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女性·生态:多元现代性语境中的儒家女性伦理何以可能?”学术会议简述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6-13 17:00:47
标签:


原标题《儒家·女性·生态:多元现代性语境中的儒家女性伦理何以可能

来源:腾讯儒学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五月十八日庚午

           耶稣2017年6月12日

 

腾讯儒学北京讯(金小燕)6月3日—4日,“儒家·女性·生态:多元现代性语境中的儒家女性伦理何以可能?”国际学术工作坊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主办承办。来自韩国、美国、新加坡近三十位专家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会议主要围绕“儒家·女性·生态”这一议题,就每位学者提交的参会论文一一展开研讨。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李存山教授主持,探讨的主题包括儒家女性伦理的话语与实践、女性伦理与全球正义、伦理中的性别定位等六个方面。

 

  

 

(全体与会人员合影图源:程嘉彤)

 

3日上午,“儒家、性别与解放”专场在北京大学高等人文学院会议室拉开帷幕。首位发言人是天津师范大学的杜芳琴教授,她从社会性别和历史交叉视角出发,在对当代大陆新儒家领军人物蒋庆的“政治儒学”之“王道政治”、“弘扬三纲”、“安顿女性”等论说进行文本分析的基础上,杜教授进一步揭示其背后的学理、内在的逻辑,并评估其对女性发展和社会公正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


杜教授追根溯源,阐述蒋庆“弘扬三纲”等论说的理论基础源于董仲舒的“自然秩序”、“宇宙秩序”,而这一推论却陷入普遍主义、本质主义的误区,由此逻辑推出的“安顿女性”也只不过是父权制社会结构的亡魂罢了。而对女性安顿的错置无疑违背儒家的人文精神,也与男女性别平等原则背道而驰。


李存山教授继续就对“三纲”的批判进行点评。在座学者也就“三纲五常是儒家的常道吗”、“三纲五常”与法学的关系等内容作了热烈的讨论。

 

武汉大学的吴根友教授就面向智能人时代我们应该如何谈女性解放提出了新颖的观点。他指出在以往的妇女史学研究里,大多还是将女性视为等待被解放的被动存在者;而基于人性的共通性与男女平等的现代观念,应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重视男女有别的事实,并将差别体现、落实在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想中。这需要一个“调适而上遂”的通道,从中实现男性和女性在人性上的全面解放与自我提升。

 

张祥龙先生的发言将上午的研讨推至一个新的高潮。他从时间意识流阐述亲子、夫妇、亲属关系呈现的家庭形态多样化的本质,主张母系家庭具有良善特点和某种绝对对内优势,其合理性、合法性和多元之一的地位,应该得到儒家的认可。


张教授辨析了摩梭人家庭形态的理论化误读,揭示其在家庭、乱伦禁忌、夫妇和亲属终身认同的时间意识流的连续性和流变性。在中西对比视野中打量儒家的家庭观,可以从中得出其与母系家庭的差异和相通处。

 

第二场的英文专场由张祥龙先生主持。第一位发言的是美国洛约拉玛莉曼特大学的王蓉蓉(Robin Wang)教授。她给我们带来一个有趣的话题——“什么造就女性之美(可爱)?”王教授将《列女传》中的女性典范作了三个方面的解析,即德、才、色。女性的德性在于母仪、贤明、仁智、贞顺、节义;“才”包括直觉上的逻辑推理和显而易见的理性能力,比如仁智和辩通;“色”则是女性之美的内在呈现。


对比西方理性和男性的关系,王教授指出中国的女性之“道”源自宇宙之理,蕴含创造性的生活,阴阳不仅体现男女的差异而且对男女元素进行了整合,是一种互补。

 

  

 

(会场讨论图源:程嘉彤)

 

新加坡南阳理工大学的张丽丽博士借鉴卫德明(Hellmut Wilhelm)对乾的解释——乾字阐明男性和女性的差异是一个动态的形成过程,以“流动的性别”说明女性的存在更加符合其本质。张丽丽从认知层面建构女性的流动性特征,区别于波伏娃、朱迪斯·巴特勒对女性确定、静态的描述。


随后,来自清华大学的贾沛韬博士从三个方面讨论“被发明的传统女性和女性传统”。正如埃里克·霍布斯鲍姆论述的“传统之发明”一样,贾沛韬博士指出晚近中国针对女性的不对等德行要求(例如亲密关系中的忠贞,人际互动中的顺从,良善生活观抉择中的以家庭为重等)都更近于一类被发明或重新发明的行为准则,而非“传统”儒学必会导致并持守的道德规范。贾沛韬博士对阴-阳、乾-坤、内-外等成对界定女性特质的形而上学基础进行重新梳理,描绘“被发明的传统女性和女性传统”的实质区别,旨在说明人伦和哲学的希望系于开放和多元。

 

