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晚报】丁酉年清明东林书院释菜礼暨东林会讲成功举办

栏目:新闻快讯
发布时间:2017-04-05 17:39:50
标签:

原标题:东林书院清明重现东林尊师古礼

来源:《江南晚报》

时间:孔子二五六八年岁次丁酉三月初七日庚申

          耶稣2017年4月3日

 

 


  

 

常州孔子思想研究会副会长、孔子后裔孔祥东又一次站在东林书院燕居庙前,见证这场庄严的祭典。昨天,由东林书院、万和书院主办的“丁酉年清明东林书院释菜礼暨东林会讲”在东林书院举行。孔祥东清楚地记得去年清明,东林书院于建国后首次恢复举办了释菜礼。时隔一年,这场典礼的流程更加成熟,慕名而来的观礼者也成倍增加。

 

释菜礼牵出颜回尊师孔子的故事

 

昨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东林书院迎来了大批游客。“我是看到书院发的微信,专门带孩子过来看这个释菜礼的”,小学老师李女士给儿子报了国学班,她觉得教孩子从小知书达理很重要。8点刚过,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与嘉宾陆续赶来。9点整,释菜礼正式开始,身着汉服的祭祀人员依次入场,表情肃穆。供桌上,摆放着新鲜的白萝卜、芹菜、大枣、板栗。

 

释菜又作“舍采”“择菜”,释菜礼是古时读书人在入学时所行的一种典礼,即用苹(又叫苹蒿,嫩芽可以食用)、蘩(白蒿)等野生菜蔬祭奠先师,敬奉给老师,以此表示从师学艺。送菜给老师,这礼是否太轻了?其实,释菜礼的仪式与释奠礼相同,只是不杀牲供奉,所以,古人说释菜礼是“礼之轻者”,但礼轻情义重。

 

相传春秋时,孔子周游列国,曾受困于陈国(今河南淮阳)、蔡国(今河南新蔡)之间,七天没有饭吃,只能靠煮灰菜为食,可他每天仍于室内抚琴作乐。与孔子随行的弟子子路、子贡认为已到了穷途末路的境地,只有颜回仍每天“释菜于户外”,即每天从野外采摘回野菜,在孔子住所门口向老师行礼致敬,以表示尽管老师的处境极端困苦,但自己仍坚持做人的原则,跟随老师学艺。颜回此举,体现了他尊师的风尚。

 

尊师,正是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一种崇高的风尚与美德。正因如此,后人便将颜回配享(即附祭)于孔子,让人们在祭奠孔子的同时,也对他行祭奠之礼,也是对颜回尊师的赞颂。可见,古人在学校举行释菜礼,目的在于对刚入学的学生进行一次尊师教育,让学生以颜回为榜样,始终以先生为师,永世不忘教育之恩。(晚报记者张月/文 晚报记者陈大春/摄)

 

东林书院尝试恢复书院传统礼仪

 

去年清明,东林书院举行释菜礼,那是书院建国以来首次恢复举办传统礼仪。当时,清华大学教授、礼学专家、无锡人彭林是监礼,孔祥东是策划。昨天,来自上海、南京、苏州、厦门等地,以及无锡本地的大学教授、学者以及诸多国学爱好者相聚东林书院,共同参与完成了一场神圣祭典。他们很多是东林书院的老朋友。孔祥东为了恢复书院的释菜礼和释奠礼很用心,昨天,他第一时间从常州赶来东林书院参加释菜礼。

 

“这是古代东林书院的传统礼仪,现在我们在尝试恢复”,工作人员介绍,古代凡始入学,须向先师行释菜礼。书院根据《东林书院志》中记载,对东林书院原释菜礼进行恢复,主要为了祭祀孔孟贤圣和杨时等东林先贤。据了解,释菜礼在秦以后成为一种制度,唐代已发展为成熟的太学开学典礼仪式。“东林书院是宋代创立的,自然也一定要有释菜礼的”,工作人员表示,9月份的释奠礼相对释菜礼规模更大,更庄重。

 

历史上,东林书院一般要在每年的4月和9月各举办一次。去年9月教师节,东林书院首次恢复释奠礼,场面壮观。今年,书院准备恢复乐和舞,计划在9月份的释奠礼上演奏。去年,书院专门在音乐考古学家王子初教授的指导和监制下订制了整套的编钟、编磬等乐器,现已到位。

 

昨天,释菜礼结束后,孔祥东在道南祠跟大家分享了“不学礼,无以立”的话题。“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虽然只有简单的六个字,却道明了不学会礼仪礼貌,就难有立身之处的大道理。国人出境旅游不文明现象为何频现?中小学生校园暴力为何频发?在孔祥东看来,礼是社会一切活动的准则、修身的主要门径。在当代中国,传统礼学依然有其生命力。过去,中国人在童蒙教育阶段即教以礼,今天,这一环节仍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柳君


微信公众号

青春儒学

民间儒行

Baidu
map