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论语》的种子——一名经济学教授的《论语》情怀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5-24 23:20:32
标签:


 

播撒《论语》的种子——一名经济学教授的《论语》情怀

来源:《联合日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四月廿九日辛亥

           耶稣2017年5月24日

 

 

 

 

 

山东财经大学教授、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特聘专家王蔚

 

他是一名经济学教授,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却是看《论语》原文、写《论语》体会。

 

《论语》不仅家里有、办公室里有,车上也有,就是衣服口袋里也随身带着。除了讲授专业课,每学期都开《论语》选读课;除了在学校讲《论语》,还面向社会传播;今年2月,又把《论语》课堂搬上世界舞台;已出版《身边的论语》《四言论语》《论语注译及人物类编》等相关专著多部……他就是山东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农业与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蔚,一个言必称《论语》、手必捧《论语》、热心传播《论语》的经济学教授。

 

热心公益:流动的孔子学堂

 

4月19日晚7点,泰山大厦六楼会议室,一场《论语》研读活动正在进行中。微雨的天气并没有阻止人们前来的热情,40余名听众济济一堂、如沐春风。先是《论语》泰伯篇的背诵和吟咏,接下来是王蔚讲解《论语》中的人物子夏,现场气氛温馨轻松。

 

这是齐鲁《论语》研读第54次公益活动。2012年5月,王蔚发起这项活动,其宗旨是研读《论语》、提升自我、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如今,它已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公益活动。

 

活动每月一次,王蔚对此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他主讲《论语》中的思想、人物、章节等,每次主题不一。中国孔子基金理事长王大千盛赞齐鲁《论语》研读公益活动为流动的孔子学堂。2015年5月,该活动成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的子项目。

 

活动由爱好《论语》的机构或个人承办,地点每月一换。谁承办谁免费提供场地。这是目前济南乃至山东全省最有影响的专门的《论语》研读公益活动。

 

如今,随着传统文化的日益重视,要求承办活动的机构也多了起来。“哪个先讲,哪个后讲不好定夺,便想出抽签办法。先由意愿者提出申请,于每年的十二月及六月份抽签决定下一个半年的活动地点。”王蔚说。

 

“山东是文化大省、儒家思想的发源地,山东人更应读好《论语》。关键要有恒心,要坚持。”他说。把《论语》讲遍齐鲁大地的每一个县区,让《论语》在全省生根发芽,是王蔚的梦想。目前,在山东的137个县区,他已经讲过80多个县区。

 

2017年2月11日,王蔚将《论语》讲台搬到澳大利亚堪培拉孔子学堂,这是中国孔子基金会在海外设立的第一家孔子学堂。在授牌仪式上,他作了“《论语》六学论”的主题演讲,受到热烈欢迎。国际儒联副主席、澳大利亚前驻华大使李瑞智先生出席授牌仪式并赠送了他刚刚出版的新书。

 

因了对《论语》的深入研究,因了其浅出的讲授,更因其那份持之以恒的坚持及孜孜不倦地传播,王蔚被聘为中国孔子基金会孔子学堂72贤讲师团成员,还被孔子基金会聘为特聘专家。

 

核心思想:三十年的感悟

 

1974年,王蔚从批林批孔中知道《论语》这部书,但他真正接触《论语》,却是在1985年。1985年秋,王蔚开始在西南农业大学(现与西南师范大学合并为西南大学)读研究生,一个偶然的机会,王蔚从图书馆借到了《论语》。偶翻之后,便喜欢上它。没想这种热爱持续了三十多年。

 

多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让他对《论语》有着深刻而独到的体会和感悟。

 

在他看来,《论语》虽然篇幅不长,只有20篇、512章、15924字,却是一部伟大之书,是一部充满人性和智慧的关系学著作,是一部百科全书、人生宝典、为政指南。它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中国人的《圣经》。

 

王蔚认为,《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六个字:修身、处世、为政。学习《论语》,不应只是熟读其篇章,更重要的是用来指导自己的人生实践,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及工作能力。

 

王蔚认为《论语》的精神内蕴可以用一系列的数字来体现:一核、二尺、三德、四道、五智、六学。

 

一“核”即《论语》的核心思想是“仁”。他统计出“仁”字在《论语》中共出现109次,是出现频次最多的词汇。《论语》通篇都在阐释“仁”及如何去实现“仁”。

 

“二尺”即两把尺子。一把尺子叫君子,另一把尺子叫小人。王蔚认为,《论语》为国人竖起“君子”这一道德标杆,君子是道德典范、处世楷模。如何做一名谦谦君子,是《论语》反复强调说明的。

 

“三德”,即三达德。也就是孔子提倡的“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人应当怀有仁爱之心,人应当通过格物致知提升自己的智慧,人应当有责任感与担当精神。

 

“四道”即君子之道,包括四个方面:行己恭,事上敬,养人惠,使民义。

 

“五智”,即《论语》包含五大智慧:敬天命、远鬼神、辨上下、重前后、顾左右。

 

六学,即“《论语》六学论”。王蔚认为,《论语》是生活之学、教育之学、修身之学、处世之学、为政之学、智慧之学。研究学习《论语》从这六个方面入手,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为此,他编了一本《论语注译及主题类编》,将于下半年出版。

 

师门惯例:入门手抄《论语》

 

正是基于对《论语》的深切理解,深知《论语》对人格的深远影响和塑造,王蔚不遗余力向学生传播《论语》。

 

