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广春】《三字经》可以编注,无需删改

栏目:快评热议
发布时间:2017-08-19 09:59:49
标签:


《三字经》可以编注,无需删改

作者:卞广春(江苏省扬州市)

来源:《中华读书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闰六月十八日戊辰

           耶稣2017年8月9日


  


流传甚广的国学经典《三字经》近日有了一个新版本,即年已九旬的著名作家宗璞和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研究室主任李存山合作编注的《三字经节简注本》。和以往各版本有所不同的是,因不认同《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的内容,宗璞大胆对其进行了一些删改,认为这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举。(7月31日《北京青年报》)

 

由于历史统治理论及作者思维局限等因素,《三字经》中的“三纲”“君臣”等内容,更适用于当时,与现代政治、思想肯定有出入。《三字经》中有关“三纲”“君臣”等内容,很多人都不喜欢也不认同,不喜欢不认同就是“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三字经》编注者,有权表达自己的思想,有义务对《三字经》中的糟粕内容提出反对意见,但没有必要直接删改《三字经》,使原版《三字经》变得面目全非,甚至不伦不类。

 

作为古代文化的经典,《三字经》中提到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是反映历史,也是传承历史。即不管我们认不认可,君王与臣子的言行要合乎义理,父母子女之间要相亲相爱,夫妻之间要和和顺顺相处,在那个时代,都有一定的现实基础,也有一定的情理根源。

 

《三字经节简注本》将原文中的“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改为“三求者,真善美,多思考,常在心”,将“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改为“为祖国,为人民,寻求真,多行善,创造美,度一生”,既扭曲了《三字经》作者的思想,掩盖了那个时代的历史真相,也大大削弱了原版《三字经》中的历史性、思想性元素。即使从文学艺术性上看,经过改编的内容,也没有《三字经》原文更通俗,没有《三字经》原文朗朗上口。

 

阅读古代经典时,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和认知,面临着如何对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是动摇原作的思想脉络和情绪基础,也不是对古代经典直接动“刀子”,将不适合现代的内容删除掉,将不符合当代思想的修改成想要的样子。我国的古代经典数不胜数,如果都按照现代人的思想,将所有古代经典删改一次,有多少人会同意呢?《水浒传》中的人物宋江也曾屡遭争议,我们是不是也要对这个人物进行美化,删除其“糟粕”思想?

 

对历史经典译注、增补,是业内的常态性工作。这有助于人们理解、阅读,也有助于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编纂出版古代经典节简注本,可以有作者的个人情感喜好,提供对历史经典挖掘、研究的成果,这是区别不同注本的需要。但对古代经典改头换面,删改古代经典中的精神糟粕、艺术瑕疵,却是很粗鲁的。其结果,很容易无意中伤害经典,损毁经典的历史价值、思想价值、文化魅力,不利于这些经典的传播、吸收和批判。


如果觉得《三字经》的形式很好,可以编著《新三字经》,而不是在原版基础上删改。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