽!可是,台风无情,把王福先生挡回苏州去了,把这边的几个朋友的口福也挡回去了。
鸡头米,没见过、没吃上,查查吧!一查,不得了:唐明皇很猛—— “一日,妃浴出,对镜匀面,裙腰上微露一乳,帝扪之曰:‘软温新剥鸡头肉’”。杨贵妃的干儿子、胖子安禄山在旁边也起哄:“滑腻初凝塞上酥”。足以证明鸡头米是很贵重的视频,入得了帝王的口。还有,证明唐代女人的裙子裙腰不在腰部,在胸前。
后来,到苏州拜见朱季海先生,晚上魏家瓒先生请吃饭,因我写了一些谈吃食的文字,吃名居然传到苏州,在坐的苏州文化界朋友都让我点菜。我说只点一样:鸡头米。并要求用王福先生发过来的短信的做法。我不知轻重,以为鸡头米这东西尽管很好,但在苏州应该很普遍,后来才知道满桌菜就这道菜贵:一斤一百元!苏州人叫它:水人参。
的确好吃!口感好,有嚼头。吃了几碗,显然是吃多了——查资料才知,这东西好吃是好吃,常吃有益身体,但一次不能多吃,伤脾胃。可见过犹不及——那个传说活了257岁、活得身边连亲人都找不到的李庆远老人撰文说养生经验,就一个字:俭!好吃的也要俭,愉快的事儿也要俭,总之就是啥事儿都要节制。
2010年11月9日
责任编辑:柳君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