除了给研究生上课外,王蔚还在全校范围内为本科生开设《论语》选读课。从2004至今,14年来从未间断。到这个学期,王蔚教授已在学校讲授《论语》近50遍,听课学生达五千人。

 

王蔚现在除了带国际贸易与土地管理专业的研究生外,还兼任MPA研究生导师。所带研究生,入师门后必手抄《论语》一遍,概不例外,抄毕送给老师留存。王蔚从书橱中抱出好几个大本子,都是学生们的《论语》手抄本。记者随手翻看了三本,一本是闰曼的,另一本李友艺的,还有一本是周雪的。从第一篇“学而”直至最后一篇“尧曰”,抄得工工整整。周雪的手抄本扉页上还题有:“抄《论语》全文,留老师为念。”王蔚还曾专门写有小诗《抄论语》给他的研究生们:“欲速则不达,慢工出细活。论语抄一遍,提升靠自我。”以鼓励学生认真抄写。“学生们将来都要从事经济、管理方面的工作,无论是处世还是修身,《论语》对他们都会是一种促进。”王蔚说。

 

此外,王蔚还建立了“蔚然山财经管师门”微信群,师门的全部学生都在这里。除了日常联系沟通,群里坚持做一件事:每日由一个同学负责把《论语》一篇发到群里,并坚持《论语》每日一悟。所有学生轮一遍之后再从头开始,持续不断。

 

群里的“每日一悟”,王蔚一直是参与者。在2016年6月29日的每日一悟中他写道:“按排班,今天该我悟。我从昨天就想着这事,到十点半了,才有空儿悟。”他还说:“古人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事情开始容易,坚持下来难。故孔子言,“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做巫医。《易经》言,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都说明坚持的重要性。”他还说,“坚持一年,可得十万字;坚持五年,可得五十万字;坚持十年可得洋洋洒洒一百万字。果若这样,蔚然师门将大闻于天下。当然闻不是目的,达才是关键。”

 

如今这些感悟已整理编辑成书第一本书《论语每日一悟》。笔者看到,该书始于2015年4月20号,终于2016年9月4日。书约有五百篇感悟,近20万字。此书作为一年一度的师门聚会纪念品。

 

王蔚希望“论语每日一悟”能成为最令学生怀念的求学经历,也希望诵读、感悟《论语》这样的师门文化能传承发扬下去,更希望不断的感悟能提升学生们的修为,提升他们的人生。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寓教于乐、诲人不倦,是孔夫子的教育思想,也是多年来王蔚所坚持的。师门也因对《论语》的诵读多了些古意,多了些与众不同,颇具雅趣和书卷气。有时来了兴致,师生们还用《论语》集联:“学而实习之不亦乐乎,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处世牢记仁恕礼惠乐,修身不忘学思省改约”。这样的情景让人动容,让人不免想起古代书院的传统,也仿若二千五百余年前孔老夫子和众弟子们谈学论道的情景。

 

高效传播:创作《论语》打油诗

 

《论语》距今两千多年,对现代人来说,理解和记忆都不是件易事。如何更方便研读与传播、如何更方便记忆,是王蔚费心思去琢磨的。“我是经济学教授,凡事讲求效率。《论语》的研究和传播也是如此,要用最简短的语言传递最核心的内容。”他发现,用打油诗概括《论语》是很好的方法。打油诗可以使内容精炼,也易于记忆和传播。

 

关于“《论语》简介”,他作过一首打油诗:《论语》二十篇,一万六千言。孔门弟子作,人物一五三。这首诗讲四个内容,《论语》共二十篇,字数约16000字(实际字数是15924个字),这本书是孔子的弟子与再传弟子做的,里面共涉及到153个人物。寥寥数语,就把《论语》的概况说得明明白白。

 

《论语》共有二十篇,如果死记硬背这二十篇,就比较难。王蔚从每一篇当中取一个字创作了“《论语》篇名歌”:学政八里长,也述泰罕党。进渊路问卫,季货微尧张。

 

不仅有篇名歌,对《论语》当中的每一篇,王蔚也作过章序歌。比如《学而篇》的章序歌是:学有巧兮曾千弟,夏君慎兮禽父礼。有信子食贡无谄,不患己知患不知。

 

对于《论语》的核心思想,他也试图用打油诗来概括:仁义礼智信,忠孝宽惠敏。温良恭俭让,恕勇达立人。

 

王蔚据《论语》作教育之学歌:有教无类难,因材施教可。分清上中下,启发比喻多。

 

在众多的打油诗中,王蔚最满意的是《修处为政歌》。这首诗把《论语》当中的修身处世为政思想用短短的四十个字概括:学思省改约,仁恕礼惠乐。孝悌忠信义,夫妻琴瑟合。德正博施立,

 

忠宽敏慎讷。见闻明达远,虐暴贼吝绝。

 

这些打油诗朗朗上口,方便记忆和传播,不仅被王蔚所使用,他还把它们分享给学生和受众,让他们从中受益。但创作这些歌谣绝非易事,它是对《论语》内容的高度概括,必须建立在对《论语》十分稔熟的基础之上,还要讲求形式上的完美及节奏韵律。“要反复琢磨,不断推敲。看似简单,有时一首诗要费老半天功夫。”王蔚如是说。但为了《论语》的研读和传播,他乐在其中。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王蔚正是。

 

播《论语》种子,做快乐使者。这是王蔚所愿,也是其坚持所在。我们衷心祝愿他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初写于2017年3月,再改于2017年4月)

 

责任编辑:姚远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