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红柳》——是谁把我曾经清新的文笔变得杀气腾腾的?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于 “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九年岁次戊戌三月十一日戊子
耶稣2018年4月26日
作者按:打开旧优盘找文件,无意中看到自己曾经写过一篇随笔:《红柳》,2003年写的。一读之下,都脸红了:这是我吗?
对,这就是我。我喜欢这样的我。
此时看到旧文,真是天意啊!这两天正呼吁抵制西安的红柳烤肉呢——见上一篇公号文。
看见自己曾经如此清新的文笔,如今变得杀气腾腾,是坏人越来越多了,还是我变得过敏了?
——哎呀!罢了!我那回不去的叫不应的没有影儿不再来的……青春呐啊啊啊……我那一把葱啊……哭青春哭得我气力短,我纵然是哭死也是枉然(用《杨三姐告状》唱法)。
红柳应该是新疆最美的植物吧?
准噶尔盆地,公路两边随处可见红柳。八月中旬,红柳已经开花了,一丛茂盛的红柳上面,仿佛被一团嫣红笼罩着,又仿佛有烟雾缠绵其上。看到一丛开花的红柳,一汽车的人都惊呼。开车的维吾尔族司机脸上庄重平淡,掠过一丝笑意,又复庄重平淡。
红柳的花让人想起一个词“红霞”——那真是一团红霞啊!只有这么说,仿佛才能抚慰你看到红柳时的惊讶与赞叹的感情。即使性情最朴鲁的人,面对一丛红柳,也很可能心中漾起一种类似诗意的情绪。因为这是在莽莽戈壁、浩浩荒漠上生长的植物——红柳,她生长得茂盛而又烂漫,将环境对生命的考验发挥到了极致似的,能不让人感动吗?
红柳,学名柽柳。清代人萧雄对红柳的观察很细致:“红柳高不过五六尺,大者围四五寸,叶细类柏,色似蓝而绿,开粉红花,如粟如樱,有似紫薇,嫣然有香,木之最艳者,皮色红光而贴,削之更现云纹。每枝节处,花如人面,耳目悉具,性坚结,西人做鞭杆。”(见《西疆杂述诗》注释)这段话说得很清楚。我在近处看红柳,摸红柳的枝叶,确如柏树一般。红柳的花,也确实很容易让人想起紫薇花,但紫薇的花开得娇气,水泱泱地,与红柳有本质的区别。红柳的花穗,几乎是叶子不断向花的过渡,一丛红柳开花,仿佛是“哄”地一下子全开了。红柳开花,也让人想起一种美妙的“醉态”。烟霞在柳条丛中烘托缠绵,一阵风吹来,那团烟霞移动也是整体地移动,而不似紫薇那样被吹得花枝乱颤,失了态。我没有闻到红柳的香,但我相信红柳有香气——那种花,不可能没有香气。
不过,我没有看到最好的红柳。最好的红柳在沙漠戈壁深处,红柳的生命力极强,耐盐碱,一条红柳的根可以在沙漠里伸展到很远很远处,无数条红柳的根织成一张能不断生长的网,越是荒漠戈壁,红柳生长得越好。因此,红柳生长处,有固沙的作用,慢慢地就形成一个个长着红柳的沙包,叫红柳包、红柳山。红柳包里面常伴生一种名贵中药:大芸。
红柳是新疆沙漠里随处可见的植物,《汉书》载:“鄯善国多柽柳”。据说红柳一年开三次花,因此又称“三春柳”,这名字好听——过去的人怎么那么会取名字!
传统的维吾尔人用红柳枝编成篱笆,再抹上泥,用做墙壁。用烧红柳枝烤的馕特别好吃。这些都是听说,我没有亲眼所见,也不愿意看见。我希望人们能允许红柳好好地长,爱怎么长就怎么长,让她把整个荒漠戈壁覆盖了才好呢!开花时节,一望无际的戈壁全是烟霞蒸腾的红柳,有多好啊!
纪晓岚《乌鲁木齐杂诗》有云:“依依红柳满滩沙,颜色合曾似绛霞。”将红柳比作“霞”,或者说红柳给人“霞”的感觉是一样的。在莽莽荒漠中旅行的人看见红柳,自然而生今古同慨。
红柳有改造土壤、稀释盐碱的作用。我的老家、陕西关中平原有一大片盐碱地——滷泊滩,是古滷阳湖的湖底,一定很容易生长红柳,怎么就没人想到移植一些红柳过去呢?我相信红柳在那儿一定会生长得很好。
“画树难画柳”,红柳简直是无法入画的,她在开花的旺盛期,几乎是看不到形的,无形,很难画。画红柳对画家是个考验。
据说现在已经有人将红柳移入庭院,将那一团红霞移到廊下、窗前,摇曳生姿,这说明人的感情变得细腻了。
然而,我看戈壁上的红柳,不像是紫薇一类的花,她不是用来给你把玩的,她是让人敬重的。
责任编辑:柳君
【上一篇】【吴钩】金庸告诉了我们多少假的历史?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