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把椅子三天会讲:一座书院千年不老的秘密在此

栏目:庙堂道场
发布时间:2017-11-24 21:59:23
标签:


两把椅子三天会讲:一座书院千年不老的秘密在此

来源:凤凰网综合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十月初七日乙卯

            耶稣2017年11月24日

 

公元1167年的秋天,南宋理学家朱熹不远千里,从福建崇安来到湘江边的岳麓书院,与岳麓书院主教张栻切磋交流,史称“朱张会讲”。850年过去,光阴淡去了这座山间庭院四方学者围观参与长达三天三夜辩论赛的学术狂欢,金黄的银杏叶兀自在游客来来往往中飘落。我们不禁要问,除了那静默的一座祠(朱张祠)、两张椅(朱熹张栻座椅)、三块碑(“忠孝廉节”碑、“道中庸”碑、朱熹诗碑),朱张会讲到底给今天留下了什么?

 

  

 

岳麓书院

 

朱张会讲+湖湘学派:讲活了岳麓书院

 

公元1167年,没有高铁没有微信没有网上直播,湘江上没有桥,四面八方的读书人听说朱熹要来岳麓书院,纷纷跋山涉水,渡船过江,争相来现场一睹两位大师的真容,造成“四方之学者毕至”“来学者座不能容,饮马池水立涸”的盛况。

 

一个是闽学代表人物,一个是湖湘学派的创立者,朱熹和张栻围绕“太极、乾坤、中和、仁”这四个议题,也是当时学术界最前沿最核心的问题争了个天昏地暗,旁听的读书人跟着三天三夜没有合眼。最终,两人在很多方面达成一致,张栻对湖湘学派的发展方向做了调整,朱熹的“中和旧说”也决定性地转变为“中和新说”。

 

今天,普罗大众已不再关注当年的这次会讲到底讲了些什么,但从此,岳麓书院名声大振。因为这是在当时封闭的中国,书院史上第一次不同学派之间的自由交流对话和相互质疑论辩,8年之后,才有了江西白鹿洞书院朱熹和陆九渊兄弟的鹅湖之会。朱张会讲开创了古代高等学府了不起的学术交流机制,并成为一种制度沿袭下来,到明代,会讲成为普遍现象。

 

岳麓书院副院长李清良介绍,“朱张会讲”是湖湘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事件,彰显了以岳麓书院为基地的湖湘学派的地位,此后,湖南各地及周边省份都有大批士子前来求学问道、研经穷理,甚至有士人“以不得卒业于湖湘为恨”。元代理学家吴澄在《重建岳麓书院记》中说:“自此之后,岳麓之为岳麓,非前之岳麓矣!”自此,岳麓书院地位从教育界向学术界文化界跨越,成为声名遐迩的理学传习基地、全国学术重镇和中心之一。

 

朱张会讲就这样讲活了一座书院,使之历朝弦歌不绝。历届山长铭记在心。公元1508年获聘为岳麓书院山长的陈论在《圣学统宗》中肯定:“岳麓之兴本于朱张”;公元1754年起担任山长的旷敏本在《朱张祠碑记》中感叹:“书院遍域中,独首岳麓者,以朱张也。”

 

千年论坛+讲会讲坛:讲活了学问本质

 

时间不停歇地向前,一转眼,距朱张会讲过去了832年。1999年的7月11日,岳麓书院又发生了一件引起轰动的大事。著名学者余秋雨在世纪之末朝拜这所千年庭院,岳麓书院设千年论坛,湖南卫视与湖南经视实况直播了余秋雨的演讲:“走向21世纪的中国文人”。余秋雨呼唤在新世纪来临时,文化人为中国搭一座面向世界的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桥。

 

这是国内首次举办面向社会公众的电视讲学活动。与832年前的朱张会讲一样,众多前来听讲的人,把一个又一个烫手的问题抛给了余秋雨,要求他在“实事求是”的牌匾下,袒露最真实的自己、对“商业与文化联姻”等问题据实回答。

 