第三场议程以“自然、自由与女性”为题,在王蓉蓉(Robin Wang)教授的主持下,于下午继续展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的陈霞研究员从道家的自然与自由的互融关系,析出其区别于西方道德与必然、意识与存在相分的特点。这是一种源自原初层面的精神自由,而内驱力的自由越大对现实生活中的法律自由要求的动力也就越大。她指出,道家思想中自由的根本在于尊重民众的主体性。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刘静就“女性与自然”的主题,探究污染问题背后的、建立在压迫基础上的男权式“发展观”。其在中国造成的双重贫困包括,资本主义消费主义使人的生命碎片化,并威胁到每个人的生命。通过分析培根哲学的男权特征,她指出现代形而上学的男权特征,而回到道家贵柔、守雌的女性原则,提出道家环保女性主义蕴含对自然和人解放的内在要求。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的许兰博士以董仲舒和朱熹为主要对象,就儒家女性角色的形而上学论证所体现的性别本质主义作了思想史的批判。

 

第四场会议的主题是“儒家女性伦理的话语与实践”。韩国国立韩巴大学的金惠经教授考察了李贽女性观的来源及其与女性往来的实际活动,发掘李贽的男女平等思想与其对女性教育的先进性。武汉大学的姜含琪博士从哲学的视角对《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予以反思和整理,从思想史出发探讨《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中发生变化和蕴含张力的妇女贞洁观从中呈现出晚明时期女性解放的曲折进程。

 

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的王堃博士以朱熹女性伦理为例,就“成就坤德:儒家女性人格的养成与效应”作了阐述。她以具有独创性的“自然语言层次”为视角,通过两种内外-公私划分的辨别,将坤道涵养坤德的工夫路径置于元语言层次上,由此给出内外层层包裹的公共话语,打开了个人情感、意向的私领域与公共领域的名实关系之间的通路,以此诠释了“立公为私”、以权变经的儒家理念。王堃博士认为保留为当下社会规范的客观给出方式,对调谐良好生活的主观领会亦有借鉴。

 

最后的圆桌讨论由《妇女研究论丛》编辑部的宓瑞新副研究员主持。李存山、杜芳琴、王蓉蓉(Robin Wang)等学者对区分不同历史时期阴阳、“三纲五常”的重要内容和意义做了深入探究。


李存山指出,“官本位”“钱本位”实为一种上对下、强对弱的伦理异化,女性的解放须与社会结构的改革相关联。在家庭对良善生活是否必要的问题上,张祥龙、王向贤等学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王蓉蓉(Robin Wang)、于闽梅、张红萍(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所研究员)、刘静、张薇薇等学者提到传统经典阐述女德的对象区分也是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在座学者就“小故出妻”、“话语与实在关系”、“公私划分”等问题和王堃博士展开了深入探讨。

 

  

 

(会场讨论图源:程嘉彤)

 

如火如荼的学术探讨延续到4日。上午第一场讨论的中心是“现代性语境下的性别、社会与法治”,由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于闽梅副教授主持。天津师范大学的王向贤副教授详实考察了1929-1933国共劳动法在今天的影响以及凸显的问题,在奠基了现代父职的同时,其在性别红利、性别亏损、女性压迫实质、自然社会性别转换建构的问题上,值得展开思考、讨论。


杜芳琴教授启发王向贤副教授可以关联到对传统的对接问题。接下来,张丽丽从《易经》女性主义哲学视角探析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剩女”问题,重新评估“非本质主义”下的女性该如何安身立命。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的张薇薇副教授。她以西方海德格尔诗学和中国法的形而上学诸种思潮的对话和分析,提出海德格尔诗学与中国的法律、文化有着内在本质的差异,而在价值内涵与真理观上,法律和哲学的真理观都是在追问:本真、自我和终极。

 

基于“多元化视域中的性别政治与生态伦理”的议题,于闽梅副教授就《红楼梦》“检抄大观园”,探讨激烈的闺阁政治斗争在何种意义上属于有效的政治运作。于老师运用现代、后现代女性主义批评和社会学的观察方法,清理《红楼梦》中闺阁政治的诸多线索,以“同情之理解”进入古代闺阁政治,以期有效关联现代性别政治之建构。于老师有关闺阁政治的研究激起在座学者对传统“内”“外”、公私划分的激烈讨论。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朱明爱副教授是第二位发言人,她梳理了1948年韩国建国至今的女性运动,指出女性运动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实现了女性运动的大众化。主持人金惠经教授提出应注意女性运动与社会民主运动、以及与基督教的关系。

 

最后一场会议聚焦于“当今儒学应对女性主义的机遇与挑战”。山东济南市委党校的王硕对当前社会上儒学复兴与女权主义各自的庸俗化倾向展开了批判,指出这些思潮在历史根源上的缺陷,提出重建形而上范畴表的解决方法。


山东科技大学的金小燕基于德性能力的共通性,以德性伦理学的视域作为讨论“淑女”的前提,提出女性德性对权力关系建构的回应可为有意义的男女平等做出说明。

 

本次会议汇聚中美韩新研究女性主义维度的代表学者,显示了学界在此项研究上的一定水平。参会学者的报告跨越哲学、社会学、文学、法学等多个领域,从社会性别、德性伦理学、后现代女性主义等多个视角方法深入探究中国女性主义的特质,并取得丰硕的成果,展现中国学者对女性主义研究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会议的研讨不仅深化了“儒家、女性、生态”的研究,也推进了国际学者在这一领域的学术交流。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