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石林作者简介:许石林,男,陕西蒲城人,中山大学毕业,现居深圳。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深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每个人的故乡都是宇宙中心》等。主编丛书《近代学术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民族风俗卷》《晚清民国戏曲文献整理与研究·艺术家文献》《深圳杂文丛书·第一辑》。 |
“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的芋艿头。”比喻人见过世面
作者:许石林
来源:作者授权 发布
原载“许石林”微信公众号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一月初四日壬午
耶稣2017年12月21日
所谓一个地方的土特产,即他处所无,或优于别处,足堪夸示矜炫于外人的。称赞自己家乡的土特产,这是人之常情。人因此也对自己的家乡多了一种自豪和深爱。比如浙江奉化,就我所仅知,有两种特产是足以炫耀或者说傲视别处的,一是水蜜桃——据说这种水蜜桃至佳者,成熟到最甘美时,桃肉已经变成浓冽甘芳的汁液,插上吸管吸吮即可,无需劳动牙齿去啃咬咀嚼。这种东西,想像中堪称神物,必然运输不便,价格又必然昂贵,所以我至今仅闻其名而没有品尝过。另外一种特产,就是芋头,奉化的芋头,连外地没有见过奉化芋头的,都耳闻一句流行广远的话:“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的芋艿头。”比喻人经历丰富、见过世面。就像河南人形容人见多识广:“吃过大盘的荆芥”。
宁波马颖会女士很热心,一入冬,就给我寄赠一箱奉化芋艿头。起初因为这个“艿”字,我想像应该是那种个头很小的芋头,不料收到后,才见识此奉化芋头个头之大,接近中等型号的沙田柚,皮色形状确如古人所说的“蹲鸱”——像一只蹲着的鹰隼。
芋头是南方的植物,从前乘坐直快火车,沿京广线南下,至湖北至广东,沿途常见,起初不知道是什么植物,但见叶大如荷,生好奇心而已。
芋头品种亦多:毛芋、狗爪芋、水芋、九爪芋、百眼芋头等等,我这对植物非常有兴趣的人,也是不甚了解其全部品种的。
将芋头名“蹲鸱”,见于《史记·货殖列传》:“吾闻岷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至死不饥。”应当是说这东西食之耐饥饿,而不是蹲鸱不饮不食“至死不饥”?“芋魁”见于《汉书》,《百草纲目》名芋渠,渠,其声通魁,皆言其状之大;《名医别录》称其为“土芝”,可见其营养之丰富;《齐民要术》称“魁芋”、“白子芋”,不仅形容其根块能使自身繁衍,更有益于养活人命。
据《说文解字》,芋之名,是因为人见其形状个头,必惊讶乃至惊骇:“芋,大叶实根,骇人,故谓之芋也,从草,于声。”就是说,人见到这东西,会发出惊讶的“吁”声——“吁”,就是大的意思,《毛诗传》云:“凡于声字,多训大。芋之为物,叶大根实,二者也堪骇人,故谓者芋。”这就说得非常详细了。我最初见到这东西,第一反应就是这样,看到这东西形状大而周身毛蓬皮皱,的确有点类似“骇人”,或者说少见多怪。
江南人称芋头为芋艿,经其温声绵语一说,再加上苏州菜、上海菜的甜糯做法,这芋头在我的印象或成见中是很小的;湖南人吃的芋头,印象中也不大,圆小如汤圆,上面铺上一层剁辣椒蒸得绵烂,味道也好;粤菜的做法,多切片大而厚,以厚片五花肉夹而蒸至肉烂芋糯,是为香芋扣肉,夹一块,无论肉片或芋头,必须塞满口腔,至几乎满溢,才能咀嚼出那种浓郁的香味。不过近年来此菜已经很少能在粤菜馆子吃到了,大约是生活好了,人自然不喜肥腻,而此菜不仅耗费功夫,尤其是不能卖出高价钱,所以,逐渐淡出。真不希望失传;潮州菜的翻砂芋头、蜜汁番薯芋头,家庭制作,似乎繁琐,只有上酒楼能吃到。
奉化芋头的吃法很多,但最简单,也最能品尝到芋头品质的,恐怕还是最简单的烹制,即切片隔水蒸熟,蘸绵白糖是极美的吃法,入口无丝无筋,绵密无碍,甘芳无比。但若止于蘸糖,则不能穷尽其妙——马颖会女士紧接着又驰赠宁波虾酱一瓶,专门伺候她先前寄赠的奉化芋头,可见对其家乡特产的用心之深远周到,用心之诚。奉化芋头蘸宁波虾酱,犹如原汤化原食,一试之下,我再看见白糖,差点犯了喜新厌旧的错误。芋头的芳糯软绵,被咸冽腥香的虾酱一点就化似的,要描述它的滋味,顿时感到词穷。正所谓“不得其酱不食”,食物之美,必有其止于至善者,善烹调,必穷尽食材之性,济之以外味,尤擅长中和,使食材能借助外加之调味而臻于至善。
食罢思之:奉化芋头其品质固同类之至佳者,然若非用心格物,必不能道尽其妙,也不能“得其酱”以调和滋味,使其天赋之性得以发现于外,甘于人口,而悦于人心。“莫不饮食,而鲜能知味”,圣人以饮食而言政事、人事、教化,故曰“夫礼之初,始诸饮食”,信然。
责任编辑:柳君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