什么是学问?学问就是不停地追问,交流启发、纠正补充,学问就是“传道以济民”。之后,杜维明、余光中、金庸、黄永玉等文化名家接踵而来,虔诚地向这座千年庭院奉上自己对新世纪最深远的思考。任何一个顶着光环而来的人,都得接受大众的拷问。随着电视的推广,千年论坛重新激活了知识分子对知行一致、学以致用的追求,影响遍及海内外。

 

学问是不停地突破固有思维,在不断的兼容并蓄中互相提升。公元1194年,朱张会讲27年后,朱熹任湖南安抚使,又亲至岳麓书院讲学,并更建书院“于爽垲之地,规制一新焉”。此时,张栻已去世14年,但全国“湖湘学最盛”,学问在朱张会讲的薪火中传承。

 

21世纪,朱张会讲在岳麓书院变身为“千年论坛”,化身为2005年4月开始的“明伦堂讲会”和2013年4月开始的“岳麓书院讲坛”。300多名海内外名家汇集书院,300场高水平的讲座,既有读书心得与学术研究方法,也有历史考古文博等专业知识,但80%是精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儒、道、佛等传统学说,中国哲学、中国思想文化、中华文明史,中医、书法、绘画等传统技艺,中西文化交流,等等。每一次的论和讲都是从不同侧面和维度阐扬人文传统、理解人类精神、回应时代主题、彰显中国智慧;每一次的论和讲都是在传承朱张会讲的自由对话交流精神。

 

国际交流+互联网传播:讲活了中华文化

 

850年前的那场朱张会讲,它的当代价值在哪里?一座活的书院该在这个时代有何作为?

 

岳麓书院原院长、湖南大学教授陈谷嘉评价朱张会讲:“中国思想史上这一成功的思想融合的案例,虽然仅仅局限于中华文化的系统之内,但却为当代我们如何处理与其他文化系统之间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岳麓书院人认为,交流是书院的传统,这一传统的千年延续和积淀,使岳麓书院现在有能力与世界对话,在新时代担当起中华文化传播与交流的重任。

 

从2013年开始,每年9月28日孔子诞辰日,岳麓书院都举办“岳麓书院祭孔大典”。2014-2016年,岳麓书院举办了两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以“致敬国学、亲近国学、重建斯文”,两届大典都成为年度标志性文化事件。从2014年始,岳麓书院创新文化传播方式,与凤凰网合作创建“凤凰网国学频道”,网络直播海内外名家讲座,面向全球推广国学。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行“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此举被作为“中国文化网络传播”的典型加以推介。

 

850年前的朱熹不畏艰苦,跋涉2000里,只为解决理学困惑;今天,岳麓书院向世界求解,至今已与韩国国学振兴院、笔岩书院及德国汉堡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正努力拓展与美、英、德、法、荷、日、韩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高校的合作途径和学术联系。每年书院有近20%学生和30%老师赴境外学习交流,在交流中传播中华文化。岳麓书院也向世界张开热情怀抱,从2016年10月开始,岳麓书院邀请海外专家驻院访问。

 

朱张会讲变身为一次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岳麓书院以海纳百川的气势搭建着宏大的学术平台。4年来共举办“秦简牍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经学与中华民族精神国际高层论坛”等12场学术会议。2017年11月4日—5日,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和中国大陆及台湾地区的7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齐聚于此,举行“张栻朱熹与儒家会讲传统——纪念朱张会讲85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

 

书院博物馆+活的书院:讲活了“以文化人”

 

850周年在历史长河中如一瞬,如果朱张会讲发生在今天,他们会讲些什么呢?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肯定地说,核心议题可能是“文化自信”。国内会讨论如何在传统与现代之间保持一种平衡,以及如何在马克思主义、西方学说、中国文化之间保持平衡。就国际而言,则是关注中华文化如何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我们忽然明白了,以一座中国书院博物馆和一座活着的千年书院创立了“岳麓书院模式”的岳麓书院,不正是以朱张会讲的精神延续了青春不老的秘密吗?她不断自问,以“文化人”、以“天下”为己任,不仅培养出大批以天下为己任的精英,而且一次次创造着敢为人先的壮举。

 

那么,我们何不来猜想,总是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岳麓书院,在这伟大的时代会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谱写出怎样的迷人篇章呢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